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_196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_196

  “巧了。颂也是这般想的。”
  等第七日一过,密切关注吕布动态的崔颂二人获得貂蝉传信,确认吕布这两日“心情不佳”,正是“威逼利诱”的好时候。
  既然想跟吕布拉关系,就不太好两手空空地上门。
  郭嘉却是既不带金也不带银,只准备了一只嗓门嘹亮的野鸡。
  崔颂:“……?”
  注意到崔颂眼中的疑惑,郭嘉解释道:“礼以为之用,周公吐哺而归心。若能策反吕布,以上礼待之又有何妨?”
  崔颂仍是不解,又听了几句才明白过来——
  原来,在汉朝,送野鸡是士人之间的一种理解。野鸡就是“雉”,取谐音“挚”,认为野鸡这种生物“不可诱之以食,不可慑之以威[1]”,“士行威介,守节私义,不当转移[1]”,也就是说,野鸡们在士人看来品格高尚,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不为五斗米折腰,腿一蹬就能发个牌匾,上书道德的模范五个大字。
  所以士人之间常常用野鸡当礼物,表示对对方品格的赞扬。
  吕布不是士人,郭嘉却用“雉”为礼,虽给了吕布极大的尊重,但在时人看来,未免有些离经叛道,指不定还要被士人斥责“有辱斯文”。
  郭嘉以为崔颂不能理解他的做法,便特地做了解释——“礼以为之用”,礼不但是礼节,还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只要基本的礼节到了,不管目的是什么,对象是什么,在他看来都无关紧要。
  然而郭嘉弄错了一件事——崔颂根本不是因为不能理解他的做法而感到奇怪,而是完全不知道这个典故。
  哪怕崔颂恶补速成了许多汉朝的常识,却仍然有遗漏之处——比如这个士人之间互送野鸡的礼节。
  再次迷之过关的崔颂决定找个机会查漏补缺。也多亏他眼前的这个人是郭嘉,哪怕他真的犯了错也无需担心。
  带着这样的想法,二人提着一只野鸡,朝吕布府上递上了拜帖。
  吕布作为董卓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又是名义上的义子,平时给他送礼的人不知凡几。可他送了收了这么多孝敬,还是第一次收到野鸡这种……可以称得上朴实无华的登门礼。
  吕布家的客卿是个擅长逢迎的读书人。他恰与吕布商量时事,见到这两只野鸡,一张口就给吕布打了两个马屁:“这对野雉来得巧,来得妙!将军之路定会像这对双雉——福气双临,步步高升,声名远扬,义气无双。”
  吕布给丁原做过主簿,自然是读过书的。他知道雉的含义,知道这东西和官运亨通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然而好话谁不爱听,何况这东西本身是个好兆头。
  再者,雉实际上也代表了士人之间对彼此的赞扬,是身份的象征,代表着为人与身份上的双重承认与重视。
  不说吕布本身对这种礼物的看法如何,这种别出心裁的礼物,总归是产生了奇货可居的效果。
  吕布想知道到底是谁送给了他这么神奇的礼物,便叫门房把人放了进来。
  见到来人,他瞿然一惊:“是你?!”
  崔颂曾拜访过吕布,又在董卓的宴席上露过面,早就做好了,会被吕布认出来的准备。
  崔颂原想直接担任说客这一角色,但郭嘉不同意,只让崔颂陪他演一场戏,由他游说吕布,不让崔颂沾手。
  崔颂细想其中缘由,惊觉郭嘉此举约莫是为了保护他。
  ※※※※※※※※※※※※※※※※※※※※
  [1]“不可诱之以食,不可慑之以威。士行威介,守节私义,不当转移。”出自汉·班固的《白虎通义》
  第83章劝说吕布(中)
  今不同往,崔颂前几日刚在董卓眼前挂了号,再加上董卓进场时的那一句问候,不明内里的人都以为他得了董卓的赏识。这个时候,他若是劝说吕布反董,吕布难保心里不会有别的想法。怀疑他别有用心、不相信他事小,要是当面听完他策反的话,转头就去告诉董卓,那才叫麻烦事。
  崔颂并不是没有考虑过这点,但他从不是为了自保就让朋友帮他抗风险的人。何况郭嘉也随着钟繇去了那场宴席,虽说会厅很大,与会的人又多,坐在最前头的吕布大概率没有注意到郭嘉,但凡事都有个万一,他不想郭嘉为他担险。然而郭嘉表现得太过胸有成竹,又直言,让崔颂不直接插手劝说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策反吕布,并不是让他置身事外,仍需要他一同前往。所以在听过郭嘉的详细计划后,崔颂最终还是同意了。
  如今来到吕布府上,见自己已被认出,崔颂大大方方地上前见礼。
  “奉先将军,许久未见,近来可好?”
  热络得仿佛与吕布是阔别许久的朋友。
  吕布愣了一愣,想起崔颂上次“花式吹董卓”的盛举,疑虑尽消,以为这人习惯了逢迎。纵是热络得他有些不自然,但好歹人家送来了如此有诚意的礼物,总不好因为他比旁人热情就把人赶出去吧?
  那吕布的客卿见二人似乎与吕布熟识,又见吕布一副默认了的模样,便安静地呆在一旁,不敢插话。
  不多时,见吕布投过来征询的目光,还以为吕布嫌他待在这里碍事,便识趣地一笑,站起来说:“想来将军与二位美士有要事要谈,我便不打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