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人才来投
裴旻面对手中掌握的权力,头疼归头疼,但是还得干下去。
尤其是现在的陇右刚刚经历旱灾、蝗灾,两大天灾。
诸多百姓今年没了收成,家中剩余的钱粮,支撑不到下一次收成,熬不了多久就会断粮,从而民心不定,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裴旻必需要在短时间内拿出可靠的政策,以安定百姓之心。
针对如何安排陇右接下来的政策,他特地跟麾下顾新、张九龄、袁履谦、李林甫几人做了商议。
顾新一直在洮州等候新任的洮州刺史的到来,这期间不可避免遇上了旱灾、蝗灾,便凭借自己在洮州的威信,率领洮州百姓抗灾。
洮州百姓对于裴旻、顾新这对刺史、长史的组合极为信任,也配合灭蝗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如今新任的洮州刺史已经接替了顾新,顾新亦如约来鄯州投效了。
开会的第一句,裴旻便对顾新道:“原本是打算给你一个节度使主簿的职位,现在正好鄯州刺史有个空缺,就由你当了。”
顾新有些激动,红光满面的道:“谢裴帅赏识,只是属下恐怕才疏学浅,难以担当大任。”
他甚有自知之明,知道论及治世才略,他远比不上在坐的张九龄、袁履谦。
“不用妄自菲薄!”裴旻摇头道:“你有你的长处,尤其是在这困苦时刻,你远比九龄、履谦兄更有本事治理好百姓。”
张九龄、袁履谦也一致认同,他们一起共事也大半年,也知顾新的能耐。
顾新最大的长处就是有着一刻吃苦耐劳的心,他就如一头牛,不知疲倦尽心竭力的用他自身所有的力量,深入基层,为百姓谋福。
在洮州,顾新于百姓心中的地位,并不逊色裴旻。
何况顾新原本就是州府第一副手,凭借洮州治蝗的功绩,前进一位是理所当然的。
张九龄、袁履谦要是提升到这个位子,那就是官升四五级,会惹人非议。
至于李林甫,那更不要说,裴旻想都没想过。
顾新肃然道:“那卑职领受了。”
裴旻笑着点了点头道:“接下来我们商议一下如何安排陇右百姓的生计问题,应该如何赈灾,你们有什么看法?”
张九龄笑道:“如何赈灾,国公应当最有经验才是!当初国公赈济洮州的方式极为高明,我们可以沿用过来。”
裴旻道:“以工代赈?”
“不错!”张九龄神采飞扬的说道:“属下最近特别调查过,因为陇右一地不太适合耕种,并非所有百姓都倚仗农耕而活。我们处理得当,陇右一地还保存了部分的田地,并未凄惨到全境受灾。兼之陇右位于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途,有部分人是倚仗丝路生活。真正受灾的百姓,应该不足一半。只要我们能够维持粮价不跌,维持陇右十二州,有充足的米粮供应。只要保证那不足一半的百姓有活干,能赚取足够维持生活的银钱,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袁履谦道:“这些天属下也四处走访了一番,发现陇右许多道路桥梁年久失修,可以乘此机会发动百姓造桥修路。尤其是丝绸之路,更需要好好的整修。如此,地方商贾豪绅也会出资赞助,减轻我们财政负担。”
李林甫道:“朝廷不是想要开采莫离驿的盐田?那可好办,盐田需要工人吧,陇右百姓皆是现成的劳工,运输、伙食、开采都需要人。这一些朝廷本来就要出资安排的,由陇右灾民代劳。减轻了他们的压力不说,还减少了朝廷的开支,一举两得!此外,我们与吐蕃修好不假,但吐蕃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只要一有机会,背弃盟约,意料中的事情。莫离驿的防卫需要好好修葺,石堡城也需要改良一番。据属下所知,石堡城目前的情况是北面难攻,南边相对容易。明显是经过吐蕃特别修葺的,我们应该反过来修改,让难攻的一面对望青海湖,让青海湖那边的吐蕃人对石堡城,望而生畏。”
裴旻看着张九龄、袁履谦、李林甫,笑道:“有你们在,这一切都不需要我费神了,就按照你们的主意来。相信你们的提议落实下去,陇右也不存在什么灾民不灾民,只要愿意付以劳力,人人皆有饭吃。至于米粮方面,这点无需担心。这些天我与户部以及地方上的米商通过气,朝廷的赈济粮食早已有所准备,地方上的米商也配合官府一起统一粮价,一切无忧。”
这麾下有能人出谋,再大的事情,似乎也能迎刃而解。
很快各项政令由裴旻手,发放各州刺史,再由刺史进行安排整顿募集灾民劳力。
愿意修桥铺路的,修桥铺路,愿意修葺城防的修葺城防,心大意图大赚一笔的远去莫离驿。
如此以工代赈,不但解决了陇右的灾民问题,又为唐朝解除了多项隐患烦恼,一举数得。
原本反对裴旻兼任按察使的官员也乖乖闭上了嘴巴。
毫无疑问,裴旻所展现出来的干略能力,让满朝文武皆无话可说。
这日裴旻正在看着陇右十九军传来的消息,陇右军因全力灭蝗的英姿,如今深得百姓敬重。
过往巡逻操练,百姓见了无不竖指称道,军心士气因此大振高涨。
裴旻看了也是高兴,这就是军人的荣誉感。
军人必需要有荣誉感,才能无畏无惧的展现强兵风采。若一个个如瘟鸡一般,还指望他们上阵杀敌?
正在他高兴的当头,张九龄大步走了上来。
“国公,给你介绍一位俊杰,专门来寻你的。”张九龄手中拿着几份书帛,兴致昂扬的走了上来。
“俊杰?”裴旻眼睛一亮,现在他正缺人手,各种各样的人才,忙道:“能让你张九龄称为俊杰的可不多。人呢!”
张九龄来到近处,笑道:“在外边候着呢!这是他的诗稿,属下看了,才情飞扬。”
裴旻身手接过张九龄递来的诗句,口中道:“快请他进来,你看中的人,还有的假?”
他说着,看着手中的诗稿,入眼一瞧,不免咧嘴一笑,这诗他太熟了,居然是《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