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年代 第247节
其实杜小兵对他的评价较为中肯,有时候小心谨慎过了头。
“做大?”吕冬收起笑,直接说道:“我计划连锁经营,也在一步步实现。”
陶丹有点意外,却很有耐心:“家父一直非常怀念故土的美食,一再提醒我们这些后人,有生之年要将故土美食发扬光大,我来到泉南和青照以后,一直致力于寻找有传承的特色食品,直到在这里遇到吕老板的百年传承。”
他话中带着恭维,提起唯二能记得起名字的传统特色:“我个人认为,吕老板的麻辣烫,美味不亚于全聚德和狗不理。”
听到这话,吕冬赶紧说道:“没法比!照人家差远了。”
这要不是个老外,他都以为对方转着弯骂人。
自个这是强调服务的现代小吃,怎么能跟人家百年老字号比?
比不得,不能比。
陶丹普通话说的很溜:“吕老板谦虚,一样美食隐藏一地,无异于暴殄天物,我等自应将其全面推广,让更多人有幸品尝美味。”
他兜了好大一个圈子,终于说到正题:“吕老板,有没有兴趣与新加坡的公司合作?”
换成其他人,听到有外商投资,大概会莫名兴奋。
外商投资,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机会,以及更加优惠的政策。
但吕冬很清楚,外商不是慈善家,更不是来这边扶贫的,问道:“陶先生想投资我的生意?”
“我连续观测多日,吕老板的生意有扩大的潜力!”陶丹既然过来找吕冬,当然做过了解:“吕老板目前只有一家店,我愿意出资,帮助吕老板快速扩张,实现连锁经营。”
吕冬缓缓问道:“想必陶先生有要求?”
陶丹非常认真的说道:“是的!我要求最少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
这话一出,吕冬直接给陶丹判了死刑。
心中突然闪过好多曾经网络上流传的引进外资的案例。
很多本土大品牌,因为种种原因引入外资,结果外资喧宾夺主,最后连耗费多年打造出的品牌都没了。
吕冬看着陶丹,似乎在思考,一时间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
陶丹从国外而来,又享受多日超国民待遇,很多意识哪怕原本没有,这么多天下来,也被捧出来了。
“吕老板,我的投资是美元!”陶丹体会过这里对外汇的渴求,口头开出张支票:“30万美元,收购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听这个价,似乎很有诚意,但让出控股权,吕冬无法接受,说道:“陶先生,感谢你的美意,我的店和公司目前不缺资金。”
这是外资,对面的人不是他熟悉的好人大伊万,以这年代的社会环境形势,引入外资的话,一个弄不好,就会叫人喧宾夺主。
类似的事,不少见。
陶丹自有谋划,又说道:“吕老板,我只是要求控股权,投入资源支持店面连锁扩张,日常经营仍然由你说了算。”
这种哄人的话,吕冬一个字都不信:“抱歉,陶先生,我的公司和店铺没有接受外资的打算。”
或许是来到这边始终高人一等的待遇,陶丹心中有点不高兴,脸上却丝毫没表现出来,笑着说道:“吕老板,接受我的资金,你的公司将成为外资企业,享受众多优惠待遇。”
吕冬婉拒:“非常抱歉,我对公司和店铺发展有充分规划。”
几分钟后,陶丹出店铺,脸色如常,看不出任何区别。
招商局的工作人员过来,问道:“陶先生谈的如何?”
陶丹敢漂洋过海跑过来,自有几分心机,笑着说道:“没谈成,但能认识吕老板这样一位饮食行业的人才,我受益良多。”
听到他这么说,工作人员放下心来:“陶先生,我们回县城?”
“回去!”陶丹笑着说道:“你们单位中午有场宴会,缺席太失礼了,我们现在过去。”
工作人员掏出手机打电话,让司机把车开过来。
轿车过来,陶丹上车后座,车子从北边回到路上,拐过中心路口的时候,因为接近中午的关系,透过车窗能看到红底白字的吕氏麻辣烫招牌下面,人流如同潮水一般涌入对开的玻璃门里面。
陶丹忽然想到在自家在新加坡的两家饭店,如果能有这么好的生意,何必漂洋过海来这边冒险。
不过,这片土地真的是充满勃勃生机,对他这样的外商来说,太友好了。
吕冬坐在店里,纳闷县里从哪招来的外商,外商不都是跟大公司大公司合作?跑来投资自个的小店,不掉份吗?
在他眼里,陶丹哪怕有黑头发黄皮肤,仍然是个老外。
新加坡人?吕冬摇摇头,从始至终也没打算跟这个老外合作。
吕氏餐饮公司正在一步步走入正轨,有一个大伊万就足够了。
一直装透明人的七婶过来,问吕冬:“冬子,刚刚那个老外要用30万美元买你公司一半?”
七婶不是外人,吕冬没必要打马虎眼,笑了笑:“他是这么个意思。”
“30万美元多少我们的钱?”七婶好奇。
吕冬随口说道:“大概200来万。”
七婶瞪大眼睛:“200来万?你那公司这么值钱?”
