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武侠仙侠>苍壁书> 第133节

第133节

  沈伊并不回首,笑了笑道:“至于郗彦,你潜留云阁十数年也未曾近他身边半步,今后也罢了。”一挣衣袍,绝然离去。
  .
  东帝萧祯近日心情颇佳,自怒江战事消弭以来,荆州重建在望,北朝求援事定,朝堂上君臣一心,诸政推行顺畅无阻,休养生息中正迅速恢复元气。且在七月二十三日,南蜀使臣携带重金抵达邺都。因三皇子祖偃被质东朝,南蜀此次与东朝求和订盟再无往日的强势,恭称“来朝进贡”,步步退让只求释放祖偃。只是萧祯登基以来在南蜀之事上吃尽苦头,此番绝不肯善罢甘休,对南蜀使臣请求觐见的呼声置若罔闻,只让沈峥、赵谐等一众大臣周旋。因郗彦是败祖偃之战的主将,为免激起南蜀使臣的仇恨,自不便插手此事。又兼郗谢两族联姻在即,婚礼杂事繁多,萧祯颇体谅地为郗彦减免部分政务,让他有时间能回东山祭祖,更怜惜郗彦与夭绍皆已丧亲,决意以姨父与舅父的双重身份,于宫中大设婚宴。
  外臣大婚举于宫庭,史无前例,下旨之日群臣面面相觑,却又不敢妄言,皆盼沈太后能力劝萧祯,拦下此议。然承庆宫那边连日不见动静,只赐往谢府的嫁礼绵延不绝。诸人想起沈太后往日对明嘉郡主的怜爱,自知其间荣宠弥天的意味,各怀所思,不敢再议。倒是谢昶接连上谏数言,却被萧祯以“此事朕意已决,太傅不必多虑”驳回。
  恩旨已不可逆转,而宫中多年未办喜事,时间又紧迫非常,连月来里外一片忙乱。
  萧祯登基数十载,熬至今日才得政令如山的君威,想着此前的种种悲酸苦楚,惘如隔世的怅然之外,更是壮志将酬的豪情。而能与他分享此等豪情的,这时便只有当年一众东宫学舍的老友了。
  这日午后小憩起身,得许远来报云濛夫妇昨夜已至邺都云阁,萧祯甚是欢喜,急旨将二人宣入宫中。
  云濛虽袖手朝外,然生性谨慎,入宫之后让独孤灵去承庆宫给太后请安,只身一人前往文昭殿。入殿后方知沈峥、赵谐也在,一殿君臣三人面色各异。云濛以为他们正商量要事,便要先退出,萧祯却冷笑道:“你留下!有人正想学你远离庙堂,你不妨也听听他是什么理由。想来人人都觉得你无官逍遥,把江山万事交给朕一人,你们便都可以如愿以偿了!”
  云濛一惊,便要下跪请罪,萧祯不耐烦地挥袖:“你手脚不便,起来!也别装模作样给朕来这一套。若是下跪请罪有用,沈峥,要不要朕给你跪下?”
  “臣不敢,”沈峥双膝扑通跪地,“臣辞官之意与他人无关,只是近日身虚病入,诸事力不从心,为免耽搁朝中大事,臣自愿卸职还乡。请陛下谅解。”
  “托词!”萧祯面容铁青,“不过是因为沈伊的政见和你不同,你就要这样意气用事?你是生你儿子的气,还是生朕的气?”
  沈峥道:“上至社稷,下至民生,四海五洲皆是陛下所有,陛下有权决定任何事,臣何以敢生陛下的气?何况区区二十万石粮草,在陛下看来,既动不了朝事根基,亦非左右北朝战事的力量,不过是给北朝使臣的一个勉强答复,臣又何以因此与犬子有政见之分?只是北朝战事牵扯一方为臣妻之族人,臣与妻身处其中,皆不能将时局看得通透,幸赖犬子对世态洞若观火,与陛下见解相合。先前臣只知犬子能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能颂古今文章赋诔,却不知他也精通当官政事宜所先后,擅用武行兵伏之势,臣为此也放心今后由他代臣来侍奉陛下。”
  洋洋大篇听下来,得其要领,不过辞官之意已决。萧祯指着他,半晌才道:“以前只以为阿恬犟,却不知道你比他更犟。”沉默顷刻,见赵谐与云濛皆垂眸低首,并无出来圆场的打算,只得叹道:“你既想的明白,朕也无强求的道理。朕知道你的心结和你的矛盾,许你辞官,却不许还乡,待在邺都,朕想和你说话时要随时能找到人。”
  沈峥叩首:“谢陛下谅解之恩。”
  沈峥告退后,赵谐另寻了缘由离开,殿中余萧祯与云濛二人静坐相对,良久无声。
  萧祯本欲和云濛商量郗彦与夭绍婚宴一事,被沈峥辞官扰得兴致泱泱,苦笑着道:“你是不是也不能理解朕为何这么做?”
