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
也真是很熟了,崔本信任他,他也替崔本省钱。听见崔本这么说,他也只是摇头道:“我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你自己若是打定主意,那我肯定还是按你说的来——其实你的主意也好,房子到底是你一辈子的事情,要是手头宽松,那肯定是好一些更好。”
两人随意说着,工头更多是给崔本说他的一些规划。这时候就看出找个靠谱工头的好处了,真是处处替你打算。就譬如说崔本这地基边角上堆了一大堆杂物,若是其他人,恐怕在起房子之后早就铲出去了。偏偏他给留着,只道:“到时候垫茅房的时候正好用得着,可以省下一笔。”
泥瓦匠和小工们做的热火朝天,虽然是冬日里,一个个的都只穿着单衣。等到中午的时候,崔家妯娌们做的饭菜好了,大家都兴冲冲地坐过来吃饭。
桌子上的菜色摆上来,工头朝着崔本竖大拇指。但见桌上有一大锅炖猪蹄,一大海碗木耳炒小公鸡,另外猪肉粉条、酸菜鱼、烧排骨等大菜也是整整齐齐。另外配的菜也很硬实,都是猪肝、牛杂、下水之类的荤菜。
对于这些市井里面做工的人来说,当然不会像大户人家吃饭,还说个什么荤素搭配,更进一步的竟有嫌吃肉油腻的。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荤菜越多越好。每碗菜的肥油看得见,那才是好雇主呢!
工头之所以赞崔本,是因为他很了解自己手下这帮人。知道崔本这次下本钱是下对了,这顿饭吃的高兴,不用自己说,所有人就会很下功夫做事了。那真是比其他百样方法催促他们都管用!
等到酒足饭饱,这些人还要接着做事。至于崔本,等几位嫂子收拾完了便赶紧过来感谢:“劳累嫂子们了——对了这里还剩下一些肉和菜,嫂子们分一分带回去吧。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权当是给嫂子们添个菜。”
崔家几兄弟家中境况都算是不错的,这些肉和菜放在一般家里那是做谢礼的好东西。但是放在崔家,那就真是崔本说的那样,是给几个嫂子家里添个菜而已。不过,即使是这样,几个妇女脸色也好了起来。
说到底,这种亲戚间的帮忙是应当的。不说崔本哥几个是嫡亲兄弟,那就是同一条街上的街坊人家还会在办酒席等场合帮忙做白工,只要以后记得还工就是了。而崔本记得感谢她们,并且做出了一定表示,这就很让人满意了,这是态度问题。
“嗳,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崔家大嫂笑着摆摆手,算是代所有妯娌说话了。她嫁到崔家的时候崔本和崔源还只是小孩子,等于是她看着他们两个长大的,长嫂如母虽然有些夸张了,可是有些真情却不假。
这些嫂子里面或许只有古氏是因为崔本的感谢有物质上的收获——崔智当年做生意不成,亏了几回,家底差不多掏空了。现在也不过是养了骡车,专门为一些酒楼运送东西,赚的是辛苦钱,收入不丰也是现实。就算不会饿肚子,像是这些好菜好肉肯定是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吃。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崔家大嫂在分配菜肉的时候特意关照了一些古氏。吴氏当然不在意这个,只有尤氏因为这个觉得不爽。只不过崔家大嫂扫了她一眼,她到底没有因为这个吵嚷起来。
崔本如今为了赵莺莺嫁过去正忙房子的事情,赵家则是为了赵莺莺的嫁妆在做最后的准备。
至此赵莺莺绣嫁妆的部分其实已经全部完成了,所以赶在年前把所有事情确定,明年开春只等着嫁人就是赵家的打算了。
“二姐姐这个是什么?”赵芹芹帮着赵莺莺整理她绣好的许多东西,有些东西她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好奇心上来就要问。
赵莺莺看了一眼:“那是筷子套盒食盒套,用来包筷子和食盒的。”
包食盒的是一个棉套,这赵芹芹还能理解,因为冬日里自家也用过这个,虽然家里的没有赵莺莺做的这个精致就是了。但是筷子套她真是第一次见,上下看看,发现还不只一个,赵莺莺总共做了六个。
看着有一些像赵莺莺以前做过的扇子套,上面绣着好意头的图样,十分精美。赵芹芹实在想不通,谁家筷子要用这个来包,那未免也太大排场了吧!赵莺莺则是给她解释,家常过日子当然是用不着的,但是祭祖等大场合,用上这个更体面。
其实就是赵莺莺绣嫁妆,绣到没东西做了,便把一些富贵人家要用的东西都给做出来了。不只是这筷子套,包括镜子罩、椅帔等一个不少。想手帕这种用的多的,她足足修了两打,也就是二十四块!
