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初见卢植
而帐外站着不少人,出去在帐外侍立的那些亲兵之外,还有一批人聚在帐外,大多数人顶盔掼甲,不知道是什么身份,而这些人也都正在朝着李琛望来,李琛一晃之中,留意到其中单独站在一角的四个人。
这四个人之中,一身材中等,身高七尺左右,但是相貌堂堂的男子很显然是这四个人之中之首,此人并未像其他人那样着甲,而是身穿锦衣华服,显得很是有那么一点另类,但是却神色从容淡然,双耳比之常人要大出不少,另外双臂很长,此时此人也正在远远的打量着李琛。
李琛和他的目光碰了一下,这个年轻男子立即就露出了一副温和的笑容,远远的还对李琛拱了拱手,李琛此时正在等候进帐参见卢植,不便还礼,但是还是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跟此人打了个招呼,表示没有无视他的存在。
不过李琛在看清楚此人的样貌之后,心中突突跳了几下,这让他想起了一个人,刘备!
另外他还扫了一眼跟在刘备身后的三人,其中一人身材稍矮一些,而且微微有一点胖,很随意的站在刘备身后,另外两人,则颇引李琛的注意,只见这二人年纪都不算很大,但是身材都十分雄壮高大。
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绿袍,头裹幘巾,外面套了一件扎甲,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件半甲,只护住了他的上半身,并没有着盆领和披膊,也未有下半部的甲裙,此人身高不下八尺,面如冠玉,也算是仪表堂堂,但是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他留着一副长髯,长度远超一般人,梳理的十分精细,垂于胸前。
李琛随即脑海中就闪过了一个人的名字关羽关云长,这个时代虽然男子都有蓄须的习惯,但是像关羽这样留着如此一副长髯的人却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容易让人留下比较深的印象。
至于旁边站的另一个年轻人,则身高相仿,一样生的是十分高壮,虎背熊腰,头上裹着幘巾,但是却并未着甲,而是身着一件长袍,脸盘稍大,下颌留着短髯,气质显得颇有些奇怪,李琛不由得不想到,此人可能就是张飞张翼德了吧!
除去那个不太起眼的矮胖男子之外,这三个人站在一起,不由得不让李琛瞬间想到了刘备三兄弟,但是这会儿他却不便上前攀谈,暂时只是跟刘备接触了一下眼神,算是先远远的打了个招呼。
当侍从通报过之后,帐中朗声响起了一声男子声若洪钟的声音“有请”。
能被帐中之人,用请字,这就说明很给李琛面子了,一般情况下都是用传或者进字,用请字,则属于是一种礼遇。
李琛立即收拾了一下心情,把目光从看似刘备、关羽、张飞那几个人身上收回来,正了一下兜鍪,重新系好了下颌的带子,然后阔步走入到了大帐之中。
帐中灯火通明,点着油松火把,正面正手的位置,端坐着一个黑袍高冠,相貌儒雅的中年男子,看上去年纪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面如冠玉,仪表堂堂,虽然端坐于几后,但是却也可以看出,他身材很高,起码不比李琛低到哪儿去。
李琛早已听闻卢植身材高大,身高八尺开外,生的是仪表堂堂,今日见到,果不其然,确实如此。
于是李琛快走几步,来到卢植面前,撩起甲裙,拜倒朗声说道:“赵国兵曹掾李琛,参见卢公!”
卢植在李琛进来的时候,也在上下打量李琛,李琛今天一马当先追击黄巾贼,在乱军之中冲杀了很长时间,着实杀了不少黄巾贼,故此溅的满身是血,因为来得急,也未曾收拾一下,此时甲胄上还沾满了血污,只是入营之前,用湿布擦了一把脸,把脸上的血污给擦去,而衣甲之上,依旧还是遍布血污,带着一身的血战沙场的气氛,颇令人感到有些扎眼。
见到李琛拜倒参见于他之后,卢植忽然从几案后面站了起来,绕过几案,快步下来,走到李琛面前,伸出双手亲手将李琛搀扶了起来,也不嫌弃李琛此时一身血污。
“快快请起!不必多礼!起来说话!”卢植满脸都是笑意,将李琛搀起之后,退开两步,继续上下打量着李琛,眼神中充满着一种欣赏的意味。
李琛连忙拱手躬身道:“多谢卢公!末将今日从战场前来,未来得及更衣,便赶来参见卢公,这幅打扮,实在是唐突了卢公!又姗姗来迟,还望卢公恕罪!”
卢植于是立即笑了起来:“舒琼此言差矣,你等血战沙场,为国剿贼,血溅征袍,又何有唐突之说?来人,赐座!我们坐下说话!”
说着卢植便命人给李琛赐座,给李琛安排了一个座位,在他下手坐下。
而这个时候帐中还坐着一些军将,此时也都在打量着李琛。
李琛连忙客气道:“在卢公面前,岂有学生的座位!实在是不敢当!”
“休要客气,你率军在北岸鏖战数日,杀贼无数,今日又亲自引兵突阵,于贼激战一日,到此之时,肯定已经十分疲惫了!又有何坐不得的?”
卢植这几天始终都在关注着北岸这边李琛的情况,李琛在下垣乡死守三日,他可以说都了如指掌,对于李琛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满意,今日又听闻李琛在黄巾军撤兵之后,又一马当先,亲领部下兵将,衔尾追击黄巾贼,在乱军之中身先士卒,协助屯骑营将黄巾贼杀的是当场大溃。
这让卢植更为惊叹,他原以为李琛能勉强坚守到今日,已经是尽了全力了,但是却没成想李琛在力抗数倍于他的贼军猛攻三日之后,居然尚有余力率部追击黄巾贼,这就让卢植不得不对李琛的能力又高看了几眼。
虽然屯骑营司马王涉今日回来,简单的把李琛的表现说了一遍,但是卢植在派王涉引兵拦截左髭丈八所部的时候,还在他军中派了几个亲信随军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