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回到三国当皇帝> 第七百五十八章 京师的明争暗斗

第七百五十八章 京师的明争暗斗

  而李琛也乃是读书人出身,算得上是一个士子,但是李琛自少年起读书并不算精,更喜欢习武,武技超群,而且自少年起,就喜欢结交乡里的轻侠少年,积累起了一个行侠好义的名声。
  李琛之所以出仕,是因为赵国巨寇青面黄意图袭破李家劫掠钱财,但是没成想事情败露,却被年纪轻轻的李琛设计,将青面黄斩杀,还将贼部几乎一网打尽,才引起了中丘县令陈硕的重视,将其擢为了中丘县贼曹。
  而李琛出任中丘县贼曹的时候,不过只有十七岁,尚未及冠,便在中丘和襄国县率兵连败大批山贼和山中野人。
  看罢了李琛的这份履历,袁绍和曹操都大为惊讶,从这份履历上来看,李琛确实乃是一个军事奇才,拥有很强的军事能力。
  这不就是他们想要找的人吗?更妙的是李琛正好还是寒门出身,没有任何后台可言,如果他们这个时候伸手帮一下李琛,岂不就能将李琛拉入到他们的小集团之中了吗?说不定今后什么时候,一旦要是他们士人集团和阉党摊牌撕破脸,要兵戎相见的时候,这李琛岂不就成了他们手中的大将了吗?
  于是袁绍和曹操商议了之后,决定趁着这场黄巾之乱,一定要想办法给李琛弄一个出身,让李琛掌握更大的权力,并且让李琛承他们这个情,未来坚定的站在他们这边,一旦要是需要跟阉党动武的时候,说不定就能用得上李琛。
  这半年来,其实袁绍和曹操,一直都在关注着李琛的消息,曹操在五月间被授予骑都尉之职,奉命率领一支骑兵赶往豫州长社,增援皇甫嵩去了,可是袁绍却还留在京师之中,继续关注着李琛的动向。
  卢植也在出兵的时候,听闻了李琛的名字,在率军出发之后,专门派令使前往赵国,招李琛到他军前效力。
  之后的事情袁绍基本上都了解了,卢植因为小黄门左丰诬陷,被罢免槛送京师的时候,袁绍没有想到,李琛居然会派一个手下的族人,一路上护送着卢植来到了京师,并且想方设法的通过关系,找到他府中投贴,求见他和曹操。
  这要是一般人来京师投贴想要求见袁绍和曹操的话,以目前袁绍和曹操的身份,是懒得见他们的,但是当李炬代表李琛到袁绍和曹操府上投贴求见的时候,不管是袁绍还是曹操,在得知李炬代表了李琛之后,都破例接见了李炬。
  李琛见到袁绍之后,奉上了一张丰厚的礼单,并且说明了来意,听了李炬说过来意之后,袁绍当即就答应了下来,一定会联络朝中诸臣,为卢植求情,断不能让卢植蒙冤受戮。
  另外趁着这个机会,袁绍又从李炬这里询问了一下李琛的情况,等于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李琛在冀州军前的表现感觉十分惊艳。
  所以当皇甫嵩在下曲阳击败张宝,取得了下曲阳之战的全胜之后,并且被圣上刘宏授为冀州牧之后,朝廷便开始对此次讨贼之战有功之士开始叙功。
  参与叙功的自然由阉党主持,当然朝中的士族也有参与,其他人的都好说,但是说到李琛的时候,阉党却在李琛的事情上个使绊子了。
  原本作为小小的赵国兵曹掾史,对于阉党来说,根本就是芝麻绿豆般的存在,连蚂蚁都不如,在阉党看来,动动小指头就能把李琛给碾死了,按理说阉党是不应该为难李琛的。
  更何况李琛的战功摆在这里,着实亮瞎人眼,前前后后打了几十场大大小小的胜仗,斩杀了几十个黄巾贼的头领,上至贼首张梁,下至一县之地的太平道小帅,林林总总不下数十人之多。
  另外李琛还单独领兵和配合主力,克复了数座城池,还在广平和下曲阳夺取了首功,这样的战绩和功劳,在这一年的讨贼战事之中,恐怕除了皇甫嵩之外,也算是首屈一指了,所以按理说授李琛一个郡守之职,根本不算过分,封侯更是理所应当。
  但是恰恰在如何封赏李琛这件事上,阉党不同意重用李琛,公开的理由是李琛太过年轻,现年虚岁刚刚二十,这个年纪实在是不堪大用,虽然李琛能征善战不假,但是却并不适合委以重任,所以阉党不同意给李琛高官厚职。
  但是实际上的原因,阉党没法拿到台面上说,那就是自从皇甫嵩上奏疏为卢植脱罪之后,卢植就私下里承认了李琛乃是他收下的学生,这件事虽然只在小范围之内公开了,但是作为消息灵通的阉党,却很快就得知了这件事,并且引起了阉党的注意。
  这次冀州讨贼,李琛的战绩实在是太过亮眼了,阉党想不注意到李琛都难,所以阉党起初也很重视李琛,但是后来听闻李琛被卢植收为学生之后,他们的态度立即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卢植本来就是文武双全之人,在当今士人集团指中国地位崇高,可以说是他们阉党天生的大敌,最起码也是他们潜在的大敌,阉党是不希望看到卢植的实力得到任何加强的,现如今又收了李琛这样一个学生,这让阉党很是不爽,所以仅凭这一点,阉党就不愿意给李琛授予高官。
  故此阉党以李琛年纪太轻,不可委以重任为由,仅同意擢李琛为某地县尉之职!
  但是阉党的意见立即招致了朝中士人集团的强烈反应,以李琛功勋卓著,如此功劳仅仅授予一个小小的县尉,如此做法简直是羞辱有功将士。
  所以朝中对李琛的封赏迟迟未能做出决定,在袁绍和曹操暗中推动之下,朝中诸臣对此议论纷纷,纷纷为李琛鸣不平,而阉党则一口咬定,李琛年纪太轻,不宜授予过高的官职,加之李琛只是寒门出身,并非是什么功勋子弟,之前不过只是区区兵曹掾这样一个百石小吏,直接委以重任,只怕李琛不能胜任。
  总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阉党死活不肯松口,也就令李琛的叙功之事拖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