至于荷包之类过门之后可以送人的,她也做了满满的一匣子,虽然都是比较简单的图样——其实这种小东西才是最费神的,若是全按照她的最高要求来,她的嫁妆是无论如何也绣不完的了。
各种东西都分门别类放好——她托大伯赵贵做了一批小箱子小匣子就是为了这时候方便,大香樟木箱子里面可以把东西分开放好。
看着箱子里面的东西,赵莺莺颇有成就感,光是这些刺绣的嫁妆她就攒了两箱,她还真是厉害!
然后她的眼光就转向了床上的一大堆,那里堆着她的衣裳和床单被套等。枕套和枕巾因为有刺绣,已经被收进两个箱子里头了。至于床单被套这些,床单暂且不说,真的绣花了恐怕会不大舒服。而被套,其实也没有什么刺绣的传统。
为了保暖和舒适,被套里子用的细棉布,被套面子则是用的各种喜庆颜色的绸缎。这些绸缎也不是乱选的,都是那种本身就有精美花纹的类型,这样的话,确实也不用刺绣了。
赵莺莺有八铺八盖要陪嫁,这些床单被套也就配了八套,堆在那里就已经算一大堆了。赵莺莺赵芹芹两个人扯着对折,叠的整整齐齐收起来。大约等到赵莺莺出嫁前夕才会被重新拿出来——八铺八盖陪嫁的时候都是要堆在婚床上的,那么到时候这些被套当然要被缝在棉絮上。
收拾了这些床单被套,赵莺莺床上还有一大堆,这些全都是赵莺莺的衣裳。身量短的厉害的衣裳大部分都已经送人了,剩下的其实大都能穿。最多就是衣摆衣袖之类的地方差一些,赵莺莺绣嫁妆的手巧手把平常漏下的都给加了镶边,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是小了的衣裳改的。
赵芹芹看到这个反而觉得颇为不可置信,在她看来赵莺莺这个姐姐哪里都好,简直就像是做长辈的最喜欢的女孩子,懂事又能干。就有一点,王氏也是说过的,赵莺莺花钱其实有些大手大脚。只不过因为赵莺莺自己赚钱也很厉害,完全能够支撑自己大手大脚,王氏这才说的少一些。
但是赵莺莺大手大脚这件事,赵芹芹是知道的。这些旧衣裳虽然赵莺莺从来没有狠穿过,至少都有七八成新,但那也是旧衣裳啊。以前赵莺莺什么时候有过给旧衣裳加边,然后接着穿的事情!
赵莺莺却笑着道:“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是最近看你好像这样做,这才想起来以前的旧衣裳挺可惜的,还很新呢,不如加一道边继续穿。”
赵莺莺上辈子在皇宫里面生活,每季皇宫里面都会发衣裳,哪里会想到给衣裳加一道边——其实也不许这样做。至于说这辈子,王氏见她女红好,便以为这种常识一般的事情赵莺莺是应该早就知道的,便从来没提醒过她。若不是赵芹芹最近来兴做针线,几乎把所有短了些的衣裳加了边,赵莺莺也想不到这点。
赵莺莺这些衣裳,春夏秋冬都有,有单的也有夹的,厚厚的棉袄和斗篷也不少,只是没有毛料和皮子。那些实在是太贵了,不是赵莺莺穿不起,只是没有必要而已。最后整理起来,竟装了满满一个箱子。
“二姐姐的衣裳还真是多!这箱子可是大樟木箱,可以装两个我了!”
