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一直到晚饭时分,两个嫂子做好了晚饭,苏采青这盘点的事情才告一段落。
  这顿晚餐吃得其乐融融的,开了两大桌,孙细娥和苏二柱让苏采青一家子跟着自己一桌吃。
  一家人这样才叫团圆了。
  吃完饭,张云冰几个就自觉地去拿了自己的书包出来,开始做作业了。
  “你家这几个还真是乖得很啊!自己就乖乖做作业了。”
  苏采青笑眯眯地说:“他们这点确实做得好,学习的事儿不太需要我操心。”
  张云扬天生是个学神,很多东西他一点就通,进了二年级就直接考第一。两个双胞胎闺女呢,虽然不如张云扬厉害,可是两个人也不好意思被弟弟甩开太多,因此对学习也重视了许多,每天乖乖做作业是必须的。
  看到外甥们开始做作业,苏大壮就叫自己的闺女也来一起:“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要好好学学他们!”
  家长就是爱拿着孩子比来比去的,苏采青对这点不太喜欢。虽然她的孩子都出色,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是她更怜惜被比下去的孩子、。
  果然,那大侄女的脸色就不太好了,眼看着就要哭出来了一样。
  苏采青说:“云冰几个作业可能多点,追弟的作业可能少点吧?反正快过年了,松快松快也没关系。”
  大侄女苏追弟噘着嘴,老大不乐意的样子。
  苏采青摸了摸她的头,说:“你去把课本拿来给姑妈看看好不?”
  大侄女犹豫了一会儿,可能是觉得姑妈还挺好说话的,还是去拿了自己的书包来。
  书包还是苏采青给她做的,只是没有张云冰几个的那么干净了。
  苏采青没在意,直接打开了书包,却见书包里乱糟糟的,纸片儿不少,两本课本封皮早就没了,皱巴巴的书跟芫荽菜一样。
  大侄女看了一眼张云冰几个人的课本,又看了看自己的,更加觉得羞愤。
  苏采青翻着看了看,里面果然有不少涂来涂去的痕迹。
  这样的情况,苏采青觉得不能怪孩子,要怪就怪老师和学校,根本没把教育当成一个重要的事情去做。
  苏采青的几个孩子都很爱惜书,因为他们的亲爸张敏就非常爱惜。没有人做榜样和示范,孩子也无法学会该怎么做了。
  一旁的大嫂看到这样的对比,也觉得十分丢脸,看看苏采青家的三个,书包干干净净,书也完整偏新,再看自家的闺女,实在是太惨烈了。
  大嫂真能干要开口责骂自己的闺女,苏采青摆摆手说:“这事儿不能全怪孩子,以后还是少怪她。”
  被苏采青圈在怀里的大侄女,眼泪直接掉下来,落在了苏采青的手上。
  苏采青抬手替她擦了擦眼泪,说:“不哭了,没事的。以后注意爱惜书就好了。你第一次做学生,也没什么经验是不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哈。”
  大侄女还是一边擦眼泪一边抽抽。
  苏采青疼惜的很,她有苏无妹的记忆,知道农村的女孩有多难,特别是作为第一个出生的女孩,总是会被人要求更多,而关心的更少。
  大侄女这么哭,想必是平时常被这样责备。
  “让姑妈看看你成绩怎么样?这些课文都会读吗?”
  苏采青想要转移一下注意力,很快发现这个方法大错特错,因为这孩子,课文读不全,拼音也没搞清楚,也不能说她没书读,有些她还是知道的。但是显然学的不系统,不全面,感觉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学着,学得糊里糊涂的。
  苏采青忍不住叹气。
  大侄女顿时有些惊慌地看着她。
  苏采青顿时命吧过来,孩子是很敏感的,苏采青露出失望的情绪,孩子还以为苏采青是对她失望了,不免害怕。
  苏采青摸摸她的头说:“我不是因为你而叹气,是因为你们学校和老师而叹气。”
  见她露出迷惑的表情,苏采青说:“你要是愿意,趁着你表姐和表弟在这儿,可以跟着他们把拼音和加减学明白。”
  大侄女乖乖地点头,显得又惶恐又无助。
  真是可怜的孩子,苏采青最看不得孩子这个样子。
  接下来几天,大侄女还真乖乖地跟着张云扬几个写作业,跟着他们学拼音。
  苏大壮和大嫂是说不出什么夸奖表扬的话来的,苏采青作为姑妈,反而是夸奖她最多的那个。
  “五妹,你少那样夸她,跟你家几个比起来,她哪里值得你那么夸?”大嫂劝阻苏采青道。
  苏采青说:“她用心学了,态度认真了,当然值得夸。她起点低,没有人提前教她认字读书,能这样好好学,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以前别人总说,我家几个孩子会读书,都是因为他们爸。现在我看啊,我这儿也有功劳呢。”
  虽然现在的人不懂什么基因,但是大多相信遗传,不然怎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孩子会打洞呢?
