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节

  这也是姚轩釜底抽薪,直接将锦瑟这步棋废掉的原因。
  “看起来,真的要往行宫那儿走一遭了。”淡漠的饮一口茶,她轻轻笑了。
  太后打算往清河行宫去住一阵子,清心念佛,这消息传出去,并没有引起多么大的波澜。
  毕竟这会儿前朝稳定,圣上又无后宫,太后此前病过一场,往幽静的清河行宫去休养一阵,并不奇怪。
  承熙知道的比别人多些,屏退众人,悄声问母后:“不是不喜欢楚王兄吗,怎么还叫他暗中跟从。”
  “在共同的利益面前,联合是很容易的。”锦书抚摸儿子就面颊,如此道。
  承熙眼睫眨了一下,道:“因为有人一道算计楚王府与姚家吗?”
  “也可以这样讲。”锦书略加思索,轻轻笑了。
  “小胖子,”她瞧着愈发敏达的儿子,道:“头脑愈发聪明了。”
  “我早就不胖了,”承熙想起自己圆滚滚的小时候,以及儿时留下的画像,嘟囔道:“母后不要笑话我。”
  “不笑不笑,”锦书目光温柔:“承熙无论怎么样,都是母后最喜欢的。”
  清河行宫坐落在长安以南,地处偏低,气温较之别处更高,令有温泉散布,每每春日到临,百花争芳,温暖明媚,好不宜人。
  先帝驾崩之后,锦书少有舒心时候,这会儿往清河行宫来,也是趁机散心。
  承安扮作寻常侍卫,在她车驾一侧护卫,神情端凝,浑然不似年夜里同她求爱的温情模样,倒叫锦书有些讶异。
  “正事与私事,我还是分得清的,”许是察觉到她目光,承安莞尔道:“娘娘别轻看人。”
  锦书淡淡笑了一笑,没有应声。
  “日头真好,”承安声音低沉,似是喟叹:“我第一次见到娘娘时,也是这样一个上午。”
  锦书微微一怔,随即道:“是在井巷吗?”
  “不是,”承安缓缓道:“是在药房外。”
  侧过脸去看她,他轮廓分明的面容上,有种近乎虚幻的柔和:“你坐在窗前看书,美极了。”
  第147章 忆起
  锦书不意他竟说起这个来, 一时之间, 竟怔住了。
  “都过去了, 承安,”最后, 她轻轻道:“你和我,再回不到从前了。”
  是啊。
  承安面上笑意也有些畅然感念。
  她已经是万人之上的皇太后,他也是不再是昔年任人轻慢的皇子,即便人还是当初的那个人,心境却很难再同此前一般了。
  许是因为提起从前那些旧事, 二人心中或多或少染了几分阴霾,彼此之间的关系倒是和缓些,顺利到了清河行宫, 一路无话。
  正是阳春三月, 草长莺飞,清河行宫处于一片河谷, 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
  知晓太后往这儿小住,此地总管早早将宫室打理出来, 锦书扶着红叶的手进了内殿, 便见周遭器物雅致中不乏贵气, 却没有什么热烈色泽,桌案上花瓶里插着娇艳海棠, 想来是仔细准备过的。
  “我有些乏了, 先在此歇一歇, ”她向一侧候着, 等候吩咐的内侍道:“给圣上送个信儿,说这边儿一切安好,退下吧。”
  离了长安那些诡谲心思,她反倒觉得自在起来,懒洋洋的躺了会儿,直到午后方才转醒。
  红芳忖度她心思,为她梳了简单发髻,只簪了一只银钗,再无珠饰,清素素的,像是一树梨花。
  承安带人巡视一圈儿,回去时便见她正握着剪刀修剪那束海棠,面似桃花,竟不比那枝海棠逊色。
  顿了顿,他方才道:“娘娘安心,一切皆好。”
  虽然不喜欢他的野心,但对于他的能力,锦书还是信得过的,淡淡点头,没有做声。
  承安不欲在这时讨嫌,向她一礼,退了出去。
  锦书在清河留的久了,许是换了环境的缘故,心境也渐渐开阔起来,每日闲暇时便对窗翻书,要不便做会儿刺绣,天气明媚时,便带着宫人们四处走走,竟有了几分出嫁前在姚家度日时的感觉。
  承安扮作侍卫,远远跟着,望见她脸颊上恬淡笑意,不知怎么,忽然觉得这等日子,其实也很好。
  幕后之人很沉稳,在听闻姚家姑娘病了,正在休养这事儿后,也依旧不动声色,似乎极有耐心。
  但相比之下,锦书的耐心要比他们好多了。
  她还年轻,才二十四岁,怎么着还活不到五十?
