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蚍蜉传> 33救梁(一)

33救梁(一)

  随着最后一名官兵被砍下敌楼,宁羌州南部的黄坝上空欢呼雷动。覃进孝遥望远处的官军大旗被拖拽落下,抹了把额前的汗水道:“这几日倒有些转暖了。”
  覃奇功微微一笑,自知自己这个侄儿出汗,未必是因为气温所致,但能顺利取下黄坝,他也深感压力为之一轻。
  黄坝守将张胜、袁华死在廉不信手里,他们带去槐树垠的主力部队溃散泰半,退回来的和留下的加一起,还不到二百人,且没有主心骨,士气浮躁。这支心惊胆寒的部队们向沈应龙和罗文垣申诉过多次,希望得兵支援,但这两人一个手上忙不开,一个装聋作哑,所以拖到今日,在看不到希望、军心早已涣散的情况下,覃进孝只派了一股突袭队,便将这号称入川咽喉的要地拿了下来。
  覃进孝这次把两千人都带来了这里,而廉不信则聚拢了自己麾下的所有马军,依然逗留在槐树垠一带吸引沈应龙的注意,很显然,短短一日之内,沈应龙没有料到赵营会急袭深处腹地的黄坝。
  官军的反应还不清楚,覃进孝与覃奇功却不等待,兵分两路,一路固守黄坝,一路则开始向南方动作。
  半日后,天飘细雨。
  作为侯良柱的心腹,沈应龙很能理解自己这个“主公”的心思。侯良柱与川抚王维章的不睦,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为了巩固自身的实力,侯良柱利用军事强权与恐吓,几乎将整个川北变为了自己的地盘,依然忠于川抚衙门的那些个州县官们再怎么努力,也还是无法改变侯良柱对于辖区内众多乡镇堡寨的实际控制。在这样的状态下,王维章拒绝给予尾大不掉的侯良柱任何形式上的支持,侯良柱要想丰衣足食,只能自己动手。
  而在他的入项中,控制川陕的贸易是一个大头,只有完全把控住川北乃至汉南的各路要隘,维持商路的稳定,他才能获取最可观的利益。所以,谁都能容忍赵营在汉南的肆虐,侯良柱不行,一旦失去了川陕商道的利益来源,他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侯家军土崩瓦解。
  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对付起赵营兵,沈应龙不敢有半点松懈。他不是川人,而是南直隶苏州府人,早年因为中了武举得以步入官场。但混了十余年都不如意,直到被调入川中,被侯良柱相中,这才平步青云,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武官扶摇直上成为了大明朝的正牌游击。
  沈应龙感激侯良柱的知遇之恩,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一个外省人,要想在川中立足,最可靠的依仗还是侯良柱。不论为了侯良柱的“基业”,还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他都得将为乱川陕的赵营彻底击灭。
  最近的战事比较顺利,连败杨三、梁时政,并夺下了白石垭,一切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梁时政在横梁子一副困兽犹斗的架势,但沈应龙预计,至迟三日,他就能夺下横梁子,完全掌控住陕南的所有险要。
  唯一有一点令人不快的便是蹲在自己屁股后面的七盘游击罗文垣很不配合。罗文垣是川中土著,祖祖辈辈供职卫所,看着职位也不高,其实势力人脉盘根错节,能量很大。侯良柱为了维稳,很注意与罗文垣保持良好的关系,而罗文垣也需要抱住侯良柱这根大腿作为靠山,两边各有所需,实质上的关系更像是合作,与沈应龙并不一样。
  沈应龙也知道罗文垣不好惹,当初也只是提议罗文垣在他出击的时候趁机掩抄后翼,将陕南的流寇尽数剿灭,扩大战果。但罗文垣以守土为由,一口回绝了沈应龙的请求,从战事开打至今,完全一副作壁上观的悠然姿态。也因为他的消极怠战,才使得杨三、梁时政连败之余尚存苟延之机。大势在握,沈应龙自不会为这些事情担忧,他只是单纯看不惯罗文垣的那张嘴脸而郁闷。
  “这孙子怕是去岁在赵贼手底下吓破了胆儿。”沈应龙如此想着,原本愤懑的心绪稍稍平复一些,“等拿下了横梁子,守住柿、白、横三隘,陕南事再无反复可能。只要抓紧赶工修路垒堡,至多半月,侯帅大军即可顺利出川。”
  “也不知衡儿怎么样了。”思虑了好一会儿军事,沈应龙感到又些疲惫,自然而然间,眼前浮现出自己那刚满二岁的独子的面容,“离家数月,也不知长大了多少,这次战事罢了,定要好好在他身边呆上几日。”儿子出生至今,他忙于军旅,只见过寥寥数面,但每次见面,儿子那娇憨可爱的面容都会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他今年已经三十有六,只此一子,自然加倍珍惜。
  “等这次打完了,说什么也得向侯帅告假……”沈应龙靠在椅上,听着外头细雨飘打在屋瓦上“叮叮哒哒”的脆响,困意泛上心头,又迷迷糊糊想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昏昏沉沉好一阵子,眼前忽然亮关一闪,长年的锻炼使他条件反射地立睁双眼、弹身而起,腰间佩刀拔到一半,才看清来着是自己的一个心腹,此时正端着一盏油灯走近,而外头,却早已是混沌一片。
  突然被惊醒,沈应龙只觉脑袋有些痛,右手松开刀柄,在脑侧拍了拍,问道:“什么事?”
