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网瘾少年刘禅之崛起> 第581章 文化胜利

第581章 文化胜利

  接受中原之后,刘备父子仔细观察了一下中原现在的情况,总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大量的鲜卑兵在中原大肆破坏,但因为牵招和田豫的努力,总算将他们的破坏控制在一个还算能接受的范围,受到影响最大的只有颍川周边的区域。
  现在一切开始慢慢回到正轨,刘备父子一边准备继续作战统一全国,一边开始着力恢复民生,将在荆州、益州和陇右推广的制度开始向中原移植。
  只是他们推广防疫的时候难度不大,可真的将一些政策推广到中原各地时,却很明显遭到了巨大的阻力。
  曹魏的屯田制建立在大量盘剥流民的基础上,这种类似农奴的制度虽然搞得百姓民怨沸腾,但大大养活了当地的世族,并且为魏军提供了足够的给养。
  刘备出兵时就明确斥责这种政策为暴政,可现在攻破洛阳,重新立国,朝中还有不少声音希望刘备能暂时保持这种制度,毕竟白白剥削农户实在是太香了——
  让刘备非常寒心的是,如果提出反对意见的只是一些中原的世族他完全不会在意,可这一路上都为他提供了大量的支持的荆州世族中居然也有人表示支持。
  马良还在关中,这些荆州世族在北伐中攫取了不少利益,现在开始在朝中争夺话语权。
  但刘备丝毫没有犹豫,直接选择取消士家制,现在的屯田三年内不解散,但绝不会只有三四成分给百姓。
  而各地征收寡妇的活动也一概停止,各地的刺史和官吏也可以举报那些用生人妇冒充寡妇的行为,一旦发现严格处置决不轻饶。
  曹魏的不少官吏这些年靠这些制度发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网,他们绝不愿意平白砸了自己的饭碗。
  这些人本就是换了身衣服就成了汉臣,根本不愿接受这个现实,现在众人虽然明面上不敢跟大汉为难,却已经在暗戳戳串联。
  有的开始跟公孙恭取得联系,表示愿意给公孙恭带路讨伐大汉,
  有的更加高明一些,他们心道反正朝廷的种种最终都是要通过底层官吏推行,到时候只要阳奉阴违,让汉军今年征不齐粮食、抽不够兵员,自然会重新拥抱大魏从前的种种。
  除了屯田和寡妇,诸葛亮还早早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
  不少曹魏在中原产粮区的主要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发现魏国这水利设施有一大半是消极建设,纯粹是地方官吏为了应付上级对屯田的要求大干快上,建好几年的时间已经造成了多次水患,还形成了一片片的盐碱地(见晋书卷二十六·志第十六,西晋建立之后把这些水利工程抓紧拆了)。
  历来大规模的建设如果缺乏监管,其中的猫腻在所难免。
  诸葛亮认为农事是朝廷根本,曹魏修筑的这堆垃圾水利工程已经能充分看出底层失控,他奏请刘备,希望亲自坐镇将之前曹魏修筑的水利工程拆除,重新建造新的工程,而对之前乱修堤坝的官吏也要严格处置,以儆效尤。
  刘备当然相信诸葛亮的能力,只是现在洛阳朝中还不稳定,若是这会儿最有能力的诸葛亮离开,洛阳那些本就准备阳奉阴违的人肯定会更加猖狂。
  大汉朝中的猛将极多,可像诸葛亮这样公而忘私,手腕强大,人缘极好能将朝政完美掌握的人才真是太少了——呃,当然,千年间像诸葛亮一样的英才也真是没几个。
  感觉到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刘禅也不犹豫,直接奏请刘备,开始在洛阳城中组织第一次考试。
  中原的世族都将刘禅推行的科学斥责为伪书,
  如果考科学的内容来选官,只怕中原能入选的一个都没有,
  刘禅索性在朝会在将之前考古的成果《矛盾论》《唯物史观》等散发出去,给众多世族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而考试的时候也会给中原出身的世族进行一点小范围的照顾。
  这要是再考不好,就别天天说自己是书香门第,也别再瞧不起荆楚之地的儒生。
  中原世族对此自然是非常不满——之前就有不少人指责刘禅所谓的考古简直是荒唐,挖出来的都是伪经,简直是玷污儒学的正意。
  在刘禅的刀兵之下,他们当然不敢指责刘禅是故意散布伪书,影响主流的道德观念。
  于是众人一起把矛头对准了帮刘禅鞍前马后效劳的傅干,众人纷纷上书,表示傅干此人品行低劣,当年抛弃父亲逃命就可见一斑,
  若不严惩,岂能正天下视听?
  已经被提拔为太子庶子的司马昭听得勃然大怒,年幼的他不像兄长一样能压住自己的心事,忍不住勃然大怒道:
  “岂有此理,太子,这些俗儒简直是不知死活,臣请亲自动手,将他们一一捉拿正法。”
  司马昭的休养真是比兄长司马师差了不止一筹,刘禅摇摇头,微笑道:
  “放心吧,此事我早有准备。
  要是被这些人占了上风,怎能复兴大汉天下?”