  熬也能熬死他们。
  再则,她心里很清楚,对方其实熬不起。
  承熙继位近四个月,前有先帝安排庇护,后有诸多托孤大臣保驾护航,拖得时间越久,他的位子便越稳当,对方想要得手的机会便越小。
  这会儿锦瑟这条路走不通,他们只能选择一条更激进的。
  譬如说,行刺太后,将这事儿栽赃到楚王身上。
  锦书在清河行宫呆了近一个月,也算是休养得宜,脸色瞧着好多了,身体也有所恢复,想起最初出宫的目的,倒有些啼笑皆非。
  这日傍晚,忽的开始落雨,雨势并不算大,锦书坐在窗前,瞧着那株黄槐决明上的花朵被雨点打的歪歪扭扭,倒也可怜。
  一只手伸过去,将它垂在窗边的那枝黄花儿摘了,从容的放到她面前去,随即将窗合上。
  “娘娘身子才好些,怎么又在风口坐着?”承安不知何时过来,轻轻道。
  锦书听出他语中关切之意,微微一笑,看向桌上那枝黄花儿,道:“我原先只觉得它被风吹雨打可怜,你倒好,直接给摘下来了。”
  承安微微一怔,随即笑道:“我以为你喜欢呢。”
  摘都摘下来了,锦书当然不会再说什么,捏着花枝往内殿去,略加修剪,将它插进花瓶里去了,倒也秀美别致。
  “下雨了,似乎还会越来越大,”承安看她一看,道:“真是个好日子。”
  “是呀,”锦书也道:“下一夜雨,再多的痕迹也会消失无踪。”
  对视一眼,二人心照不宣。
  正是雨水多的时候,加之这是河谷,暮雨潇潇良久,及到晚间,越下越大。
  锦书用过晚膳,便吩咐人铺床,准备睡了,等宫人们熄灯退下,却坐起身,靠在床边,静静等候今夜的结果。
  雨势渐大,将许多声音遮掩住,一时间,耳畔似乎只有自己的呼吸声作响。
  夜色微凉,勾起了许多惆怅,她忽然想起从前看母亲写过的一首诗来。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那时她太小,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问母亲时,她也只是笑笑,却什么都没说。
  这样的夜里,不知怎么,她忽然想起这首诗来。
  靠在床边,不知过了多久,外间忽然掌起灯来,不多时,红叶的声音传来:“娘娘,楚王殿下过来了。”
  略微一停顿,她又道:“已经肃清逆党,禁卫有十余人受伤,都不致命。”
  “好,”锦书轻轻赞誉一声:“吩咐厚赏他们。”
  内殿的灯火重新被点起,外边雨声依旧,似乎有些冷,她披了大氅,方才往前殿去。
  方才经过一场争斗,这会儿承安都是湿的,雨水顺着他身上衣袍往下滴,他却混不在意。
  “应是沈氏一族的余孽,”他道:“为首之人便是沈家之子,不知当初是怎么脱身,潜藏在暗处鼓弄风云。”
  沈家因沈昭媛与燕王谋逆一事而被满门抄斩,先帝不欲大造杀业,不曾问罪九族,这会儿看看,有些人真是给脸不要脸。
  沈家之子悄然脱身,必然少不了这些人的手笔。
  承安道:“娘娘要见见他吗?”
  “没必要,”内殿里有些冷,锦书紧了紧大氅:“交与大理寺,问清其中官员往来,明正典刑便是。”
  承安轻轻点头:“我这就去办。”说完,便向她一礼,退了出去。
  她在清河行宫住了将近一月,才算将这事儿了了,本该回宫去的,然而人懒散久了,再回到一个拘束地方,反倒会不自在。
  “再留几日吧。”她同宫人们这样道。
  这天下午,日光暖融融的,照的人满心舒畅,锦书起了心思,吩咐人摆了躺椅,往花园里去坐坐,人还没留多久,承安便过去了。
  “此间事情已了,”她淡淡道:“楚王怎么还不回长安去?”
  “鸟尽弓藏,娘娘当真打的好主意,”承安抿着唇一笑,道:“用完了我,就打算过河拆桥?”
  若换了此前,锦书少不得不轻不重的讥讽几句,然而在这儿呆的久了,她心绪柔和许多,不复此前尖锐。
  摆摆手,示意宫人们退的远些,方才道:“何必呢。”
  承安目光柔和,没有说话。
  “天底下美貌的女人很多,愿意跟你的更多,”她道:“何必吊死在一株槁木上。”
  “那样的人是有很多,”承安轻轻道:“可她们都不是你。”
  锦书定定看他,目光微凝。
  承安似乎要笑,眼睛却忽然被什么东西晃了一下,来不及出声预警,只猛地扑到她身上去,将身下人遮的严实。
  锦书猝不及防,被他牢牢压住,心脏猛地一颤,还不待说话,便见一支利箭破开晴空,直直往他身上去!
  许是二人离得太近,她连箭尖入肉破骨的声音都听得分明。
  承安伏在她身上,见她无恙,似乎松一口气,许是她神情太过惊惶,他嘴唇动动,想要出言安抚,嘴边却先一步有血沫流出,眼睫闭合,昏死过去。
  刺客第二支箭还未曾搭上,便有禁卫闻声而去,随即潜逃,行宫总管闻讯立即加强戒备,禁卫们追逐刺客而去,剩下的却留守内殿,以防不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