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
薛宝钗揣度着,贾母之所以这么客气,完全是因为贾政。
她笑盈盈地道:“让老太太担心,却是我这个晚辈的不是了。老太太请放心。这商丘原是万岁送给皇后娘娘的采邑,我们说是万岁的臣子实际上不过是帮万岁和娘娘跑腿而已。实不相瞒,这商丘上上下下的官儿,有品级的都是万岁直接任命的。没有品级的、不入流的官儿,则是从那些流民、平民里面选拔,为的就是一个管理便宜。因此在我们那里,是极清净的。没了那些背后不知道什么人儿的、跟贵人拐着弯儿的关系的属官,我家相公行事也少了许多掣肘。因此,这各方各面都极好。”
听薛宝钗这样说,贾母不得不打消了主意。
王夫人也听懂了薛宝钗的话,道:“宝丫头果然是个有福的。”
“姨娘说得哪里的话。我再有福,这福气,还不是娘娘给的?”
王夫人道:“那你可提交了进宫申请?”
薛宝钗笑道:“这还用姨娘说?我回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宫里提交了申请。只是我的品级在这里摆着,宫里就是要批,也要些时日呢。”
贾母笑道:“确实如此,确实如此。你跟娘娘多年未见,想必有很多话要说。对了,商丘是娘娘的采邑,应该有很多与别处不同的地方。”
薛宝钗笑盈盈地道:“老太太可真是说对了。这商丘啊,最大的地方,就是人多!您想,豫州本来就是华夏的心脏,偏偏黄河年年闹灾。您在京里不知道,这黄河边儿上啊,不是水灾就是蝗灾!”
“蝗灾?!”
贾母吓了一跳。
“黄河边儿上年年闹蝗灾吗?”
王夫人也竖起了耳朵。
薛宝钗道:“只要没有闹水灾的年份,差不多就会闹蝗灾。区别,也不过是席卷了几个村落,还是席卷整个州府罢了。要不今年是东边闹明年在西边闹,都一样儿。听老农说,打娘娘让下面的人开始大量地养鸡鸭之后,固然周边年年闹蝗灾,可是百姓有鸡鸭有蛋,甚至连鸡毛鸭毛都可以换钱,因此很多人家都为娘娘立了长生牌呢。”
“竟然是这样?!”
李纨这才道:“我们在京里,万万是想不到外面竟然是这么个情景。”
薛宝钗道:“可不是这个。我还写信给娘娘,娘娘回答我,说是那蝗虫喜欢在干燥温暖的地方产卵,黄河边儿上裸露在外的沙土,就是蝗虫的温床。本来,豫州之地气候就特别适宜,又有大量裸露在外的沙土,可不年年都闹蝗灾么?我家相公一想,也是。后来,我家相公就鼓励当地的百姓养鸡养鸭。就是因为这个,商丘一带的蝗灾倒是比以前小了许多。”
话虽然是这么轻飘飘的两句,可是这里头的故事,又岂是一言两语说得尽的?
比方说,商丘,尤其是禹门口往下,那一带可是上百万亩的河滩地,几乎全部都是裸露在外的沙土。就是在这里,贾琰打算开挖好几座人工湖,用来给黄河泄洪。虽然说这么重要的工程肯定是有虞部的官员负责的,可是挖出来的沙土,要如何处理,才是上策,这却是陈元寿这个知府需要考虑和协调的工作。
放养鸡鸭是能够让减少蝗虫灾害的一个手段,可是这个手段,首先,见效不明显,然后,会被有心人认定成收买人心、故意妨碍治理工程。
因此,这一带的官员,不止要有本事,还要能沟通。
而这些事儿,哪个是贾政做得到的?不是薛宝钗看不起贾政,而是贾政如果做到这两点中的任意一点,他就不是在工部做了十几年的冷板凳的状态!
贾母笑道:“我明白了。这陈元寿能够有今天,怕是宝丫头功劳不小!”
