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突然,一枝箭射到了石头上,正落在奉书和三姐中间。两个女孩死命忍着,谁也不敢尖叫。又是一枝箭射来,擦破了奉书的大腿。好疼,她的眼泪一下子迸了出来。
  她看到村子里火光冲天。她尽量不去想那些射箭的鞑子,也尽量不去听那些羽箭破空的声音。她想到了父亲。他此刻会在何处?是不是和她一样,躲在一个窄小的山洞里,绝望地看着月亮,周围满是死人?
  母亲和庶母呢?她们根本跑不快的……不过,那些有气力的兵卒会把她们背起来……
  哥哥姐姐……她不敢想了。她一个个地回忆着,最后一次见到二哥、二姐、四姐,是什么时候。
  *
  不知过了多久,呼喊声渐渐稀疏了起来。也没有箭朝她们射过来了。此时已近凌晨,正是一夜里最冷的时候。露水凝结在她的衣服上,舔舐着她*辣的伤口。雾气慢慢从脚底升起。
  奉书鼓起勇气,叫道:“姐?三姐?”
  三姐却不动。她的手又硬又凉,小小的肚子上,露出一截长长的箭尾,白色的羽毛被染得红红的。
  奉书的心里仿佛被人狠狠地绞了一下子,晕眩了好一阵,眼里却干干的流不出泪。心里的什么东西仿佛就此死了。
  她跌跌撞撞地跑出了林子,看着一片死寂的村庄。微光下,薄雾里,一具具残缺的尸体被串在木桩上,地上满是一滩滩黑色的凝血,无数的苍蝇在到处盘旋。几个零散的元兵在四处搜检巡视。
  她孤独一人,像行尸走肉一般,拨开乱草,跌跌撞撞地走着。也许元兵会发现她,可她已经不在乎了。
  眼前的一切都昭示着昨晚那场惨烈的屠戮。奉书看到了死状各异的尸体。其中一具,身上戳着几杆枪,手中紧紧握着一柄刀,刀头带着血。那是身经百战的“活兵书”张汴。
  几只脚在树林的空地上飘着。他们自知胜利无望,又不愿被捕受辱,解下腰带,自缢身死。
  还有一些人,和元兵纠缠在一起,双双狰狞着面目,仿佛还在扭打。
  冥冥中,老天仿佛感到了她心中的战栗。雾气越来越浓,遮住了她的视线。
  突然那雾气分开了,眼前出现了两个人。奉书吓了一大跳,随即惊喜交加,喊道:“四姐!”
  还有那个年轻的督府咨议谈笙。他清秀的脸庞上挂着一道血迹,走路一瘸一拐的,让四姐扶着。那柄宝剑却还好好的挂在腰间。
  他话音虚弱,道:“五小姐……也在……真是……幸甚……”
  奉书又哭又笑,“你们、你们是怎么躲过的?其他人呢?爹爹呢?娘呢?”
  第11章 漠漠世间黑,性命由他人
  </script>谈笙嗓子嘶哑,说慢慢说道:“我腿脚受伤,坠落河谷,多亏四小姐搭救,这才捡回一命。文大人无恙,可是……可是……唉,在下护卫不周,夫人和二小姐……”
  奉书心里一沉,颤声道:“娘和二姐都……怎么样了?”
  谈笙愤愤地道:“落在鞑子手里,还能怎样?为免受辱,怕是只有自尽一条路了!”奉书脑袋里轰的一下。她想起了那飘在树林中的几双脚。他们都是宁死不愿意被俘的……被鞑子抓了,会怎样?