  在苏采青看来,相对于打击教育,夸奖鼓励教育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特别是在心理方面。
  回到家里的这些天,苏采青也没闲着,和家里人一起搞卫生,准备过年过节的东西。
  “娘,今年年夜饭我来做,哥嫂几个帮我打打下手就成。”苏采青烧火的时候和孙细娥说。
  孙细娥立马就不同意:“你好不容易来家里过一次年,怎么能让你动手?你只管歇着等着吃就是了!”
  一旁摘菜的苏根妹说:“娘啊,你就姐做吧!我们负责洗菜切菜,她只管炒就行了。姐做菜可好吃了!”
  苏采青附和说:“是啊,我这好些年没回来,也没亲手给家里人做过饭,趁着这次团圆,让我好好做一次。”
  孙细娥被两个闺女劝得遭不住了,只好说:“那行,你们几个可得帮她,不能让她一个人忙活。”
  “那是!平日里我们可都帮姐洗菜摘菜的。”
  苏采青的手艺,是吃过的人交口称赞的,这家里几个没吃过的人,就十分期待了起来。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苏采青就当起了全家的总指挥,支使着全家干活。有需要买的菜,让苏小壮骑着车去买,有需要去地里弄得菜,让苏大壮苏二壮一起去弄回来。
  反正这一年,鸡鸭鱼肉样样都不能少。
  二十八这天,苏采青就领头做汤圆,除了普通的汤圆,还做芝麻馅儿的花生馅儿的,汤圆做了几大竹编的盘子晾着,又开始炸一些东西。苏采青知道家里人也不那么舍得油,干脆自己从上海买了油带了回来,专门用来炸肉丸、藕夹、酥肉之类的。
  路过他们家的人,天天都能在门外闻见香味儿,都忍不住多吸两口。
  炸出来以后,苏采青也没小气,特地流了一盘给大家常常味儿,每个孩子拿了两个,就跑出去玩了,手上的好吃的可是诱人得很。
  从苏采青回来,全村的人都密切注意着这一家,发现这一家人真的是好吃的好喝的不断,他们家的那些孩子,穿的都要好多了,身上收拾的都要干净多了。
  这一家人的变化,可真是大啊!
  许多人家实在是好奇,便借了各种由头,跑来他们家串门。
  乡里乡亲突然上门来,苏采青当然都要见见的,不过苏采青都注意问了孙细娥,这些人和自家是什么样的关系,处的怎么样,这乡下的人际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孙细娥见苏采青上心,不免也要给她说一说,这些年来,谁家和自家的关系不错,谁家和自家有什么样的过节,谁家和自家有亲之类的。
  相对于城里那些关系,乡下的显得更加复杂。
  尽管不太耐烦这些,苏采青还是得打起精神来应付这些人。
  这不,隔壁的李婶,拿着一棵白菜就来了:“这打过霜的白菜,清甜的,我家今天剁了一篮子回来了,给你家送颗吃。”
  人家主动送菜来,不好不收,可是收了也不能白收,还得回点礼。
  孙细娥正要用碗装点肉丸子藕夹之类的,被苏幺妹一把拦下了:“娘!人家就是故意趁着这个时候来的,一棵白菜换一碗肉,这人情也真是会做得很!回回都来占咱家的便宜!这次让我去!”
  说着,也去角落里拿了两个萝卜,递给李婶说:“这萝卜炖汤也好吃得很!放点肉更是香的不行,李婶你也拿去尝尝。”
  李婶看着那白萝卜,脸色不太好看,这时节,谁家没个白菜萝卜的。
  等到李婶拿着萝卜走了,苏幺妹回到厨房里,孙细娥就说:“这样哪合适?人家也晓得咱们家有肉吃。”
  苏幺妹说:“知道又怎么样?全村都知道姐回来后,咱们家顿顿吃肉,难道全村的人都要叫来吃饭啊?那个李婶也就是看准了你抹不开面儿,所以就来占这便宜。我呸!”
  孙细娥显得非常不赞同:“你一个未嫁的妹子,算得那么清楚,做得那么厉害,回头给你瞎说一回,你嫁人就更难了!”