这种装嫁妆的樟木箱其实本身就是嫁妆的一部分,往往也是寻木匠特意新做的。到了夫家,这也能用来装自己的体己东西。
“你这话说的可有些奇怪了,难道家里少你衣裳穿,你的衣裳比我少多少?”赵莺莺点了点赵芹芹的额头,又另外抱了一些衣裳出来,这些衣裳是全新的。
赵莺莺赵芹芹是姐妹,家中境况好了之后每季都会给她们做新衣裳,这些家里给做的是两人衣服的主要构成,姐妹两个几乎是一样的。赵莺莺有的,赵芹芹怎么会没有。
至于赵莺莺时常看料子喜欢,自己做衣裳。说起来赵芹芹还不是一样,她是没有赵莺莺那么多尺头可以用来挥霍。可是她要是在赵莺莺这里或者王氏那里看到了什么想拿来做衣裳,磨一磨,赵莺莺这个当姐姐的和王氏那个做娘的,难道还会不给?
这样看起来,赵芹芹的衣裳确实不会比赵莺莺来的少。
“这些另外用个小箱子装。”赵莺莺说的是手上抱的新衣裳,这些也是嫁妆的一部分,每季两套,她绣嫁妆的时候新作的。
“真好看!”赵芹芹展开来之后就赞道。
这些衣裳上的绣花赵莺莺一贯不用太复杂的,那种满绣的衣裳说实在的也不适合她的身份来穿——那种衣裳,要是绣娘好,一件能上百两银子!那是一个市井小妇人该穿的么?
不过就算刺绣简单,赵莺莺也是出手不凡的。赵芹芹拿着的意见是一套紫色的袄裙,上下一套,衣襟上和裙子的马面上绣着淡淡的丁香花。寥寥几缕针线而已,清雅又精致。
两人将这些新衣裳收在了一个专门的小箱子里,然后赵莺莺又拿出一个一模一样的箱子。只不过里面有一些不同,特意做几层的样子。赵芹芹没见过这样的,心里还猜测呢!直到赵莺莺拿出一堆鞋子往里放才恍然大悟,这是个放鞋子的箱子啊!
第157章
一双鞋要鞋扇、鞋底,还要动手赶制的功夫,而普通人家一针一线都得爱惜, 不到不得已, 谁会做新鞋子?纵使是做, 也绝对做不了赵莺莺这许多——比她多的不是没有, 只不过那些人都是大户人家的。只以小门小户而论, 赵莺莺这个鞋箱子拿出去就算很扎眼了。
何况这只是旧鞋而已——赵莺莺鞋子多, 能够轮换着穿,又不大出门, 常常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此这般赵莺莺的旧鞋至少都是七八成新, 有些看起来就是簇新的,说是旧鞋可能都没人信!
只不过再新再好, 那也是实实在在的旧东西。而新娘子出嫁, 哪怕是一般人家,也没有都用旧的的道理,比着衣裳的例子,初夏秋冬四季, 赵莺莺每季做了两双鞋。外加两双纱做的寝鞋,总共凑了十双新鞋。
这十双新鞋也放进了鞋箱子,而且特意放在了上面。这是为嫁妆进崔家之后,打开来晒的时候显得好看。
赵芹芹看着这些鞋子也很惊叹:“有一半倒是我不记得二姐姐曾有过的,说起来二姐姐针线活好,也给我做过好几双鞋呢!只可惜现在娘都不让你帮我做鞋了。二姐姐,你说说看,这是什么道理?就不能让我沾点光。”
姐妹之间互相借光,帮着做点子针线确实是再小不过的小事了。赵莺莺听了却笑:“你多少体谅一些娘吧!娘要是不迫着你亲手做些事,恐怕你更懒得做针线了!况且十多岁的人了,总是蹭姐姐的针线,这算怎么回事儿呢?”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最近一两年赵莺莺都在准备嫁妆。这种情况下,家里一应女红活计王氏都不让赵莺莺插手,只让她专心绣嫁妆。至于赵芹芹想让赵莺莺帮着做什么,当然会被勒令禁止。
两姐妹合力把鞋箱子放在了衣箱子旁,赵芹芹再看赵莺莺打开了一个蓝布大包袱,不由得叫出声来:“我的老天爷,这是怎么回事儿,鞋子竟然还没完,还有这许多?姐姐一时半会儿的如何穿的完!”
