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苏厨> 苏厨 第231节

苏厨 第231节

  或是曲解条文,或是修改簿籍,上下其手,徇私舞弊。
  南宋“无五百千,莫近临安。”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条路叫堂除,由宰相控制的中书门下负责一些职位的安排。
  这些职位都比较高级,而且堂除禀承“为官择人”的原则,相对不泥于资格,比较灵活,宰执的个人意见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比如陈执中给王安石安排的群牧判官,度支判官,就是这种。
  如果宰相的人品不怎么样,堂除会变成相臣们党同伐异、弄权舞弊的工具。
  吕夷简,文彦博,陈执中,王安石,都因为塞亲属或者私人,遭到过猛烈的弹劾。
  最后一条路,就是皇帝了。
  也是两条路。
  高级、核心臣僚的任免,裁断权则掌握在帝王手里,即“特旨除授”,针对老臣。
  而新人,只有状元榜眼探花,或者制举出身,才算是天子门生。
  担任一任通判、签判就被召回京师授予清要职务,一般都是修起居注,知制诰起步,算是前边那堆人的预备队。
  这就是三苏制科出来后,宋仁宗夸口说今日为子孙寻得三宰相的原因。
  这两条路,是最安全,最清要,投入产出比最高的。
  有时候两条路也是一条路,比如晏殊晏相公,自己做着宰相兼枢密使,女婿富弼做着枢密副使,要辞职宋仁宗还不同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了,这是玩伴加同学,战友加基友的关系。从小到大一路陪伴刷出来的人品。
  从法律文本上看,这是一套完美的制度,但是从实践中看,这套看似颇为全面严密,体现循序渐进原则,满足了大多数官员期待公平愿望,符合大宋一贯求稳风格的制度,执行起来和最后得到的效果,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会
  比如考课制度,重在考察履历资历,磨勘重在审核档案文书是否齐备,业绩方面反而常常被忽视。
  这就造成“限年而校功,循阶而进秩。”
  造成论资排辈成为主流,大量人才得不到突出表现,所谓“不问其功而问其久”,“官以资则庸人并进”。
  同时,刻板的制度时常被主管机构的官吏利用,成为索贿敛财的工具。如宋高宗时,官员在申请改官时经常遭到主管人员的刁难,材料稍有瑕疵,便被退回。
  而且,手握大权的官员还可以曲解条规,特别是在差遣程序上干涉主管机关行使职权。
  宰相们又常常不顾吏部的职责,随意扩大“堂除”的范围,甚至干预到某些下级官阙的任命。
  因而,各种晋升制度只适用于常态下对普通官员的约束,但却无法阻挡潜规则的干扰。
  一通门道细细讲出,苏油觉得更懵了。
  那些千年以后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不去说它,单论自己,是属于第四条路还是第三条路?
  如果仁宗还活着,那妥妥的第四条,不过一朝皇帝一朝臣,如今是赵曙在位了。
  苏颂安慰道:“别担心,你的升除,还达不到官家关心的程度。”
  苏油反而松了一口气,君择臣臣亦择君,赵曙这样的君主,苏油真是提不起心思来伺候。
  正旦大朝会,在大庆殿举行,诸国使人入贺。
  殿庭列法驾仪仗,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量冠、白袍青缘。
  诸州进奏吏,各执方物入献。
  有契丹,西夏,有高丽,大理。
  其余还有回纥人,长髯高鼻,以匹帛缠头,散披其服。
  于阗人,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并妻男同来,乘骆驼,毡兜铜铎入贡。
  三佛齐,皆瘦脊缠头、绯衣、上织成佛面。
  南蛮五姓番,皆椎髻乌毡,并如僧人,礼拜入见。旋赐汉装锦袄之类。
  更有真腊、大食,安南等等……
  各个国家安置的地方不同,大辽在都亭驿;夏国在教亭西驿;高丽在同文馆;回纥余阗在礼宾院;诸番国在瞻云馆或怀远驿。
  唯大辽、高丽就馆赐宴。
  如今多了个大理。
  朝廷给大理新修的使馆叫怀云馆。
  小高相公也来了,和苏油也十年不见,当年一个小童子,一个二愣子,如今一个探花郎,一个鄯阐侯,大家也不禁唏嘘。
  就在去年,洱源杨家杨允贤公开叛乱,高智升与二林部联合,铁腕镇压,并将大理国王接到昆明,上演了一场大理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因有功,得赐地白崖、和甸;许世官世禄,管土管民;接着封侯,将他老爸的政治遗产扩大了一倍,从此权倾朝野。
  此次前来,便是继续与大宋重申旧好,鄯阐府对大宋西南的依赖,小高相公在此次平叛活动中看了个门清。
  四通商号和二林部,这次提供粮食和军器,也发了一大笔战争财。
  得知苏油回京,小高相公第一件事便是请苏油来使馆见面。
  发现阿囤弥居然在使馆中,苏油不由得有些吃惊:“姐姐你怎么混进来的?”
  小高相公笑道:“阿弥是我的弓弩顾问,怎么不行?”