薛宝钗笑道:“看老太太说的,哪里是我的功劳?明明是我家相公的功劳。至于我,不过是大家看在娘娘的面子上,对我特别容忍些个罢了。”
薛宝钗一点都不否认,她在商丘花费了不少心力,尤其是夫人外交这种事儿,她还真的没少做。可是这个世道便是如此,就是她做了这许多,这世俗也不不允许她居功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作者有话要说:
州判,其实就是知府的属官。
第233章
贾宝玉看了她半天, 忽然道:“宝姐姐越来越像二姐姐了。”
薛宝钗笑道:“旧年娘娘不是说过吗?众姐妹里头, 唯有我, 不但年纪跟娘娘仿佛,这性子也有几分相似, 一样好强得紧。只是我吃亏就吃亏在出身上, 商家女的跟脚, 配上那样的行事,只会惹人笑话罢了。也是狠狠地吃了两次亏之后,才扭过来。如今,我总算是有了底气了。”
薛宝钗嘴上这样说,可在座的人哪里不知道她的意思?就是贾宝玉自己也知道当初薛宝钗进京是存了青云志的。这也是贾宝玉被薛宝钗的容貌吸引却跟她亲近不起来的又一个原因。因此, 当初就是跟薛宝钗结了婚, 他心中也是有缺憾的。
数年之后再见到薛宝钗,就是贾宝玉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薛宝钗才是经过打磨的玉石,比以前更加吸引人, 也更加有魅力。
贾宝玉定定地看了薛宝钗好一会儿,这才道:“如此, 我真是相信宝姐姐过得极好了。”
薛宝钗原以为会跟秦钟在贾敬的坟头滚床单的贾宝玉,应该是一副极其荒诞的模样,也许跟当年她还没有进京的时候,王夫人在给他们薛家的书信里面写的那样, 一副酒囊饭袋的纨绔子弟模样,甚至比她哥哥当年还不堪。
可是坐下来之后, 薛宝钗才明白,贾宝玉还是当年的贾宝玉。
也许他是荒唐的,也许他是古怪的,也许他也不过是浊世一俗人,但是,他的容貌还是一如往昔,就跟他的性子,依旧是当年温柔体贴的一个内宅长大的孩子。
没错,时隔多年再回头,薛宝钗已经看得出来,贾宝玉就是一个孩子,他的温柔和体贴,带着孩童一样的天真和残忍。这是他的天性。他对那些女孩子的态度,就好似孩童在追逐着美丽的蝴蝶,他追到了美丽的蝴蝶,却不知道,他的不知轻重毁掉了蝴蝶赖以生存的翅膀。而这些被他捕获的蝴蝶,就是用琼浆甘露养着,也失去了在阳光下飞舞的资本,而且,随时都会死去。
他又是在内宅长大的,他的视野,一直都被困在内宅,以及,内宅周边一点点的地方。
这就是贾宝玉。
因为衔玉而生的大造化,他的一生只能如此。
这样的贾宝玉,对于史湘云这种缺爱的孩子来说,是极其珍贵的。可是对于一直自卑于自己的出身又一心往上爬的她来说,是最不适合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换而言之,也许这个世界上适合贾宝玉的女孩有千千万,可她薛宝钗却是最不适合的那一个!
看着这样的贾宝玉,薛宝钗的笑容里面多了一丝真心:“是的。我很好。多谢你。”
多谢你当初的放手。
也多谢你的体谅。
最后,多谢你的关心。
我很好。
王夫人看看贾宝玉,看看薛宝钗,不觉皱起了眉头。
贾母这才道:“我原以为你们和离了之后会变成仇家呢?不成想,你们分开了,反而更加相处得好了。”
薛宝钗笑道:“老太太,这话您就说错了。有的人啊,就是没缘分。哪怕是硬凑到了一起,最后还是会劳燕分飞。我跟宝兄弟啊,这辈子也只能是姐弟。”@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贾宝玉道:“是啊,老太太,我跟宝姐姐本就不适合。宝姐姐想要的,我完全给不了,也做不到。”
现在的贾宝玉很清楚自己的那块通灵宝玉意味着什么。
他可以荒唐,可以胡闹,可以花天酒地,唯独不可以上进,也不可能闻名士林。
他这辈子,就注定了文不成武不就。这样的他,真的,不适合拥有婚姻。
他也不可能拥有儿女。
他是尘世一过客,走过,经历过,然后离开,如此而已。
贾宝玉的话让薛宝钗愣了一下,却勾起了王夫人的心事。
她拉着贾宝玉的手,道:“我的儿!好端端的,你说这个做什么?什么你给不了,什么你做不到,女人本来就应该安分守己。嫁了什么男人,就应该过什么日子才对。”
薛姨妈立刻道:“姐姐这话就错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们薛家就是落拓了,也不缺宝丫头的衣裳饭食,宝丫头又是顶好的。我这个做娘的,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她能够穿上凤冠霞帔,有个体体面面的下半生。要不然,我将来怎么有脸去见宝丫头的爹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说着,就哽咽起来,慌得一直站在边上的甄英莲连忙拿帕子给婆婆擦脸。
贾宝玉道:“太太,这个世界上本没有那多的应该。”
贾宝玉的模样,让贾母心中一跳,连忙搂了他,道:“你这混小子,又胡说了!看把你娘吓得!”