其实这也就是赵芹芹看到就叫嚷,其实她并没有仔细看。这些鞋子哪里是赵莺莺穿的,都是些男子的鞋呢——赵莺莺用了玄色、紫褐色、莲青色等老成稳重颜色的缎子,绣上福禄寿财相关的好口彩样子,结结实实做的千层底。
鞋的样子格外周正,鞋面的绣工也很好,此外就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了。不过男子的些本就是这样,并不如女子的鞋花俏有说法。但是在识货的行家主妇眼里就会知道,这些鞋穿上去会有多合脚多舒服。一看就是好女红做的,一般的女孩子做出来的鞋即使看上去差不多,其实也是花木瓜空好看而已!
“这是给崔家的亲戚做的鞋子,你嚷什么!”赵莺莺拍了赵芹芹的背一下,没好气道。
女子进门,夫家的长辈都有见面礼。相对的,对夫家也不能毫无表示。按照规矩,男子要给做双鞋,女子的话一般是个荷包,但也有送别的的。小孩子图省事,红纸包几个大钱也就是了。再好一些的,也有挑些小孩子玩意儿送人的。有些人家里穷困,这一份礼备不出来,什么都不给,只给丈夫公婆三人各做一双鞋,这也是有的。
赵家当然不是备不出礼的穷苦人,可赵莺莺也没有心思做的出奇,都是按照最大路的规矩来做,总之大家都这样做,也挑不出错来就是了。
那些大伯子小叔子,包括近的堂亲,男的都能得赵莺莺的一双鞋,这是早就问过崔家尺寸的。女的都能得赵莺莺送的一个荷包,要不然赵莺莺何苦做那么多荷包!她又不是嫁入大户人家,还要拿荷包装金银锞子赏人。至于小孩子,红纸包里放十二个大钱,寓意月月红,凡是亲戚家的孩子都是有的!
上次赵蓉蓉嫁人的时候,赵芹芹年纪还小,很多事情都没有参与过,就是眼睛见到的也是半懂不懂。所以这次帮着赵莺莺看嫁妆,真是看什么都稀奇,只觉得自己大涨了一次见识。
直到看到赵莺莺连装胭脂水粉的瓷盒都是旧的一套带走,另外新买了一套,不由得感叹道:“昨日娘让大哥把在瓷窑那边定的瓷器拿回来了,从吃饭的一套碗盘到插花的花瓶,一件不少,顺便还看到了还写陶盆陶罐,小坛子大缸子。我问娘这些东西也是嫁妆?她竟然点头。我是不知道那些也要买着送去,就不能拿钱过去在置办?”
办嫁妆,特别是普通人家办嫁妆,是没有富贵人家十里红妆那么远离生活的,实际上应该说非常具有烟火气。其实真正的普通嫁妆,里面反而很少见金银首饰绫罗绸缎等,多是一些最寻常不过的生活用具,一个木盆一个竹篮当然也算。
“这才是娘的用心,你当办嫁妆那么容易?这是大事儿,更是细活儿,非得方方面面考虑到才是。嫁妆是什么?就是女人家生活的依仗,是告诉夫家,我家的女儿吃穿用都是自家的东西,你们最好尊重一些!”赵莺莺点点赵芹芹的额头,教她这番道理。
只不过真正能包揽下新娘子一声吃穿用的嫁妆还是少见,也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做到了。
赵芹芹听了咋舌:“原来欢欢喜喜送嫁妆和高高兴兴接嫁妆里头还有这一番勾心斗角?这是你给我一个下马威,我给你一个细寻思——难怪那些嫁妆不可意的姐姐都有婆婆小姑暗地里给苦头吃。”
正说话间王氏进来了,听到了姐妹两个的话,笑着对赵芹芹道:“你姐姐在这些事上明白,我是不担心的。只有一个你,看着精明,说话也是咋咋呼呼的,可实际上呢,还是一个傻大姐,我如何放心的下!”
这时候赵莺莺赵芹芹也收拾地差不多了,王氏见状就让它们去堂屋里帮着自己算账——这些日子忙着赵莺莺的嫁妆,又忙着年事,各种事情一大堆弄的她头疼,贴膏药也不管用。她有心想要儿媳妇帮衬吧,偏偏林氏刚怀孕两个月,且还有些坐胎不稳当,家里谁敢让她帮忙?
