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帝国风云> 第405章 牺牲

第405章 牺牲

  “前卫”号遭受重创,“乔治五世”号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当时“乔治五世”号遭到的打击更加猛烈。
  主要就是,两艘英舰不可能一直向西航行,肯定会在靠近雷区的时候转向,而在狭窄的海域内,不可能进行编队转向,只能让两艘战舰各自转向。这样一来,在完成转向后,“乔治五世”号就将成为领舰。显然,没有人指望能在几分钟内击沉两艘战列舰,因此德舰自然会重点打击“乔治五世”号,即争取在两艘英舰转为向东航行之后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从而对付另外四艘英舰。
  只是,“乔治五世”号的处境要比“前卫”号好得多。
  主要就是,“乔治五世”号的防护更加出色。
  事实上,“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是其防护水准了。
  按照正常标准,战列舰的防护水准应该以本舰主炮的威力为准,即战列舰要害部位的装甲必须能在正常交战距离上挡住自身主炮打出的穿甲弹。显然,这个原则并不适合“乔治五世”级。原因很简单,“乔治五世”级的防护水准是以十六英寸舰炮为准,而不是以十四英寸舰炮为准。
  虽然在设计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只考虑过十六英寸普通穿甲弹的威力,而没有以后来出现的各种新式穿甲弹为准,但是“乔治五世”级的防护依然相当出色,甚至不比后来设计的“狮”级差多少。
  在“前卫”号遭到重创之前,“乔治五世”号已经被打中了八次。
  所幸的是,这八次命中都没有造成严重损伤,而且有五枚穿甲弹在舰体表面爆炸,而另外三枚穿甲弹的爆炸位置也不在要害部位。最严重的损伤仅仅是b炮塔顶部被击中,损失了两门主炮。即便如此,“乔治五世”号依然有八门主炮可用,除了十四英寸炮弹的威力不如十五英寸炮弹之外。“乔治五世”号发挥出的战斗力,并不比“前卫”号差,甚至要稍微强一些。
  别忘了,“前卫”号也损失了两门主炮,而且b炮塔的作战效率降低了不少。
  打到六点二十分左右,“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不得不转向了。
  虽然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记录,在转向之前“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总共击中两艘德舰五次,其中一号德舰被击中了三次。但是公海舰队的作战记录完全不一样,在此之前两艘战舰都没被大口径穿甲弹命中,“腓特烈三世”号只挨了七枚五点五英寸炮弹,“威廉一世”号则只挨了五枚五点五英寸炮弹。
  当然,这并不重要。
  也就在两艘英舰不得不转向的时候,这场海战的第一个决胜点出现了。
  六点二十二分,“前卫”号开始转向。
  几乎同时,“前卫”号的了望员看到了出现在右前方的四艘驱逐舰,而且这四艘驱逐舰正以三十节以上的速度向“前卫”号逼近。
  显然,这绝对不是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
  要知道。在本土舰队前方,只有一艘负责引路的驱逐舰。而且这艘驱逐舰已经在六点之前撤走了。
  不是英国战舰,就只有可能是德舰。
  显然,在此之前,“前卫”号没有发现这四艘德军驱逐舰。
  这也很好理解。在对海搜索雷达受到干扰之后,英舰就没再使用该雷达,只用火控雷达锁定德军主力舰。火控雷达的搜索范围相当有限,不然也就没有必要在战舰上安装专门的对海搜索雷达了。
  结果就是。四艘德军驱逐舰利用夜幕掩护,逼近了英军战列舰。
  这下,问题严重了。
  继续往前航行。“前卫”号就将进入雷区,随时有可能撞上水雷。继续转向的话,则将把宽大的侧面暴露在德军驱逐舰面前。
  显然,那四艘德军驱逐舰不是来执行侦察任务的,而是来发起鱼雷攻击。
  事实也确实如此。
  四艘德军驱逐舰上,都有两套鱼雷发射装置,能够一次性发射十条重型鱼雷,也就是总共有四十条鱼雷。
  这么多鱼雷,足够在近距离上攻击两艘英军战列舰了。
  要命的是,“前卫”号右侧前端的两座副炮都已损毁,“乔治五世”号也一样,因此只有在航线调整九十度之后,才能够用左侧前端的副炮向德舰开火,而两艘战列舰转向九十度需要不少时间。
  六点二十五分,四艘德舰在距离“前卫”号不到五公里处,依次发射了鱼雷。