贾宝玉笑笑,很干脆利落地给王夫人作揖赔罪。完了,就干脆利落地告辞离去。
薛宝钗是何等人物?立刻发觉了不对劲,因此在进宫拜见皇后的时候,就把贾宝玉的异状告诉了贾琰:
“娘娘,您说,宝兄弟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是不是疯魔了?”
贾琰想了想,道:“他有没有疯魔,本宫不知道。只是,如果他真的如宝姐姐所说的那样的话,那么……”
“娘娘是说……”
“他怕是长大了。”
长大了,开始渐渐懂事了,却因为那块石头的缘故,因此格外消极。
“算了,不说他了。说说商丘罢,商丘那边如何了?”
薛宝钗连忙道:“不瞒娘娘您说,禹门口往下,那可是上百万亩的沙滩地。河床不高,这河沙却多,而且都暴晒在阳光底下!就跟娘娘说的那样,每年春天,那蚂蚱(口语上,蝗虫的幼虫也叫蚂蚱)就到处蹦跶了。我们原来也拿它没法儿,后来得了娘娘的信之后,我们就开始在那些河滩地上种草,什么紫花苜蓿,什么皇竹草。只要是能种的,我们都种。时不时地,还在那些地方放养些鸡鸭。”
“可有效?”
薛宝钗道:“头两年倒是没看出什么,今年却是隐隐有些意思了。不过,真正明显的,却不是蚂蚱和蝗虫,而是鸡鸭禽蛋的产量!竟然翻了一番!如今,商丘的娃娃每天早上,都能够在兜里揣个鸡蛋鸭蛋去学堂。”
在大多数地方,鸡蛋对于农民家庭来说,也是个金贵物件,大多数地方的农民家的鸡蛋,都是攒起来换盐的。商丘的孩子们能够每天吃到一个蛋,那就说明商丘这个地方百姓的总体生活水平要比别的地方好许多。
“如今商丘的学堂多不?”
“多,哪里不多!原本是郡君手里的庄子牵头,后来侯府的庄子也开始置办学堂。头三年是蒙学,就教导一些常用字,第四年开始,增加算学。”
“入学的孩童多吗?”
“多,哪里不多的?不说各家写个什么契约需要读书识字的人,学得好了,还能够去下面做个不入流的小吏。虽然我们这样的人家看不上这一二十两银子一年的俸禄,可是对于下面的百姓来说,这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一大笔钱呢!”
官吏官吏,不入流的小吏,在京师权贵圈子这个地方肯定是拿不出手的,可是放到平民百姓这个阶层,就已经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了。
贾琰点了点头,道:“这样,我就放心了。”
其实邸报上也有关于商丘的事情,什么在沙地上种草、养鸡鸭鹅等禽类,邸报上都有报道。可是邸报上那三言两语的几句,又哪里比得上薛宝钗亲口说出来的更加详尽?
“对了,你这次打算在京里留多久?”
“回娘娘的话,我们琴儿过两个月就要出嫁了,我这次进京,除了进宫给娘娘请安,也有琴儿的婚事之故。”
“琴儿要嫁了?我记得,她比四妹妹还小些吧?”
“娘娘,四妹妹是要守孝,自然不同。”
“说得也是。若是你多留些时日,八月里,林妹妹也要出嫁了。”
“哎呀,那真的是要恭喜了。”
“是啊。一转眼,众姐妹都大了。对了,三妹妹也不小了,你去了那边,老太太可说三妹妹的婚期定了没有?”
“回娘娘的话,定了,定在八月里,八月二十三。”
“倒是个不错的日子。何尚宫,到时候记得提醒我一下,给三妹妹送份添妆去。”
何尚宫立刻应了。
薛宝钗脸上笑着,可是这心里却跟明镜一般。
这样一来,除了跟贾琰没有多少关系的薛宝琴,还有为父守孝、婚期未定的惜春,当初大观园里的姐妹们,也只有史湘云没有收到贾琰的添妆了。
也不知道卫家知道了之后,是个什么反应。
薛宝钗原以为薛宝琴不会得到贾琰的添妆,可实际上,当天稍晚一些时候,她已经出了宫,皇帝来到清凉殿,贾琰跟皇帝说起这个的时候,皇帝就说了:
“陈皎之父乃是母妃的堂弟,母妃进宫之前,家计艰难,也多亏了他暗中照拂。就是看在母妃的面子上,也很该送一份添妆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