第55节
等到第二天她就开始传些流言:“嘻嘻,赵老三家的媳妇子是有小聪明,只不过实在是太不晓得过日子了。当时就算要防灾,囤下一些米粮,那又何必买那么多呢?那么多的粮食都足够吃到十月十一月了吧?再怎么的,等到□□月粮价的事情也该平息了。”
“现在来看,涨价是她料到了。只不过她也不想想以后价格回落到比当初买粮的时候还低,而家里的粮食远远没有吃完,到时候该怎么想!只怕是要心痛后悔的。”
说这些话的时候她颇有恶意:“不不不,说不定人家不在乎呢?人家赵老三开着染坊,和几个大老板做生意,手头活络的很。看看人家的大房子,看看人家的吃穿,显见得和咱们不是一样的人,自然也就不用抠这些小钱了。”
这话是从她这里说出去的,有越来越多的人也跟着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非要说的话,应该是嫉妒吧。
当初像这样没有买粮的人家可不止一家两家,而自家不得不忍痛买高价粮的时候,赵家却因为王氏的‘英明决断’过的舒舒服服,根本不用体验他们的左右为难和痛苦。当时只盼着下雨,只盼着粮价下跌的时候没工夫细想,等到雨下下来了,对王氏可不是都有一种微妙的情绪。
因此在这种流言传出来的时候,她们都是乐于传播的。于是话越说越嘲讽,一开始还只是说王氏不会打算,不会过日子。到后面什么话都能说,就连王氏当年靠织绸养活了家里一家老小也拿出来嘲戏。
要知道这件事原本的人人称颂的啊!那些有公婆的人家无不是拿这个教育自家媳妇:看看人家,就算家贫又如何,自己协助丈夫支撑家庭,这才等到了丈夫学成手艺。若没有当初王氏深明大义,赵吉如何能坚持下来?怎么的也得考虑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罢!
而坚持不下来,那就更没有如今的染坊生意了——富贵殷实自然也不必提!
“恐怕她当初就是靠着这一样站出了脚,如今因为她有过养家的事情,家里恐怕无人敢说她呢!要不然她干的这事儿,是个过日子的人也知道不对了,难道不会劝?”
“所以说啊,女人家就不该养家。因为养家的功劳就不服人管了,到时候就有的是麻烦!”
王氏就算再好的脾气听到这些流言的时候也要发火,何况她本不是什么好脾气的呢——然而这火朝谁发?流言之所以是流言,就在于大家都说,而且很难追究一个来去。
做皇帝的还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连皇帝老爷都没法子的事情,王氏就更没有法子了。最后她发不了火,只能在家里不舒服。那几天赵蒙和赵芹芹把皮绷的紧紧的,就怕自己哪里犯错误,惹的王氏更加不快。
“赵三嫂子,赵三嫂子,我来还账的。”
不管外面有些什么流言,日子该怎么过还是要怎么过。王氏日日在家里织绸,再也不出去和人一起做活儿了,两三日下来气也就渐渐平了。这一日早起,吃过早饭早早地就坐在了织机前头劳作。
才织了半寸不到就听到有人外面敲门,而且点名就是找她。于是她自打了一把伞,亲自去开的门。
来的人她认识,只是不大熟悉。她是隔壁粧粉巷货郎的老婆。她家因为生意的关系常常送一些窄布、棉线、丝线之类的东西来赵家染,长久下来都是按照季节算钱,并不是一次一结。
过日子过昏头了,王氏拍拍头,看到她才想起来。虽然自从下雨后家里就没办法做生意了,但是之前的欠账还在呢!于是赶紧把人请进去,经过西厢房的时候对窗子底下的赵莺莺道:“莺姐儿去倒茶来!”
其实堂屋里、各房里都有茶壶,早上就会烧水渡好茶水。只不过这样的茶水待客不体面,讲究一些的人家在客来的时候都会新沏一壶茶。
来人却笑眯眯摆手:“赵三嫂子别忙了,我就是来还账的。把这件事了了我还要回家去呢,家里上上下下一大家子人都指着我服侍,离不得多久!”