  云濛叹息道:“陛下心中已有宏图。”
  萧祯道:“朕已昏聩十数年,若再错失良机,朕既无颜于天下,更无颜于列祖列宗。不过,朕可以援助北朝,但你云阁今后若有物资粮饷北上,朕也一概不会过问。”他顿了顿,问道:“云濛,你明白朕的意思么?”
  云濛抬头看着萧祯,许久,方道:“明白。我会照做。”
  沈伊回府后闻得沈峥辞官的事大惊,正要去后庐见过父母,绕过浅池时却望见不远处廊檐下素裙清冷,心中顿时一凛。舜华静静望着他,沈伊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偏偏哑然无声。想是日光太过耀眼,那双素来慈爱的双眸在廊檐的阴翳下愈发地深暗无温。
  “如果为解开上一个结最后却是这样的做法和手段,那你和你的祖父真的很像,”舜华将目光从他脸上移开,望着北方道,“那个地方,那些人,你们总想要利用他们,却最终都被他们挟制。伊儿,我希望你能好好再想想。”
  沈伊道:“母亲有更好的方法吗?请教导我。”
  舜华道:“如果我让你不要多管闲事呢,你肯听吗?”
  沈伊不语,看着廊外一丛几近凋萎的蔷薇。
  “我和你父亲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挡你的路。”舜华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
  七月二十五日,沈伊接到圣旨,受命为督运东朝粮草北上的使臣,将于次日先行前往安风津负责清点粮草数目、统筹北上船只等诸事。当日在官署交接政事至深夜,二十六日一早,沈伊单骑至谢府,辞别夭绍。
  时近成亲之日,谢府上下处处红绫飘动,彩灯高悬。沈伊观望满园欢色,无尽喜悦。只是脚下每走一步,心中踟蹰即少一分,也明白往日发生于此间的欢笑无忌也就这样清清楚楚地流逝了一分。
  走到月出阁外,一缕红绡纠缠上他的手臂,他脚下顿了顿,握着红绡静望半晌,终松手放开。
  园中侍女裙裾飘动,穿梭如云,地上摆放的都是宫中赏赐的成亲物事,正打包归类,放入绵连成队的马车中。
  “这岂是郡主出阁的陪嫁,公主下嫁,也不过如此了。”沈伊感慨道。
  有侍女见他到来,忙弯腰行礼,又欲上楼向夭绍通传。
  沈伊拦住她道:“我自己去。”
  “这--”侍女迟疑稍瞬,恭顺低头,“是,沈公子请。”
  沈伊转身入楼,楼中不同楼外,清静幽寂,一如往常,唯几缕琴断断续续地飘出。
  “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弹琴?”沈伊寻音至书房,推门而入。
  “你怎么来了?”夭绍惊喜,然目光在他随手携来的礼盒上略略停留后,便低下头慢条斯理地用轻纱擦拭案侧的琴盒,不再言语。
  沈伊在她对面坐下,见她神色冷淡,始终只注视着手下的琴盒,不免有些讪讪:“怎么不说话?不高兴么?”
  “说什么?临别送行的话么?”夭绍将擦拭干净的琴盒收起,“憬哥哥奉旨不得不去荆州上任,如今看来,伊哥哥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等不到二十八日,就要离开了。”
  “我也是奉旨……”沈伊轻抚携来的贺礼,忽然不知从何说起。
  夭绍不忍他在沉默中愈发为难的神色,轻声问道:“是非去不可的事么?”
  沈伊注视着她:“非去不可。”
  “那何时回来?”
  “说不定。”沈伊瞳仁微微一缩,侧过头,掩袖喝茶。
  夭绍至此倒是不再强求,笑了笑,柔声道:“我知道了。你诸事小心。”
  闲话盏茶时间,沈伊碍于有命在身,不得不辞别而出。夭绍留在室内并不送行,沈伊却感激她此刻的了解,省却了他额外的牵挂和伤感。只是驻足廊外时,望着眼前日光明帜,栏杆上的绛色彩带飘出血一般的殷红之色,满心强作的欢喜还是被漫溢的悲凉击溃成空。
  .
  夭绍站在窗旁望着沈伊离去,想着他非同小可的异常神情,难免不担心。一时望着阁外青天,只恨不能让在东山祭祖的郗彦立即回到邺都,好一解沈伊的难事。
  耳边隐约传来鹰隼的长啸,夭绍循声望去,只见楼外盘旋着的一只花梨鹰,阳光下的蓝色羽翼如此夺目,令她猛然一惊。
  “画眉?”