最后临了临了,还是得让两个女儿搭把手。
这时候林氏已经坐在堂屋里了,炉子里烧着炭火,上面架上一张四方桌,再盖上一条小褥子。里头暖和的很,一边坐一个人倒是正好。
林氏见是婆母叫两个小姑子来帮忙做事,脸上有些愧疚,便十分殷勤地给婆母和小姑倒热茶——她当然知道最近赵莺莺忙着嫁妆的事情,赵芹芹也是个喜欢躲懒的,这过年的年事两个小姑本来不会沾手。就是因为她怀着身孕,坐胎又不稳,这才落在了两个小姑身上。
自古以来小姑对嫂子,那是尊贵的多的。其中的道理是,姑娘在家时的娇客,须得给外娇宠。女四书哪一本里头不说女人家嫁人之后要敬公婆爱小姑?这样的规矩是每个女儿家在闺阁里头就知道的,林氏自然相当清楚。
而现在等于是让小姑替自己描补,心虚是当然的。
赵莺莺和赵芹芹则不觉得有什么,天大地大孕妇最大,何况林氏怀着的是赵吉这一房第一个孙子辈,怎么尊贵也是应该的——何况,就算这不是家里长孙,只是临时普普通通生病,那又有让病人做事的道理么?
赵莺莺赵芹芹坐下,两个人一个执笔,一个打算盘,执笔的心里也需默算,这样一路下来基本就没有什么错处了。赵莺莺执笔,赵芹芹就在一旁拨算盘珠子,她们两个都是很会算账的,三两下功夫就比王氏一日做的还多还好了。
王氏因为头疼,只在两个太阳穴上贴膏药,半吊着眼睛看两个女儿做事。笑着对林氏道:“我还记得她们小时候刚学着理账的样子,也是我一手教的。如今再看,竟是已经超过我了。”
林氏家里是做布料生意的,只不过她娘从小只教她照顾弟妹女工针指之类,至于家里的账本子之类的东西,她是摸也没摸过。到了赵家才晓得,女人家要做男人的贤内助,远不是家里做饭洗衣能行的——拿看账册算账来说,她也是才学会,且不熟练。
防着出错就已经很难了,要像赵莺莺赵芹芹这样玩儿一样做完,现在是想也不敢想。
赵莺莺和赵芹芹先把年事账对了一边,拿出了几个错处之后才翻开一本新账。这本账是做也没做——这是染坊的。
赵家的染坊并不大,主要是账目不复杂,多是和几个布庄绸缎铺大宗往来,其他的就是鸡零狗碎一大堆,不是你家旧衣服新染,就是他家染个布头。这样的营生根本用不着账房先生——账房先生最便宜的也要二十两银子一年,而且得管吃管住,逢年过节送礼等。请这么个人到家,其实没什么用,那多不划算!
再者,赵吉的个性不是那等格外大气的,他还计较账房先生会不会做家账,吞他的钱财。这样想来,他这样的小生意,果然还是自家人给做账比较好,至少晚上睡觉安稳踏实!
各类生意,绝大多数都是逢年节开销。赵家生意虽然不大,可也是做生意的。这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各家的账可不是要算起来了。那些绸缎庄是不是该去讨要账款了?相对的,染料铺子、车马行等,中秋节之后的欠账也要还了。
因为这是急等着要的,王氏才会这般着急,赵莺莺备着嫁妆呢,也给她抓壮丁。
赵家的生意到底不大,这种账目算起来也容易。她和赵芹芹两个人过了一遍,然后检查一遍,确定没有错误之后就合上了账册。
林氏见两个小姑子做事情干净利落,笑着道:“到底是娘教的好,莺姐儿芹姐儿这样能干的姐儿实在是不多见!我娘家那边通着多子街,见的最多的就是商户人家的小娘子。按理说她们该是出色的吧?可是我看来,能写会算的都不多呢!”