  苏幺妹和苏根妹都有二十了,放在这乡下也算是老姑娘了,嫁人就是两个人的痛点。
  被抓住了这个痛点,苏幺妹被说的无法反驳,苏采青说:“娘,你怎么从这儿说到那儿了?幺妹我看没什么不对,咱们总不能就这样让人占便宜啊!再说了,幺妹嫁人,我也要过过眼,把把关,要是因为信了李婶编排的话,就不要幺妹的人家,我还不放心幺妹嫁呢!”
  苏幺妹连连点头:“就是!”
  苏幺妹在城里呆了大约半年,见多了城里的繁华,甚至上海都去过,这些天和村里的小姐妹说起来,她们都惊奇的不得了。苏幺妹也自诩是有些见识的人了,这乡里汉子她还有些不大乐意了。
  孙细娥一听,忙问:“你几个弟弟妹妹的事儿,你有主意没?”
  相对于孩子们赚钱的事儿,孙细娥更希望他们尽快成家,娶媳妇的娶媳妇,嫁人的嫁人,她好了了心病。
  苏采青心里盘算了一波,才说:“这事儿我能有什么主意?还不主要看他们自己?嫁回乡里,我又缺人干活了,嫁城里吧,人家不仅看人品样貌,还看学历家庭,也难啊!”
  这事儿苏采青肯定不能松口,允个诺什么的,只是她也不希望两个妹妹潦草地嫁了,将来又遇到不好的事儿。
  苏幺妹问:“姐,那你是怎么嫁给城里的姐夫的?”
  看着苏幺妹热切地表情,苏采青突然明白,其实苏幺妹自己是想嫁给城里人的。
  苏采青说:“当初啊,是我那婆婆托人到处相看的。张敏虽然文化挺高,但是身体不好,一直吃药,脾气也不怎么好。再加上张家条件差,朱兰英也不是好相处的人,张敏就难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苏幺妹听着连连点头,忙问:“然后呢?”
  “然后媒婆找到咱们家头上了,那个媒婆和隔壁周家庄有亲,所以就打听到了咱们家。咱们家穷,我年纪也差不多了,那媒婆远远地看过我,觉得长得还算白净好看,张敏肯定喜欢,而且脾气也软,好揉捏,朱兰英也就满意了。”
  “找个好看的,是为了让张敏喜欢,能吃苦肯干的,是为了把张敏那个病秧子包袱甩给儿媳,脾气软的,就是为了从张敏手里拿钱,媳妇不敢拦着。而且咱们家的闺女不是还很好生养么?”
  听了这些,孙细娥的眼睛又红了,她也是后来才琢磨明白这些事儿的。
  苏幺妹听了唏嘘不已:“老妖婆算的真明白。”
  给张敏煎药、半夜照顾他起身,发病送医院的事儿……有新儿媳做了,可是每个月还要从他们手里拿走几块钱,美名其曰孝敬长辈的。
  任何一个事情,说出去好像都那么合理,可是真正的细究起来,真是让人遍体生寒。
  “姐,我可不要嫁那样的人家!”苏幺妹越想越觉得可怕,忙喊苏采青说:“你可千万要帮我盯着点儿啊!”
  苏采青说:“那是当然。”
  孙细娥的眼睛也红了,说:“当初只怪我被张家的彩礼迷了眼,急着给你哥找媳妇,没仔细打听清楚,就把你嫁过去了,唉……幺妹啊,你在外头也要多听你姐的,莫要做傻事。”
  苏幺妹忙点头:“我省的!娘你也要听姐的,那个李婶,咱家最好是少往来了!”
  孙细娥这次没反驳苏幺妹的话了,估计心里也有了一些思量。
  其实这次,已经来了好几拨人串门的时候,明里暗里打听苏小壮和苏幺妹苏根妹的情况了。毕竟这次,三个人明显都变得有钱了啊!
  三个人确实有些钱,苏采青负责他们的吃喝住,还常买新衣服,再加上苏采青时常给几块钱十几块钱当报酬之类,没什么地方需要花钱,苏采青又大方,所以三个人都攒了一些钱。
  这次一回来,三个人都交了些钱,无论是给苏小壮娶媳妇,还是给两女孩置办嫁妆,都说得过去。
  因为这,苏家人的心也挺浮躁的,孙细娥为了几个孩子的事儿,把他们交了多少钱的情况也说了出去,估计是引来了更多的有心人注意了。
  这三个人的婚事,确实也是个问题。
  苏采青倒是不着急他们的婚事,可是现在社会情况如此,她也不得不上点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