说着就拿出一叠文契,这是每次染过东西之后赵吉给写的凭证,一样的东西赵家也有。王氏见了赶紧去卧室里,拿钥匙捅开一把大锁,打开柜子,其中有个小抽屉,里面全是文契,以及一本账册。
抱着账册和货郎家的问题,王氏出来和人家对账。
“总数是一两二钱一分银子。”王氏一边收拾账册一边对货郎娘子道。
货郎娘子一边是有文契的,自然知道这个数目对不对。只是一边拿装银子的荷包,一边和王氏商量:“零头就抹了去罢!”
王氏其实是不乐意的,因为价格这个东西在每一次替他们家染东西的时候已经讲过一次了。那时候就该便宜的便宜,该优惠的优惠。若是现在最后结账还要来一回,自家真是做白工了。
但是一想是一分银子的零头,也不好说什么——即使一分银子几个铜钱本身就是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便道:“平常生意的时候已经优惠过了...算了,都是街坊,就抹了零头罢。”
货郎娘子满脸喜色,拿出几块碎银子,有的成色好一点,有点成色就不敢恭维了,红红的样子也不知道怎么拿的出手。大概也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吧,货郎娘子解释道:“你知道我家当家的生意,到处跑的人,钱也来的杂,什么样的都有。”
王氏也没办法挑剔,现实就是这么一个现实。讲究一些的人家会记得换成色好些的,不讲究你说了也没用。只得把话都咽进肚子里,分辨成色之后在拿出戥子一个一个地去称。
“嗳!这个不成啊,你这个银子才一两上下,差的实在是太远了。”王氏称完银子之后直皱眉。
那货郎娘子睁大了眼睛道:“就是一两啊!之前的账是一两二钱一分银子,把零头抹去,可不是一两银子。”
王氏听到这个道理可是被气笑了,一两二钱一分银子,的确,你说一分是零头可以,说二钱一分是零头似乎也没问题。这看起来只是两个人理解不同,重新解释一遍,把话说开了就好。
但是这一定不是无意的,而是人家有意的!
他们都是小本经营,一季的生意也才积累一两二钱的银子。至于利润,这种家户人家的小生意利润也从来不高,都是许多人家的一起做,薄利多销吧。所以别小看二钱银子,说不得二钱的银子去掉,本钱都不够了,更别说利润!
这种事情几乎是明摆着的,而且别人不知道,这个货郎娘子也不可能不知道。她家也是生意人,而且货郎什么声音都要做,那么每一样商品的利润都应该晓得一些。王氏根本不信,不是第一次来自加结账的货郎娘子会不知道。
抹零头是少赚一些,给客人优惠。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抹零头把自家利润全抹去,还要倒赔人工和钱进去的!
“没有的事儿,我说的零头是那一分银子。至于说另外二钱银子,对不住,我家也是小本生意,二钱银子贴出去是要倒赔钱的,嫂子再添二钱吧。”虽说心里已经认定对方是故意的了,但王氏依旧脸色如常,并没有当即戳穿。
怎么说这也是家里的客户,算然每年也没有照顾多少生意,但依旧是不能得罪的。
货郎娘子本就是打算混一混的,混的过去算是万幸,混不过去...那就混不过去啊,反正也没什么损失,只不过补上本就应该付的钱而已。
只不过付钱的时候有些不情愿,手并不往荷包去,而是胡搅蛮缠道:“之前赵三嫂子可没有说,我都当你是免了二钱一分银子了。这时候反口...啧啧啧,我以前听人说,越有钱的越抠,还不信呢。现在看赵三嫂子才知道这话是真!为了二钱银子之前说过的话都不算了。”
王氏本来拿着戥子的手放下了,脸上竭力维持的好脸色也没有了,硬邦邦道:“这话我就不懂了,我原先答应嫂子的是抹掉零头,可不是答应免掉二钱一分银子。我敢说这话,把咱们的话原原本本拿出去说,让别人来评评理,要是真有人说抹零头是抹二钱一分,那我也认了!”