吕冬只是笑,没有多说,目前汉堡皇和吕氏麻辣烫俩店,前者单日营业收入稳定在1万5以上,后者很少掉下9000,。
不说扩张的事,单单这俩店,就算他想卖,三十万美元也买不到一半股权。
吕冬压根没打算卖,何况涉及控股权。
因为陶丹是外商,吕冬想了一下,专门给赵干事打个电话,简单说了说。
赵干事没放在心上,因为正常来说这不算啥大事,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吕冬开的就是小店,充其量比较火而已。
吕冬随即将这事扔到脑后,趁着中午前有点时间,骑摩托车去南边交通技校,谈妥租赁一辆中巴车。
这个周末,吕春跟方燕订婚,女方不但父母过来,还有关系近的亲戚要过来。
按照两边的习俗,男方必须派车过去接。
放六七年以前,都是马车或者拖拉机之类的,现在得是汽车。
况且,两边隔着不近,真要弄马车去接,凌晨就得出发。
早年间马车接亲,隔着远的上半夜开动,马车毕竟较慢,赶过去接了新娘子回来,天都亮了。
吕冬隐约有过印象,七叔接七婶过门的时候,就是亲自赶的马车。
中午,吕冬去体育学院,跟宋娜一起吃午饭。
俩人打了饭菜,在餐厅找了个安静的地方。
这年头学校饭菜质量一般,但吃饭除了饭菜本身,还看跟谁一起吃。
宋娜要了一份炸带鱼,细心的把肉摘出来,放进吕冬面前的饭盒盖上。
吕冬吃着鱼肉,说道:“黑蛋,你打算把我惯坏?”
宋娜浅麦色的脸上全是笑:“惯坏了,就没人跟我抢了。”她问道:“明天大哥订婚,你不过来了?”
吕冬说道:“估计方姐家的亲戚要看房子,可能会去一趟学府文苑。”
宋娜拿纸巾擦手:“这个周末我姑家的表姐从县城回来,要我陪她去县城买东西,有事你给我打电话。”
吕冬应道:“行。”
…………
县城,招待所,一号宴会厅。
招商局今天设宴招待来青照考察投资的外来客商,同时还邀请部分与招商局走得近的本县企业和商人参加。
领导想法很好,如果本县的企业主能在酒桌上与外商谈成合作,也有利于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展开。
招商局的领导,还有上面的主管领导,当然想要让外资在青照落地,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反哺青照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县。
王栋因为特殊的关系,也参加了这场宴会,恰好与之前喝过一次酒的陶丹坐在同一桌。
敬了一杯酒,王栋用带着青照口音的普通话问道:“陶先生来到青照有段时间,有没有看好的项目?”
他做生意多年,大脑袋也颇为灵光,如果能跟着外资一起干,说不定有挣大钱的好机会。
陶丹知道这是某位县领导的亲戚,说道:“看好了一个项目,今上午去谈,没有谈下来,对方很抵触。”
王栋笑:“不知道是什么项目?”
陶丹说道:“你认识吕冬这个人吗?我想投资他的餐饮公司,但他对外资不感兴趣。”
王栋马上想到那个黑黝黝的少年郎,附和道:“那个人很死板。”
俩人随即说起了大学城的吕氏麻辣烫,很有共同话题,很快拉近关系。
第235章 开车不喝酒
五月下旬的天空艳阳高照,青照似乎提前进入了夏季。
周六一早,吕冬和过来帮忙的贝向荣各自开着一辆小车,汇合从交通技校租赁的中巴,前往北河那边接人。
女方那边的宾客,当然要车接车送。
跟吕春这边亲戚相对比较少不同,方燕那边关系近的亲戚很多,大部分人也都会过来。
到了北河,接上方燕一家四口,还有她小叔家里三口,姨舅姑等等,三辆车总共拉了二十多口子人过来。
八十年代的时候,结婚啥的还都相对比较简单,开销也不大。
随着经济发展,太多新规矩和新习俗出现,相比于小见面、中见面和大见面,吕春和方燕只搞个订婚,已经简略太多了。
大席摆在家里,堂屋两桌,东西屋各一桌。
吕冬指挥中巴车停到村南口,回来的时候,贝向荣正在大伯家门口抽烟,七叔耷拉着肩膀,鞋底板子拖着地,从北边过来。
贝向荣说道:“冬子,一会带我在你们村转转。”
吕冬好奇:“贝哥,就普通农村,有啥好看的?”
贝向荣开玩笑:“我想看看,你们村是不是人人都养虫子,要不咋能出来个五毒教教主。”
吕冬伸手隔空点化着他:“贝哥,信不信我这就放几个蝎子出来?要不中午专门给你整盘痒辣子切片?”
吕建仁从北边过来,俩人的话听得清清楚楚,打量贝向荣一番,故意装不认识:“瞅着你眼熟?你是哪位来着?”
贝向荣说道:“七叔,这么快就忘了?我大学城所的贝向荣!吕春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