  那心腹面色很差,抿了抿唇,道:“黄坝失了。”
  “什么时候的事?”沈应龙一怔,随即回过神,问道。
  “就半日前,方才有两三个溃兵逃到了这里,说是流寇突然杀到,黄坝的兄弟全军覆灭,隘口易手。”
  “怎么会?”沈应龙皱了皱眉,心事重重坐回到了椅上,“行十万尚在南江,这里杨、梁都被咱们看得死死的,谁飞得过去?”
  不过只是一瞬间,沈应龙又一拍脑袋,“哦哦”两声,道:“我却忘了,日前来报,说从南郑来了一支人马已到青石关附近,旗号不明,但十有八九是赵贼派过来的援兵。”
  那心腹点头道:“是,此前任都司曾报过说是有一股骑兵近日突至陕南,多次搅局,想必也就是赵贼的先锋了。”
  沈应龙边想边说:“陕寇多马,势必乃赵贼无疑。但我前闻其众尚在青石关,若真是彼等,何其速也!”明代武举也很注重兵略,而沈应龙出生的苏州府,更是文风盛行,他从小习文,只是后来武力出众,才转武途。所以即便在武人圈子里浸淫多年,沈应龙举手投足以及说话,都还带着文绉绉的江南气息。
  那心腹叹气道:“兵贵神速,如若轻装简行,全力以赴,一鼓作气之下,取黄坝也并非异想天开。”
  沈应龙抿唇摇头,面色铁青,慢慢说道:“木已成舟,徒猜无益,是赵贼也好,是他人也罢,黄坝若失,我军危矣!”
  那心腹“啊”了声,问道:“此话怎讲,陕南三隘,我军已占其二,剩下一个也指日可得,赵贼再兴风作浪,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不然。”沈应龙手一抬,“我不知在黄坝的贼寇是何人,但能出此险招,非智勇兼备者不能为。”说着,起身走到展开的舆图前,招呼心腹近前,指给他看,“你瞧,三隘在西,黄坝在东,明面上背道而驰,实则攸关甚密!”
  “攸关甚密……”
  “三隘之得失,只影响到我军在陕南是否能安稳立足,而黄坝的存留,则直接关系到我军的生死。”沈应龙十分严肃,眼睛里透出沉重,“你看,三隘之后,还有七盘关,而七盘关与黄坝并列而立,换言之,没了黄坝,七盘关就无足轻重,乃至于三隘,也都失去了价值。”
  那心腹原本还满眼疑惑,但当视线随着沈应龙的手指一直向下划到广元,方恍然大悟:“若借道黄坝,可径趋广元!”
  “我军一应粮秣物资,尽在利州卫,广元若失,唇亡齿寒,利州卫同样不保。届时我军逗留前线,无粮供应,又中隔群山,坐以待毙而已!”