货郎娘子眼珠一转,打蛇随棍上:“赵三嫂子这句话当真?”
王氏冷笑一声:“自然是当真的,只不过容我提醒一句,谁要是认下了这句话,以后我就去找他家的营生——既然你觉得抹零头是这样抹的,那我也无话可说,只不过你家的生意也给我这么抹零头罢!”
原本还蠢蠢欲动的货郎娘子讪讪的笑了,摆摆手:“说笑来着,说笑来着,不抹就不抹嘛。只不过赵三嫂子,我本来也不是随便说二钱一分银子的零头的。这不是之前听说么,大家都说你家有钱了,你大方的很...呵呵,你别见怪啊。”
那货郎娘子似乎是不想把关系闹的更僵,所以开始说话挽回。要知道他们家的东西一直在赵家染,别的家虽然也能,但是要么质量不行,要么价钱太贵。真的弄到不能做生意的地步,她家男子汉还得怪她。
只不过她这话还不如不说呢!这摆明了是提醒王氏——这就是在说以为她不会过日子,就是个随便人糊弄的笨蛋!
王氏知道,肯定是前些日子的流言起作用了,同时还有货郎娘子爱贪便宜的心思作怪,这才有了今天的闹剧。
“呵呵。”王氏皮笑肉不笑道:“我不知道外头说的什么话,只不过嫂子总拿外头的话当神仙旨意一样,是不是不大好?外头还总是说你家生意不做了,你家女儿和人已经被邻居家的小哥哄到手了...你说这些话我要不要当真?”
货郎娘子被王氏几句话说的脸红了又白,她家生意做不做这是一个问题,要是不做了,街坊也就不必等着照顾生意了。但这个还好,反正是捕风捉影的消息,听过就当是个乐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但是后面,说她家女儿被邻居家小哥哄到手这件事,这却是确有其事的。不然怎么说市井人家房子浅,放个屁都能让邻居闻见呢。
而且这里说的哄到手,并不是说两个小儿女看对了眼,而是说女孩子已经被个小哥睡过了,再也不是童子之身了。盖因为在男女大防不严谨的市井,男女提前互相心仪实在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只要不是家里差的太远,两边家人也大都乐见其成。
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女孩子失身,而且男方还不愿意成亲,这才会成为大问题——甚至连闹都不能闹,因为不能成亲的话,女方还要接着找人家的,这种事如何能在婚前声扬出去?
这是货郎娘子竭力想隐藏的事情,就算她早就知道一些街坊邻里的妇女已经知道了。
急匆匆地甩了二钱银子结账,交割清楚账目,货郎娘子飞快地跑了出去,好像背后有鬼在追她一样。
之前的流言带来了影响,王氏因此吃了不少闷亏,有的时候能像这次一样应付,甚至扳回一城。但是更多的时候,王氏是有苦说不出的。只能心里暗恨那些人见不得人好,同时希望自家更快发达起来。
你比人家好一点儿的时候人家会嫉妒,但你比人家好很多的时候,人家根本不会嫉妒。不然为什么她们说王氏说赵家,却不说那些真正的富贵人家呢?而在此之前,王氏只能暂且忍耐了。
也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王氏的忍耐并没有多久,因为雨一直下,终于引起了一些人的警觉。在这种可能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之下,其他的事情都不值一提,被忽略过去了。
第77章
“娘, 今朝吃什么?”
因为一直下雨的关系,赵蒙既不能在家里的染坊做事, 也不能出门去耍, 被拘在四四方方的院子里,十分没意思。之前已经和家里的姐妹能玩的游戏来来回回不知道玩了多少遍了,这时候再没有心思玩。
没有事情做, 坐在廊子底下看灰蒙蒙的天上掉雨滴,发了一会儿呆想起吃饭的事情, 就问了王氏——也不能说赵蒙有多贪吃,只是整天在家里闲来无事, 那不就只剩下吃和睡了么。
王氏一边往厨房走, 一边也在发愁家里吃什么的事情。雨下了这么久, 菜市场越来越寥落, 早就不能指望了!有时候运气好, 遇到有菜摊, 那真是看见什么买什么,哪还能像一开始一样挑剔!
