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苏厨> 苏厨 第412节

苏厨 第412节

  邓绾上书:“奉陛下诏,查核各地举青苗法不力的官员。经过调查,判亳州富弼,批评蒙城官吏给百姓常平钱谷,加罪给县吏,重笞他们;又遣人持小札送去诸县,命令他们不得按照提举司的文牒施行;本州佥判、管勾官徐公衮,也作书告谕诸县,使勿奉行诏令。请求陛下穷治他们。”
  赵顼大怒,下诏让亳州推勘院调查此案,最后将调查结果,以及对相关官员的处罚上报中央。
  富弼上奏,表示这事情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跟其它官员没有关系,要追究,请朝廷追究自己一个人的罪行。
  同时毫不客气的指出,青苗一事,天下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说得再好听,也不能洗刷其虐民聚敛的本质!
  紧跟着,另一件事情突然爆发,京郊东明等县百姓千馀人,突入王安石私第!
  上千老百姓冲击宰相私宅,这绝对是大事件!
  而这是不是旧党要报复其对自己党魁的迫害,苏油认为,大概率有些关系。
  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
  御史中丞杨绘经过调查,将事件始末报告给赵顼。
  先是东明县数百名老百姓到开封府告状,指出地方官在推行免役法过程中,无端抬高农民户等,很不合理。
  但开封府没有受理这一案件。
  愤怒的群众强行冲入王安石家中,王安石倒是镇静,接见了他们,说宰相府并不知道新法推行中,有抬高户等这样的事情。
  老百姓又到御史台告状,御史台表示这不是他们的职责,但是事后一定调查官员。
  东明县百姓的状词无人受理,最后离开了开封府城。
  王安石奏报赵顼,认为东明县知县贾蕃,是范仲淹女婿,是他不尽力推行免役法,让百姓不明白新法是对他们好,才造成了上访事件的发生。
  于是赵顼下令,追查东明县百姓告状事件。
  提点开封府刑狱赵子几,怨恨贾蕃纵容老百姓到京城告状,罗织了一些罪名,弹劾贾蕃。
  御史中丞杨绘则明确指出赵子几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迎合宰相王安石。
  问题的根本,不在于百姓上访,而是应当查明东明县到底有没有抬高户等的事实,抬高户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免役法到底有没有弊端。
  经过调查,的确有。
  免役法的本意是均役,说到底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然而免役法的基础,是地方政府要有钱,这个钱新法定得很清楚,百姓必须缴纳,除了免役钱,还有宽剩钱。
  免役钱要满足地方役务所需,宽剩钱是为可能的计划外役务做准备。
  推行到现在,却变成了出钱的再出一份钱,出力的也要出钱。
  基本上所有地方,四五等户家庭,一样要缴纳免役钱,这明明就是变相增税。
  于是赵顼亲自批示:赵子几所奏不合理,所以只治贾蕃不奉公守法,随意抬高农民户等之罪,其余罪行一概免予起诉,以示公正。
  但东明县民上诉事件,却引起了一场对免役法的大论战。
  杨绘紧跟着弹劾司农寺曾布,邓绾:“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司农寺不按照诸县已经定好的户等收取免役钱,而是先定出役钱数,令各地县令管认,别造簿籍,要求在农务兴起之前完成。”
  “定户这种事情,本来应该视百姓家产高下,乃得其实。”
  “司农寺先画数,令本县依数定簿,如果钱数过高,各地只能给人户抬等,才能完成定额征收。”
  “这就是事情的本质。判司农寺乃邓绾、曾布,一为知杂,一为都检正,非臣言之,谁敢言者!”
  新任监察御史里行刘挚上疏:“自青苗之议起,而天下始有聚敛之疑。青苗之议未已,而均输之法行;均输之法方扰,而边鄙之谋动;边鄙之祸未艾,而河北之役作;河北之害未平,而助役之事兴。”
  “其议财,则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至政事堂;其征利,则下至于历日而官自鬻之。”
  “推此而往,不可究言。轻用名器,混淆贤否。”
  “忠厚老成者,摈之为无能;侠小儇辩者,取之为可有;”
  “守道忧国者,斥之为流俗;败常害民者,称之为通变。”
  “凡政府谋议经画,独与一掾属决之,然后落笔,同列预闻,反在其后;”
  “故奔走乞丐之人,其门如市。”
  “今西夏之款未入,反侧之兵未安,三边疮痍,流溃未定,河北大旱,诸路大水,民劳财乏,县官减耗。”
  “圣上忧勤念治之时,而政事如此,皆大臣误陛下,而大臣所用者误大臣也!”
  这简直就是扔向新党的匕首投枪。
  王安石气得手脚冰凉,指示知谏院张璪,反驳他!给我狠狠地反驳他!
  张璪说对不起,我认为人家说得有道理,“璪辞不为。”
  判司农寺曾布请为之,既作《十难》,并且弹劾杨绘、刘挚欺诞怀向背。
  赵顼下诏,将其疏交给两人,你们好好给我看看,好好分析利害,学习完后都给我交一篇心得体会!“使各分析以闻。”
  刘挚开心坏了,就怕你不让我说话,奋然曰:“为人臣,岂可压于权势,使天子不知利害之实!”