  夭绍扣指轻吹。清越的啸声让那四处乱飞的鹰找清了方向,慢慢飞落。与夭绍一丈远时,它却又迟疑不前,绕着她转了好几圈,才试探着缓缓飞近,红色的尖嘴轻啄她紫色的衣袂。
  夭绍抚摸花梨鹰的头,欢喜而又疑惑地:“你是画眉么?”
  飞鹰低低嘶啸,从中原飞至江左,两日两夜,脚上更缚着沉重的木盒,它早已精疲力尽。见眼前的人动作温柔并无恶意,它才怯怯地栖在夭绍的手臂上。
  夭绍揉抚它的羽毛,喃喃道:“你和它那么像,可却不是它。”她将它抱入房中,喂了甘露,取下它腿上的木盒。
  盒中仅有一物,约莫四寸长的紫色明玉,通体晶莹,华光暗蕴。只是明玉中空,雕凿有孔,似笛而非笛,似箫而非箫,其末端更刻着一朵蔷薇,正花姿怒放。夭绍怔忡,指尖缓缓摩挲在那朵蔷薇之上,心中如罩云雾,难辨喜哀。
  云箎。
  虽从没有见过,但一眼望到,便知道是他幼时说的,那个失传已久的上古乐器。
  云箎横放案上,通透的玉色在斜射入室的日光下流淌着殷沉紫光,夭绍默然望着,当觉得双目刺痛到难以承受时,方以衣袖轻轻掩住了双眸,慢慢吸了一口气。
  她能清晰望到久远的记忆里自己心起涟漪的喜悦和心灰意冷的悲伤,却也清楚地知道那样清澈的心境早该沦灭无影。无论他之前所为是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还是冷漠寡情的一意孤行,无论他亲手雕刻的那朵蔷薇是浸透过往的深沉心意的还是夙愿达成的无尽欢喜,都与自己毫无关系。可是为什么在此前的一刻,困束在心底的那缕阴影愈见沉冷紧迫,竟窒得她呼吸艰难?
  夭绍缓缓放下衣袖,转身从书架取下一个木匣。木匣上已堆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她慢慢擦净,抽出匣盒,取出里面厚厚一叠帛书。只不过一年不曾翻阅,这些本是素白的绢帛不知何时已微微染黄。她在阳光下凝望帛书上少年潇洒行云的笔迹,这才发现,十数年前的他在勾画之间早已蕴藏不可一世的凌厉之锋,无比熟悉,却又无比陌生。
  唯有帛书中那些繁多的曲目,少年时他谱写时的意气飞扬、轻快明朗依然如旧。这是她幼时最期待见到的少年,却也是这一辈子从未见过的独孤尚。想起那时彼此之间深远的牵挂和无限的向往,她不禁微笑又叹息,执起云箎,对着帛书,将曲子一一吹奏。
  音色随风飘摇送远,不至君畔,亦愿能圆过往。
  .
  午后,谢明书远嫁陈留初回太傅府,便是踏着这充溢满庭的婉转清音,倾听片刻,“咦”了一声,对身侧的沐冰道:“五叔,这乐声古怪,似笛非笛的,倒是首次听闻。”
  沐冰仔细听了听,憨然摇头:“不是笛音么?我听不出来。”
  明书望着月出阁的方向,弯月似的明眸微微上扬,不无忧虑:“婚期已近,夭绍却怎似心事重重?”
  此前得知谢郗联姻的音讯,谢明书犹在为是否回邺都而犹豫不决,直到三日前接到谢昶家书,方定下心意,连夜赴归。在书房见过谢昶,祖孙二人六年未见,离别思念倾诉难断,明书更是泪流不止,虽心中藏有万般委屈却又不敢丝毫含怨。
  当年与阮靳成婚,谢昶一不许阮靳入朝为官,二不许他夫妇无故回府,至于其间从何考量、为何筹谋,明书也无法全然明了。陈留阮氏虽是东朝大族,然阮靳这一脉仅兄弟二人,一人外领徐州,军政繁忙;一人逍遥野外,常不归家。阮靳之嫂柔弱不禁风,满门诸事皆仰仗明书,上要对族中长辈晨昏定省,下要扶持一门妇孺老幼。明书出嫁之前虽则习染家风,言止风度潇洒超然,却也不曾有过独挡一面的魄力和手段。只是出嫁这些年,竟被身处的困局生生逼出一身的干练果敢。此番谢昶召她回府,也是自觉力老难以从心,要她在大婚期间协办谢族诸事。
  “我方才见府外满是等候的官员,挤挤闹闹,不成体统,想是要借机道贺求见阿公的,只是门厅竟无人主事。怎么宗叔不在府中么?”明书收了眼泪,脑中清醒过来,这才发现数十年侍奉谢昶寸步不离的总管沐宗今日竟不见踪影。
  “他去了荆州,”谢昶掐指算了算日子,“也快回来了罢。”
  “荆州?是去见七郎?”明书不解,“三叔不是在那里么?”