但即便是这样, 家里的饭桌还是变得越来越寡淡起来。每天做饭的时候王氏和赵蓉蓉就望着厨房橱柜和角落里那些东西发愁!
这些日子王氏检查自家各个小坛子里的各样酱菜、咸菜,发现存的越来越少, 也是叹气。就怕有一天这些咸菜、酱菜都吃完,那真是饭桌都不知道怎么开了。——酱菜和咸菜是三月里做的一批,往年到六月的时候又要到菜市场买一批蔬菜来做。今年已经拖到这个时候了,自然不会还有太多剩下的。
“吃吃吃,有的给你吃就不错了, 到时候做什么就吃什么,还问什么!”王氏没好气骂了赵蒙一句,赵蒙像个鹌鹑一样只敢低头听着,万万不敢有什么反嘴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氏的话也没什么错。这些日子原本因为下雨没有再往上涨的粮价,现在又因为雨水不停而往上走了。
这样不停的雨水,走旱道运粮,一路艰难,一车两车还行,数量大的话基本上行不通。水路?雨水没有一开始那么猛了,风也小了很多,似乎可以行船。其实不然,要知道扬州可是在运河边上,而运河不是自然形成的河流,所以需要依靠水闸调节水位、供船同行。
而在不停的雨水之下,原先因为干旱而下降的水位很快涨起来,而随着水位越来越高,已经没有什么船能在这个时候的运河上走了。
粮食进不来扬州,扬州唯二的指望,一个是临近的大城,特别是粮仓多的大城可以转一些粮食过来。只不过这想也白想,因为临近扬州的自然和扬州差不多,这个时候都是先顾着自己再说。
另一个就是富户开仓放粮。富户本就有许多农庄,再加上藏粮的习惯,一般来说一个富户开仓放粮就能救一大批人。何况扬州有钱人多,都能匀出一部分米粮的话,扬州是不会有什么事儿的。
不过这也是最后的退路了,如果不是走到没有路,怕闹出民乱,一般的富户谁肯放粮?不要说放粮了,就是以中等的价格卖,他们都是不肯的。
这种情况下,家里没有存粮的可不是要受饿了。
王氏这样说赵蒙也是对的,别人家干饭都吃不上了,往往是早上煮一小碗米,熬出一大锅寡淡的稀粥,那稀粥往往薄的能照出人影!然后一大家子就吃这一大锅薄粥度日。往往是女人家吃上面一层近乎于米汤的部分,男人家捞下面的。下面的多一点儿米粒,算是给当家男子的特殊优待了。
在人家这样过日子的时候,赵家每天不是干饭,就是拿面蒸馒头,有时候还吃面条!而身在福中的赵蒙居然询问吃什么,仔细想想,还真让人容易当他吃腻味了,不知道惜福呢!
不过实际上赵蒙是冤枉的,他真的只是太无聊了才问这个的!
相比于他的无聊,赵蓉蓉赵莺莺,甚至赵芹芹就很有些事情做了。赵蓉蓉和赵莺莺既有女红活计要做,又要分担王氏的家务。赵芹芹则是无事可做被王氏看到了,正式让她学起针线来。
这些日子手指头已经扎的没一个完好的了,王氏一边心疼一边生气:“你个笨丫头,平常看上去挺聪明的,怎么这时候就笨手笨脚的?我不指望你赶上你两个姐姐的灵巧,你好歹别丢你娘的人啊!我家还没出过你这般手笨的!”
赵蓉蓉常常做饭,当然知道王氏在烦忧什么,对着弟弟摇摇头,算是不能救他。赵莺莺则是得意地指了指自己,做出一个口型‘求我’。
赵蒙连思考都没有,立刻拱手作揖,一样做了一个口型‘求你’。实在是相当没有气节,一下子就屈服于自己的妹妹了。但是对于赵蒙来说,气节算什么,又不能吃,重要的是有人把他从王氏的怒火中解救出来。
赵蒙伏低做小之后赵莺莺笑了起来,放下手里的各色丝绳,轻巧起身:“娘,我来帮你,我想到了一个主意,您不用担心饭桌上的事情了。”
果然,王氏一下就不再厨房门口说赵蒙了。换上的脸色不知道好多少,只不过在转身进厨房之前,回头又是恶狠狠:“你要是有你妹妹一半省心,我真是要烧高香!”