  “行,怎么不行。”苏油对高智升躬身施礼:“得闻贤兄灭叛乱,扶王室,大理国王裂土封侯,油敢为贤兄敬贺。”
  高智升也躬身还礼:“得闻贤弟中探花,知夔州,扶危济困,克服强梁,西南夷中声望崇隆,智升敢为贤弟敬贺。”
  阿囤弥撇着嘴:“两个呆子!”
  两人都是哈哈大笑。
  小高相公这里就用不着谦虚了,两人一个比一个会吹逼,你敢说你杀得血赤雪山,我就敢说我杀得横尸断流;你敢说天兵浩荡所过平灭,我就敢说神佛庇佑不伤一人,反正都是知道对方不信的,说个好玩而已。
  阿囤弥都听傻了:“西南一共才多少人?再这么吹下去,怕是就剩你们俩了吧?”
  两人这才哈哈大笑收敛,苏油对阿囤弥问道:“姐姐,小侄子可好?”
  阿囤弥笑道:“像他爸爸,小书呆。范先生喜欢得不行,孩子也喜欢范先生。”
  说完又问苏油:“范先生让我来问问你,二林部,有没有归化的可能?”
  苏油说道:“这个还难说,此次夔州熟蛮归化,还不知道朝廷是个什么态度。”
  阿囤弥说道:“范先生说的,二林部如今汉人越来越多,这些人现在是二林部的重要部分。”
  “二林部开矿,农耕,都离不开这些人,但是他们又都是宋地齐民。”
  “如果太多宋民到二林部,可能会引起大宋的不安。”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羁縻州与大宋之间,现在是朝贡关系。如今二林部周边的草市,榷场,朝廷说开就能开,说关就能关,未成定制。”
  “我们与大宋的商品交流,还仅仅限于蜀中,要想继续发展下去,不是一个朝贡体系能够容纳的了。”
  “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归流。让我们成为真正的宋人,只要缴纳了赋税,缴纳行坐两税,就能够交易大宗商品,就能够将自己的物产,卖到吴中,汴梁,甚至陕西河北去。”
  苏油叹气道:“姐姐,我们西南人,现在在朝中还说不上话,如果想成为大宋齐民,可能会付出较大的代价,要不,再缓缓?”
  阿囤弥就有些失望。
  苏油说道:“慢慢一步步来吧,先看看能不能解决销售问题。没理由二林铁器那么好的产品,大宋会视而不见。”
  阿囤弥叹了口气:“弟弟你都如此说了,看来只得如此。”
  正旦大朝会,第一天是大朝觐,第二天诸国使臣诣大相国寺烧香,第三天有一项活动,各国使团诣南御苑射弓。
  朝延也选派能射武臣伴射,同时还要赐宴,最好玩的是,老百姓可以围观喝彩。
  御苑箭场上,前方五十步,立了十多个箭垛子。
  使节大多数用的是弩。
  不过辽国,西夏使节,身前也摆放着硬弓。
  如今辽国和西夏冲突激烈。
  西夏如今的国主,是李谅祚,如今十六岁,算一位“进取”的君主。
  李谅祚生母没藏黑云,本来是李元昊重臣野利遇乞的妻子,后来野利遇乞被李元昊赐死,没藏氏出家为尼。
  李元昊寻访野利氏的家口时,将没藏氏迎入宫中与之私通,被野利王后发现,令其到戒坛寺出家为尼,赐号没藏大师。
  但是李元昊被没藏氏迷得不行,经常到寺中幽会。
  天授礼法延祚十年,大宋庆历七年,没藏氏在跟从李元昊打猎时生下李谅祚。
  由于是私生子,李谅祚从小养在其舅舅没藏讹庞家。
  没藏讹庞因此得到李元昊信任,逐渐掌握西夏国政。
  为了保住取得更大的权势,没藏氏兄妹开始策划扳倒太子宁令哥,改立李谅祚为皇太子的阴谋。
  一番操作之后,野利王后失宠被废。
  李元昊为太子宁令哥纳妻,结果因其貌美,色狼公公将儿媳妇留下自己享用了。
  宁令哥怒不可遏,又惊心自己的处境,前往宫中以图弑父自立,争斗中李元昊被削掉了鼻子,失血惨痛身亡。
  没藏兄妹怎会错过这等好机会,宁令哥为没藏讹庞诛杀,然后出生仅十一个月的李谅祚被拥立为国主,没藏氏被尊为太后。
  从此西夏就落入了后党专权的怪圈里边,直到灭国。
  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鸡毛
  李谅祚年幼,没藏太后摄政。
  太后之兄没藏讹庞自任相,总揽朝政。
  大宋很快对李谅祚进行册封,但是辽却不愿意,因为辽兴宗耶律宗真还咬着牙准备报仇呢。
  之前辽兴宗耶律宗真十万大军征西夏,本来想着捡一个大便宜,结果被当时最强军事首领李元昊杀得狼狈奔逃,差点成为阶下囚。
  辽势上升的勃勃势头,在这一战里被李元昊活活打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