  谢昶道:“他是去办别的事。”
  明书见他神色间蕴意深刻,便不再多问。
  谢昶却在她的沉默下审视她日益坚毅沉稳的眉目,感慨道:“明书,这些年是阿公亏待了你。”
  “不,”明书抬眸微笑,“这是我应该做的。大哥他……比我更明白。”
  谢昶闻言却无感慰,慢慢道:“你们明白就好。以后的夭绍,却不知是否也能如此明白?”最后一句低沉至不可闻,明书眸中一动,看着谢昶,想要说什么,却又噤声。
  谢昶拢拢衣袍,缓缓起身:“阿公近年身体愈发不济了,晚间或许还要等一个人,我先去歇息片刻。”又指了指一旁案上堆满的名刺:“这些都是外面人求见的条陈,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见的,没有必要的,就打发走了罢。”
  “是。”明书起身搀扶他。
  谢昶朝内室走去,未行几步,忽道:“这乐声……是夭绍在吹笛?”
  “不是笛,却也不知是什么新鲜乐器,让她如此贪恋,”明书笑道,“这些曲子都是小时候她经常吹的,阿公不记得了么?”
  “小时候?”谢昶想了一刻,苍眸微深。
  .
  断断续续的音色至夜方杳然而歇。戌时,明书隔着竹帘在堂上见完今日最后一名客人,长途跋涉兼周旋之苦,不免是精疲力尽。下令仆役将宾客送来的贺礼归至府库,她补完名录,这才得空捧着一盏茶坐在长廊栏杆上,遥望北方夜空,放任自己想念起那个白袍胜雪的男子。
  今夜的弦月还不曾在天边露出一丝痕迹,记得送别他北上匈奴的那夜,仿佛也是这样令人沉迷的夜色。她在心中默默一算,方知原来连明月的阴晴圆缺也已悄悄地转了十二个轮回。
  “义桓——”她轻声呢喃,想着平日那人好赌成性的可气,又想念那人倾心相予的温柔,心中乍暖乍凉之间,是止不住的酸疼。
  只恨思念无限,却又无法追随。
  “二姐?”一袭紫袍忽自夜色深处飞纵而至,呼声欢悦。
  “七郎?”明书难抑欣喜,端量着他,“竟长这么高了?快靠近些,让我仔细看看。”谢粲笑嘻嘻翻过长栏跳到她身边,她这才看清,一廊灯火再黯淡,却也将他脸上风尘仆仆的疲惫照得分明。
  “刚从荆州回来?”明书执住谢粲的手,柔声问,“还没用晚膳吧?”说着就要让人传膳,谢粲笑着拦住她:“我不饿,先去见了阿姐再用膳。”
  明书含笑点头:“也好,去见你阿姐吧,我待会将晚膳送到月出阁。”
  眼望着谢粲飞扬欢喜地跑开,明书这才将眸光瞥向一旁。沐宗静静站在不远处,对着她执手一礼。
  明书轻声道:“宗叔,西南故人——”顿了顿,才道:“你把他带回来了吗?”
  “没有。”
  明书沉默顷刻,叹口气:“日间阿公还念叨你呢,宗叔先去见过他罢。”
  “是。”灰袍如烟,无声无息地飘离。
  谢昶书房前是一片繁密竹林,沐宗穿行林间幽径,耳畔偶闻微风拂叶的簌簌声,皱眉回眸,瞥见东北角的翠阴浓翳间流烟似水,厉喝道:“何人擅闯太傅府?”语音未落,灰袍已如箭飞出,瞬间挡住那道悄无声息飘过竹林的黑影,掌风如利刃劈出宽袖,凌厉霸道的罡气令三丈内无数青竹齐齐折断,而落在这冲天煞气漩涡中的黑袍人却如清风过身般寂然抽离,远远落在十丈外。
  “十数年未见,沐总管想来已不认识在下了?”来人开口,苍老的声音满含隔世的怅惘,却无一丝的戾气。
  沐宗这才看清那孤身站在竹林深处的黑衣老者皓须白眉,双目深湛,腰间系着一根华光暗蕴的蓝色玉带。
  “孟道?”沐宗微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