赵莺莺笑眯眯地进了厨房,一边打量自家还剩下什么一边对王氏道:“娘,我想起以前不知道听哪个大娘说过的一个做饭的法子了,不用做菜,就把各种菜放进饭里面一起焖熟就是了。”
王氏纳闷:“这能好吃?”
赵莺莺拍胸脯保证:“人家大娘用这种事骗我一个小孩子做什么,她说这是她老家做饭图省事的一个法子。”
王氏半信半疑,当然了,也是因为让赵莺莺试一试就算失败了也没什么。反正这个菜饭只要熟了就可以吃,又不会浪费。至于说好不好吃,现在外头干饭都吃不上了,还在乎这个?
家里还剩下半袋子土豆!这是好东西。土豆做出来,既能当主食又能当菜蔬,而且滋味不错,加上耐于储存,所以当初囤粮的时候特意多囤了一些。这会儿家里什么菜蔬都没有了,就连酱菜咸菜都快吃完了,但是土豆却还剩下半袋子。
然后还有一些白菜根之类的零碎,赵莺莺都找了过来——最惊喜的是再橱柜里发现了一大包蘑菇干!赶紧抓上两把,略微冲洗过之后就放在碗里泡发。
土豆去皮切块儿,各种白菜根之类的存货也切碎,最后切下一块熏制的腊肉。这个需要切的薄薄的,只能让王氏代劳。最后把泡发的蘑菇干拿出来切成丁,所有切东西的活计就算完成了。
赵莺莺淘米下锅,然后兑上适量的水,顺便把泡蘑菇干的水也加进去了,这样待会儿蒸上来的米饭就会更香。然后就是芝麻油、咸酱油之类的,并不需要放盐,因为咸酱油和腊肉里面的盐已经够了。
然后再把土豆块、蘑菇丁、腊肉片等全都放进去,盖上锅盖,这就只管蒸饭。
一开始王氏还半信半疑,好在看赵莺莺的做法,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放进去,想来味道就算不好,也不会难以下口。但是等到打开锅盖之后,扑面而来芝麻油香、蘑菇香、米饭香、腊肉香,让王氏立刻倒戈。
略尝了尝,相当赞赏这一顿——这不仅是给一直在苦恼伙食的王氏一个解决方法,之后日子不知道怎么做饭就这么解决,怕吃腻了就换一些配料就是。而且这个办法真的很偷懒,以后懒得做饭的时候倒是可以试一试,反正味道也很好。
于是开饭之后,赵家第一次饭桌上没有菜碗,只有一个大竹笸箩,里面是从锅里盛上来的菜肉焖饭。
看上去很随便,不过味道还是让大家大加赞赏的,特别是在没的好吃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一餐算是很满意的了。
赵莺莺后来又给王氏出主意:“娘,我看有一些北边搬到扬州来的人家会做贴饽饽吃,那个简单,很适合最近来吃。”
贴饽饽是简称,后面往往跟着贴饽饽炖某某,如贴饽饽炖小鱼。丰厚浓稠的汤汁在大铁锅里熬着,锅子的边缘贴着一圈扁扁的饼子。热气蒸上来,汤汁一点点浸透锅边的饼子,饼往往比汤还好吃呢!
和焖饭一样,这种吃法也简单,从一个菜没有升级为一个菜,本质其实都是一锅烩。
“我们家可没有小鱼可以炖。”王氏有点儿犯难。
赵莺莺则觉得这没有什么好难的:“那就炖一些咸肉,还有虾皮、风干的海带——家里还有的吧?蘑菇也可以。土豆放一些,炖到后面土豆能让汤更稠。最后放一些辣椒酱,一锅烩起来,又香又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