  因为两艘英舰采用了密集编队,所以四艘德舰发射鱼雷的地点离“乔治五世”号也不到八公里。
  显然,这两个距离都在重型鱼雷的攻击范围之内。
  至于德军鱼雷的威力,根本不用怀疑。
  要知道,在整个大战期间,使用重型鱼雷最多的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虽然鱼雷的使用大户是潜艇,但是舰用重型鱼雷与潜艇上的重型鱼雷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德军的重型鱼雷不但性能先进,还非常可靠。
  世界上第一种电动鱼雷就诞生在德意志第二帝国。
  相对而言,德军所用的重型鱼雷在射程、航速上都不是很突出,真正的亮点是其高达百分之九十七的可靠性。
  当然,德军重型鱼雷的威力也不可小觑。
  在大西洋战场上,德军潜艇只需要用两条鱼雷就能击沉一艘万吨级货轮,击沉一艘重巡洋舰也只需要三条鱼雷。
  可以说,只需要一条鱼雷就能重创一艘战列舰。
  两艘英舰没有停下来,依然在以最大速度转向。
  相对而言,“乔治五世”号的处境好得多。这就是,“乔治五世”号的推进系统、即四具螺旋桨都在工作,舵效能够达到最大,也就能以最大速度完成转向。“前卫”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因为中间两根推进轴已经停止转动,所以“前卫”号的舵效降低了一半以上。
  这就意味着,“前卫”号不可能以最大速度转向,也就不可能及时完成转向机动,注定要把宽大的舰体侧面暴露在鱼雷面前。
  六点二十八分,“前卫”号几乎同时被三条鱼雷击中,而且这三条鱼雷命中点的间隔距离几乎都是一百米。
  显然,德军驱逐舰采用了扇面攻击战术。
  要命的是,三条鱼雷都击中了“前卫”号的左侧。
  虽然在此之前,因为舰体右侧进水,“前卫”号的横向平衡并没遭到破坏,但是在左侧被三条鱼雷击中之后,“前卫”号就不可能继续保持横向平衡了。原因很简单,要想保持横向平衡,就得向舰体右侧注水,而最终必然导致舰体的总进水量超过最大储备浮力,从而导致“前卫”号沉没。
  问题是,此时“前卫”号是左舷接敌。
  也就是说,“前卫”号必须把主炮指向左侧,才能向德军战列舰开火。
  在舰体出现左倾的情况下,就必须提高主炮的仰角,才能够打中德舰。
  这下,问题严重了。
  “前卫”号的四座主炮炮塔,是从两艘退役的战列巡洋舰上移植过来的,因此在性能上非常落后。比如,在装填炮弹的时候,必须把主炮固定在十五度的仰角上,在其他角度上都无法装填。
  这样一来,在开火的时候采用更大的仰角,等于降低了主炮的开火速度。
  更要命的是,“前卫”号的左倾角度一直在变化,所以每次开火之后,枪炮长都必须重新计算火控数据,也就得花掉更多的时间。如果舰体能够保持稳定,而且交战距离没有太大变化的话,枪炮长一般每五次齐射才重新计算火控数据,而在五次齐射中,每次都只是略微调整一下火炮的仰角。
  结果就是,“前卫”号在遭到重创之后,连还击都变得迟力了。
  两分钟后,“乔治五世”号也被一条鱼雷击中。
  虽然“乔治五世”号受到的损伤没有“前卫”号那么严重,但是这次命中,也绝对算得上是重创。
  严格说来,“乔治五世”号受到的影响更大。
  这就是,“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储备浮力更低,干舷高度也严重不足。在舰体受损导致大量进水之后,两座位于水平甲板上的主炮炮塔受到的影响非常严重,甲板上浪造成了很大的干扰。
  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记录,“乔治五世”号在中雷后五分钟,左侧舰体的进水量就超过了一千五百吨。在此情况下,“乔治五世”号必须撤离战斗,然后设法堵住左侧舰体上的漏洞。如果继续打下去,而不能及时进行修补的话,“乔治五世”号就会在平衡注水之后沉没。
  问题是,“乔治五世”号没有撤退,“前卫”号也没有撤退。
  虽然在六点三十五分左右,坎宁安就被强制带上了交通艇,但是在离开之前,他下达了一道命令,即没有他的直接命令“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都不得撤退,必须坚持战斗下去。
  坎宁安非常清楚,还没有到让两艘战舰撤退的时候。
  如果此时让两艘战舰撤退,那么最后很有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如果这两艘战舰坚持下去,也许还能反败为胜。
  为了最后的胜利,必须做出牺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