  广元和利州卫比邻而建,之前均遭到过赵营蹂躏,这两地的防备力量,人人都清楚,如若没了七盘关与黄坝的庇护,就是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而且沈应龙的后勤物资全在利州卫,此地一旦失守,后果可想而知。
  “可……”那心腹虽说对沈应龙的想法没有异议,可一想到己军手里已然掌握两隘的大好形势不免功亏一篑,还是很不甘心,“我军好不容易夺下柿子垭、白石垭,横梁子也弹指可破,弃之可惜!”说到这里,一咬牙,“不若一不做二不休,和赵营来个硬碰硬,看谁的动作快。”
  沈应龙苦笑道:“赵营主力远在南郑,储粮点也不明,想要将他们逼退,谈何容易?反倒是咱们,目的不在杀敌,而在稳住局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次不成,下次再来就是,大不了受些责罚。如若意气用事,忘却自身使命,致伤元气,那么到时候侯帅那里,可不是一两顿板子就好混过去的了。”
  那心腹犹不甘心,切齿道:“赵贼狡诈,可咱们辛辛苦苦这些日子,赵贼的皮毛都没摸到,到手的果子就这样打了水漂?”
  “掌兵者需先明势,顺势而为天助之,逆势而为只能自取灭亡。”沈应龙一字一顿,颇是严正,“如今距黄坝失守不过半日,各地消息想必还未通传,此时退兵,我军可毫发无损。”
  “可……”
  沈应龙瞥了义愤填膺的心腹,叹口气道:“你的愤怒,我感同身受,百里在望,却半于九十,我又何尝不痛心?”说到这里,停了停,想起什么,徐徐而言,“其实还有一线机会,可挽狂澜。”
  “什么?”
  沈应龙目光重新聚焦于舆图之上,手指也随之再次滑动,那心腹拿眼掠去,不禁自言自语:“七盘关?”
  “然也。”沈应龙敲了敲七盘关的位置,手指与木板碰撞,发出“砰砰”脆响,“七盘关与黄坝咫尺之遥,若分一支兵马提前扼住由黄坝南下的险要,赵贼一样无能为力。”
  从七盘关南下,是大道,好走。而走黄坝的路,则窄了不少,且沿途多有险道,不太好走,只需派个几百人,提前准备,悬师深入的赵营的确坚持不了太久。
  “事不宜迟,可速去请罗游击发兵。有他在后策应,我军无忧矣!”那心腹闻言,眼神豁然闪亮。七盘游击罗文垣手底下有兵一千五百,只需调出五百,绝对可以预防赵营抄黄坝南下,而留有一千人守备,七盘关依旧固若金汤。
  然而,此言一出口,他便发现沈应龙面露难色。
  “怎么……”
  沈应龙的嘴角流出一丝苦涩:“我才言,七盘关与黄坝位置极近,换做你是罗文垣,侧塌遭人侵犯,会作何反应?”
  那心腹一愣,俄而应道:“若是我,会第一时间来与主公你商议对策……”
  沈应龙颔首道:“是啊,罗文垣沙场宿将,绝不会看不出赵贼袭击黄坝的意图。他定也看得出提前布控黄坝险路的重要性以及派人与我联系这些事……”说到这里,不由又是一声短叹,“可是就连我军散布在外的斥候都回报军情了,罗游击那里还是毫无动静,你说,此事何解?”
  那心腹听了此话,稍一思索,不禁浑身一悚,惊讶道:“难,难不成他想坐山观虎斗?”
  沈应龙无奈道:“罗文垣对我早有微词,认为我屡次召唤他是对他的不尊,也不愿看我立下功勋,最重要的,一旦侯帅在陕南打开局面,那么据有七盘关的他对于川陕商道的控制力无疑会大大下降,他的地位以及收益等等都会受到严重打击。所以,可以说,我军从始至终,就有两敌,一赵贼为外敌,一罗文垣为内敌。”
  “外敌尚可迎击,但内敌从中作梗,我等却也不好轻动……”
  沈应龙摇着脑袋道:“就连侯帅也奈何不了罗文垣,这样的硬茬子,又岂是我等可以轻易撩拨的?”
  “但,就这样眼睁睁看着罗文垣无动于衷?”那心腹有些急,他虽然早就知道罗文垣与自家主公不对付,但从没深层次地探究过二人不睦的症结所在。如果是私人恩怨,倒还好调和,可触达到了利益上的纠纷,只怕就真的不是自己这种小鱼小虾可以插得上话的了。
  沈应龙沉吟许久没有说话,就在那心腹以为一切最终还是要以无奈结尾,沈应龙却突然低沉着声音说了一句:“还有一个法子……”
  “什么法子?”
  “破釜沉舟。”沈应龙的语调还是一样的低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