  谈笙看出了她的惊恐,慨然道:“咱们中国人之所以胜过鞑子,最要紧的就是礼义纲常。国难当头,忠臣孝子,殉国死节,有何希奇?谈笙投靠督府军之初,就和文大人袒露心迹,胸中早存了殉国之念,若是屈膝事敌,岂不是教后世人都看不起?”见两个女孩点了点头,忽然又笑了笑,低声说:“不过咱们既然还没死,那就是老天要我们活着,咱们得顺应天命。”说着,扶着四姐的肩膀,用力走了两步,说道:“鞑子还在这一带耽着,想等雾散了,再仔细搜捕。请小姐们随我去避一避吧。”
  两人点头不迭。虽然谈笙年纪轻轻,可毕竟也是和父亲共事的“大人”,还那样的有见识,听他的,总没错。只是他腿脚有伤,不得不让四姐搀扶着。他还说自己冒犯失礼,连连道歉。
  三人相互扶持,尽往荒僻处走。隔着树林,不时隐隐听见大路上传来的马蹄声和号令声。隐约能看到路上驰过一队又一队的骑兵,队列齐整,秩序井然。这时山中雾气弥漫,这些骑兵从迷雾中冲出来,又奔进雾里,好像是天兵天将一般。
  有时候,还能听到路上难民哭爹喊娘的声音。他们被元兵捉住,拷问督府军统领们的去向。他们不论回答与否,下场都是差不多的。
  天罗地网。东南西北都有元兵的身影,前后左右全是蒙古语音。地上满是散乱的箭矢,砍倒的树木,以及被火烧过的废墟瓦砾。有一处树丛中的空地里,竟横七竖八地倒着上百具尸体,大部分是百姓,还有十几个宋兵。他们都蜷着身子,抱着头,好像在躲着什么。人人身上都被射得像刺猬一般。奉书和四姐又惊又怕,小声哭着,不敢看,却又不得不左右乱看,生怕还有鞑子弓箭手埋伏在旁边。
  谈笙带着她们从满地的尸体上跨了过去,安慰道:“这是昨天晚上的事了,现在很安全……”
  他话音还没落,身边极近的地方突然传来一片骚动。三个人连忙伏下身子。
  只听得一阵欢呼:“捉住文天祥了!捉住文天祥了!”
  奉书耳中嗡的一声,立刻忘记了身边的死人,大睁双眼。谈笙满眼惊愕,悄悄走上前两步。
  山势崎岖,此时他们是位于龙门江上方的断崖上。元兵走在江边小路,和他们距离虽近,却没人往头顶上方留神。奉书辨明了元兵的位置,也拉着四姐,慢慢走上前去,伏在一座大石旁边,鼓起勇气,向下看去。
  只见一顶轿子横在路当中,被一大队骑兵逼停。抬轿的轿夫死的死,伤的伤,做一堆儿倒在一边。两个督府军军官衣衫破烂,被捆在一匹马后面,跌跌撞撞地走走停停。
  几个元兵从轿子中揪出一个人来,一把惯在地上,笑道:“叫你躲!叫你躲!哈哈,哈哈!”
  旁边几个汉人元兵起哄:“把他和他的大老婆、小老婆捆一块儿去!”
  地上那人慢慢爬了起来,抬起了头,面色灰败。
  奉书一看之下,心中大震,竟不知该喜该悲。听他们的话,母亲、庶母竟全都落在了鞑子手里?而轿子里那人,不是父亲。
  是父亲的属下赵时赏。他是大宋宗室,身材高大,风姿伟然,在军中被称作“玉面通判”。
  一个面相凶恶的元兵将他推搡了一下,问道:“你是文天祥不是?”
  赵时赏看也不看他,满眼轻蔑,朝地下啐了一口。
  “问你话呢,你姓什么?”一个耳光打在他脸上。
  赵时赏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冷冷道:“你眼瞎了?我姓文。”
  “叫什么?”
  “明知故问。”
  众元兵知道文天祥不会骑马,指挥作战都是乘轿,又见赵时赏气宇轩昂,见他自承姓文,心中早有八分信了。一个元兵踢了踢那两个被俘的督府军军官,笑问道:“这个蛮子,就是元帅,你们的?”
  两个人犹豫着。赵时赏死死盯着他们。
  终于,两个人先后点了点头。
  元兵轰然大噪,个个都喜得合不拢嘴,你一言我一语地道:“着啊!”“去请赏!”“快去报告元帅!”“王大哥,这回可要封你个千户啦,到时可要提携兄弟!”还有一些奉书听不懂的蒙古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