  司马昭用力点点头,又想到了什么,满怀期待地道:
  “太子,我能学那科学之法吗?”
  “自然可以,为什么问起这个?”
  司马昭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却还是装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
  “昭不过想学些本事,日后为太子好好做事。”
  刘禅居然能瞬间洞穿司马昭的心事,这让他自己都有点意外。
  “这是汝兄教你的吧?”
  “太子如何知道?”
  听着这有点耳熟的台词,刘禅缓缓摇了摇头:
  “科学当然是可以学的,想报仇也没有什么。
  大汉的学堂有教无类,何必遮遮掩掩,反倒让人以为你有什么别的念头。”
  “臣不敢!”司马昭羞愧地道,“臣只是听说,那科学教的都是毁天灭地的学问,臣怕……”
  “谁说科学都是毁天灭地的学问……”刘禅非常无语,“科学的最终意义还是让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好,等你学几年你就明白了。”
  刘禅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可以像教训晚辈一样教训司马昭,
  看着眼前唯唯诺诺的少年,刘禅想起电视剧里司马昭的狂笑,又是一阵唏嘘。
  世界真的是变了,我要尽快习惯才行。
  早在来的路上刘禅就已经准备好了后手。
  几天后,大儒杨彪冒着小雨从老家弘农匆匆赶来,
  刘备表达了对这位汉室老臣的极大尊敬,
  他带着刘禅和手下的众多文武亲自赶往城门迎接,封杨彪为三公之首的太尉。
  而杨彪也非常给刘备面子,见身穿冕服的刘备走来,比刘备大19岁的杨彪亲自下车,缓缓稽首拜倒,口称陛下。
  没有人怀疑杨彪的品行、家世,
  当年曹丕也给了他足够的尊敬,可杨彪依然不愿意接受太尉的封号,现在杨彪的举动充分展现了一个汉室老臣、真大汉纯臣的素养。
  之前的司徒王朗都是求学于杨家,当年的战神张奂也非常杨家的学问,他和刘备执手详谈甚欢,各自告别刚刚抵达洛阳老宅,众人都纷纷上门求见,请求杨彪讲述正论学问。
  年迈的杨彪早就习惯了种种争吵和纷争,也知道这些人围绕着自己是做什么。
  他在孙子杨嚣的搀扶下,他当众向众人讲述了自己研究《矛盾论》的心得,并表示自己通过对《矛盾论》的研究对家传学问有了新的理解,互相印证,学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让洛阳一众世族听得当场石化。
  怎么回事?
  我们家中的书传说起来都不算什么,
  倒是你们杨家的学问都是都是不传之秘,是你们家能一直受人尊敬的源泉。
  为什么你现在居然开始尊崇伪书?
  这是什么道理?
  杨彪的笑容非常慈祥。
  他捧着手上的一本《矛盾论》,轻轻抚着满是墨香的书页,微笑道:
  “天下学问,何为正道?”
  “圣人学问,才是天下唯一正道!”几个年轻的儒士迫不及待的道。
  从小他们就是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号召下长大,
  刘禅挖出来的这些学问虽然博大,但其中包含的学问认知与其他孔门正道大异,众人怎么也不肯相信这是当年孔圣人和马姓高人互相印证学问得到的灵感——再说孔门的年代真的有人姓马吗?
  众人都等待品行高深的杨彪出面驳斥刘禅的荒唐论调,可杨彪只是淡然一笑:
  “这是大学问,我相信是真的,
  若是公等不信,可以把自家藏书拿出来,现在有印刷之术,公等的家传学问若是畅行天下,总好过敝帚自珍。
  呵呵,若傅彦材的学问是假的,诸公更应该开经会好生辩驳,让世人皆知何为真理大道,不是吗?”
  杨彪的话让众人默默无语,
  他出面支持刘禅,而且他还表示,现在天下的学问众多,自己的孙儿杨嚣也开始触类旁通,不等察举,要走考试入仕。
  这更是断绝了这些中原世族心中的最后希望。
  大汉多年前并不是没有在察举之外推行考试,
  只是当年反对的声音很大,认为考试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实在是太功利,容易埋没有德之人,大汉的君子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后来考试直接被扫进了垃圾堆,若不是刘禅高高举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现于人间。
  杨彪是什么人,
  他是正经的大汉纯臣,他的儿子杨修是死在曹贼手上,孙儿杨嚣品行出众,刘备拉拢都来不及,何必要走考试一途,白白损害自己清名。
  这点,杨嚣其实也想不明白。
  等众人散去,杨彪笑呵呵地拉着孙儿的手,慈祥地道:
  “孙儿,祖父老了,但一双眼睛还是看的清楚,
  太子的学问是高深的正道,早晚能横行天下,教化万民,
  现在太子是抬举我们,汝以后是要接过我杨家的人,可不可怠慢了。”
  杨嚣听祖父说的认真,也赶紧表示记下。
  杨彪笑呵呵地道:
  “这就好,可惜了……汝父没有看到这一天。
  不然不管是考试还是察举,难道有人还能胜过我杨家不成?
  顺应民心,才是顺应天意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