  即条对所难以伸其说,啪啪啪同样甩出免役法十论,条条鞭挞至骨。
  第一,大宋户籍按资产高低分为五等,但全国各地情况大相径庭,徭役也轻重不一,各地户等比例也颇为悬殊,而国家统一制定役法政策,很显然是行不通的;
  第二,由于各地户等失实,因此新法施行,必须重新登记各户财产,从而确定役钱的多寡;可既然之前已经出现了失实的情况,那现在重新登记就能避免吗?很明显没有具体举措,还是不能;
  第三,本朝户口中上等户少、下等户多,按照原来的规定,上等户徭役负担重,下等户徭役轻。新法规定一律纳助役钱,上等户很容易交纳,但下等户大多十分贫困,这明显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对于下等户是极为不利的;
  第四,新的免役法为了多征收雇役钱,比限比旧法还高,地方上不得不将一些下等户强行抬高成上等户,这对下等户来说不能不是沉重的灾难;
  第五,农民每年收获的丰歉完全靠天,但服徭役的人数是固定不变的,要雇人,就得有钱。
  在歉收年景,助役钱既不能拖延,也不能豁免,这对农人,尤其是荒年中的农人,是很有害的;
  第六,农民每年收入大多是农产品或丝帛,助役钱却规定用现钱交纳,农民必须卖掉农产品才能交纳现钱。而助役钱期限较急,农产品价格必须大幅度降低,方能出售。
  即使役钱可以用农产品代替,但也会有地方多征多派的现象出现;
  第七,我朝两税及科买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已经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就是正常收获的年景,老百姓交纳租赋后已所剩无几。
  免役法推行后还得交纳役钱,这样势必造成农民逃亡或转入客户等等,甚至铤而走险,聚而为盗贼;
  第八,一些奸狡之人,可以钻法律的空子,和地方官勾结,将徭役负担转嫁到他人身上;
  第九,老百姓为国家服徭役往往由各州县差派,上等户差役负担虽然沉重,但最快也得十年才能轮差一次,下等户甚至二十年才能轮差服役一次。
  免役法让这些人一律出钱,年年征收。官府负责召募役人。
  出钱少了,役务推行不了,征收过多,老百姓承受不了,那请问,地方官员,是会先管自己的政绩,还是先顾百姓的死活?
  第十,原来服徭役的都是农民,他们往往都有自己的家产,因而可以尽心尽力地服役。现在改为雇募役人,必然是一些奸巧之辈应募。
  这些人,能一心一意为国效力吗?如何避免盗窃国家财产,愚弄官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呢?
  最后讽刺赵顼:“我本来是御史,采士民之说以闻,是我的正职。如今陛下却要我待罪,还要遽令我分析利弊,这本来不在我职业范围。”
  “不过既然陛下都这样说了,那我也就简单分析分析,无乃辱陛下耳目之任!”
  赵顼拿到这个都傻了,老子叫你写心得体会,是给你台阶往下走,不是叫你蹬鼻子上脸的!不报。
  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
  欧阳修如今正守青州,也同样上疏请止散青苗钱,王安石愈加厌恶他,于是欧阳修连续上疏请求致仕。
  欧阳修才六十,离正常请致仕还有十年,冯京请留之,王安石说道:“修善附流俗,以韩琦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何用!”
  甲子,知蔡州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
  很快,富弼的罪行也明确了,坐沮格青苗,落使相,以左仆射徙判汝州。
  王安石还嫌罪名太轻:“富弼方责,犹不失富贵。鲧以方命殛,共工以象恭流。弼兼二罪,止夺使相,何由沮奸!”
  这里有两个典故。
  《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龙以入于羽渊。”
  《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孔传:“言共工貌象恭敬,而心傲狠若漫天。”南朝徐陵《陈公九锡文》中有句:“象恭无赦,干纪必诛。”
  意思是富弼起码也该来个流放才行,就算一刀砍了,那也是他罪有应得。
  这就太过分了,赵顼当然不会同意。
  开什么玩笑,因为这样就敢诛杀口碑出众的三朝元老,两宫太后就敢直接请家法废皇帝信不信!
  富弼上书谢罪:“新法这玩意儿,我实在看不懂,只要臣还当着地方官,新法就不能在我治下施行。我请求回洛阳养病。”
  赵顼同意了。
  从亳州回老家的路上,富弼经过应天,对判府张方平叹息道:“人固难知。”
  当年推荐王安石进中枢,富弼也是一大力量,两人交情在那时候是相当的密切。
  张方平笑了:“你是说王安石?他算什么难知者!当年我知皇佑贡举,有人称赞他的文学,我辟以考校。”
  “结果他一到来,院中之事皆欲纷更。于是我恶其为人,檄之使出,从此再不同他说话。”
  富弼面有愧色。
  这等大事,苏油当然不能幸免地卷入其中,否则一言不发,就失了侍从之道。
  虽然远在陕西,也是侍从,天章阁学士的身份背着,举国沸沸扬扬,他必须说话。
  于是苏油也上了一道奏章,将青苗法,保甲法夸得天花乱坠。
  陛下,青苗法好啊!去年陕西接到中央命令,臣治下虽然属于边疆地区,可以缓行青苗之法,但是在陕北安定之后,出现了大量的荒地,因此臣也冒昧地施行了,以期和中央保持一致。
  虽然和朝廷要求的试行方法有些不同,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毕竟陕西财源,广惠仓拿去做了发运司买粮的本钱,解盐拿去做了开发荆湖的本钱,就剩下一个常平仓,要保证军民所用,臣可不敢乱动。
  幸好官家太后仁德,给了微臣六十万贯青苗钱,效果果然立竿见影。
  如今陕西进入瓜果丰产期,接下来就该收麦,陕北十二万户家庭,近六十万人口,将脱离贫苦,成为光荣的五等户。
  良性循环已经开始,明年,这些人口就可以有积蓄了,他们会升为四等户,而新的五等户,又会得到接济的土地,种子,耕牛。
  臣的陕西五年脱贫计划,十年恢复计划,现在是越来越有把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