林氏这也算是真心话,虽然话里话外有讨好婆婆和小姑的意思,可是这事情却是真的。在多子街,包括近处的埂子上、翠花街等,都是扬州第一等繁华热闹处,有好多商户人家。
做买卖的人家,女孩子薰也该薰会了,那些账册、文字等难道不该纯熟?其实不然,真正有了几代富贵的商户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中等大小,只有一两代富裕起来的商家。这些人家自己其实也不见得多精通文字算术的本事,当年发迹起来更多是凭借天生的聪明和勇气,以及多多少少的运气。
这样的人,在儿女的教导上难免就生疏了一些。男孩子将来要继承家业多少还能上心一些,女孩子么...要么就是没怎么管过,要么就是管的方法不大对——他们并不知道大户人家的门道,还真当小姐们就是整日做女红,跟着娘亲嫂子读《女则》《列女传》呢!
林氏这话说到了王氏心坎上,又兼林氏如今怀着她的第一个孙子辈,她喜欢的很。便脸上含笑道:“你不用给这两个小丫头说好话!从小到大说她们,连她们出嫁的大姐姐的好的,多了去了!咱们自家关起门来说自家话,其实就是有几分小聪明的小丫头片子而已。我惟愿她们都像你一样,最是能持家照顾,那就阿弥陀佛了!”
听到这些话,林氏越发说赵莺莺和赵芹芹的好了——这种话,王氏说得,她这个做儿媳妇的却认不得。都是好的婆婆待儿媳妇亲闺女也似,只是这怎么可能呢?女儿就是女儿,儿媳妇就是儿媳妇,里面差别可大。真把人家客气当真话,最后讨不到好的也是自己了。
讲真话,婆媳两人之间的这些门道,赵莺莺和赵芹芹两个人听到了,不管听没听懂都不会觉得太有意思。赵莺莺还能装一装,只在一旁坐的挺直,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赵芹芹就不行了,撇撇嘴觉得没意思。
“娘,炉子开着,我去拿两个甘薯来!今年李妈妈买的好甘薯,都是红心的呢!烤着吃最香甜。”说着还拿眼睛去看赵莺莺:“二姐姐,你要不要?要的话给你挑个小的。”
赵莺莺是个麻雀胃,向来吃不了多少,都是少食多餐的,赵芹芹问这话也是有本而来。还不等赵莺莺说什么,王氏先瞪了赵芹芹一眼:“你这姐儿,怎么整日不是吃就是玩儿?你要是有你嫂子一半懂事我恐怕能多活十年。”
这种话以前是‘你要是有你姐姐一半懂事......’区别在于把姐姐换成了林氏,但是核心的意思还是不变的。总之就是为了打击赵芹芹的一些爱好,什么都得夸大其词了说。
赵芹芹是从小听这些长大的,哪里会吃心,摇摇头就从耳朵里倒出去了。转过头对林氏道:“烤甘薯多好吃啊,我不信嫂子小时候没吃过——嫂子你吃不吃?”
一边是婆婆一边是小姑,林氏可不敢真的以为这是母女两个闹矛盾了,她哪一个都不想站。赵莺莺眼睛最尖一眼看出林氏的为难,笑着道:“就你话多,如今嫂子身体弱,烤的东西腌臜呢!咱们脾胃康健不妨碍,就是有事也不过是拉肚子而已。换成是嫂子,事情能这么简单?”
说着起身:“炉子在桌子底下如何让你烤吃的,难不成一个姐儿还钻桌子!我让桃儿另外升一个炉子,再把铁丝做成的蒙网子给拿来。甘薯给你埋在一边烤,另外再烤些年糕、冻豆腐、羊肉片,你说好不好?”
这话正说中了赵芹芹的心,她当然是一百个好一千个好。况且有赵莺莺站起来参与,王氏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只是让她们少弄一些,现在是下午,冬天日头短,没有多久就要吃晚饭的,到时候吃不下饭也是麻烦。
桃儿这时候和李妈妈正在厨房里烤火,昏昏欲睡的时候见赵莺莺赵芹芹进厨房,立刻站了起来。晓得姐儿们是要烤东西吃,立刻驾轻就熟地收拾起来——赵家人都是市井人,也好这一口市井吃食,所以平常,特别是冬日里,准备的次数并不少。
桃儿把炭火点燃,火升起来的这段时间她就整理食材。甘薯重新洗了一遍,把上头的泥土去掉,却留下皮,因为是要吃烤的。然后是存在外面的冻豆腐,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块,三块一个串上竹签子。年糕也一条扎一根竹签,整整齐齐放在冻豆腐片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