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苏厨> 苏厨 第466节

苏厨 第466节

  熙宁六年春节,汴京城里的百姓日子是快活而兴奋的。
  汴京城码头上,大钟塔顶的红绸终于取了下来,与皇佑元年用褐色琉璃砖建造的北门开宝寺铁塔不同,大钟塔因为是水泥预制件搭建的,除了大钟上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大圆盘,通体成灰白色。
  与铁塔这称呼相对应,市民们称呼其为锡塔。
  颜色也的确像氧化后的锡。
  同一天,汴京城里卖开了一种《时报》,据说是中书和学士院翰林院,还有国子监太学合办的,十五文一张。
  第一页上就是皇帝陛下给全国人民的新春诏书,听坊间秀才们摇头晃脑地边赞叹边讲解,方知是陛下给万民贺新春呢,反正吉祥话无数,同时鼓励居民们安居乐业,种地养蚕,力争将日子越过越好。
  下边是中书的文告,王安石亲笔撰写,将去年朝廷的政绩夸饰了一通,给新法做了解释,给各种收费做了解释,要求老百姓们理解和支持政府,同时检举揭发推行新法中的不力官员和不当行为,适应新形势新秩序下的新生活,继往开来努力奋进。
  再往下是各路外官给皇帝陛下的贺表,分别是苏油的,王韶的,章惇的,三人都是文采斐然政绩突出,光看报纸的内容,所有人都会认为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接着是礼部的文章,讲的是蕃夷顺服八方来朝,态度是多么的谦卑,贡物是多么的丰富,陛下决定于初六开放玉津园,里边有诸多新鲜物事海外奇珍,供市民们参观。
  然后是汴京城里出名的文人士子的新文章,新诗词,这个最让百姓们气恼。
  王雱王衙内的排名,竟然在大苏的前头,这你能忍?!毫无例外地招惹来一片骂声。
  皇室成员也有文章,赵宗佑,汴京人最喜欢的十八岁的节度使,写了一篇好玩的东西,还有一个圆盘图示,标注得清晰明白,原来是教大家怎么听锡塔上的大钟报点儿,怎么学会看上边的时点。
  其实大家伙儿已经会了,不过子正卯初什么的好像有些复杂,响一下就是一点,响两下就是两点,这种简单易理解的说法,在市井里反倒是更受欢迎。
  这也导致了开封府冲撞事件的突然频发,因为好多人不是低头看手里的报纸就是看高高的大钟,然后一不留神就撞到了一起。
  正月初六,鉴于前世长假期间旅游景点拥挤程度的阴影,苏油加派了大量的人手,维持玉津园的治安。
  结果如其所料,用人山人海都不足以形容其热闹程度。
  养于玉津园的动物有天竺狻猊,就是狮子;驺虞,就是老虎;神羊,就是廌鹿;灵犀;麒麟,就是印度犀,长颈鹿;交趾驯象;独峰驼;孔雀;白鹇……
  其中光大象就有四十六头之多!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其实是异化白化的动物,比如独角羊,白鹿,白驼……
  然后还有一所新建的设施,名为“标本馆”。
  刚进门就被吓尿的不是一个两个,因为门口处就是作势欲扑的两头巨熊!
  等看到馆内工作人员讥笑的表情,定下神来方才发现,原来是死物!
  死物做的跟活物一般,熊嘴里边的大白牙,红舌头,还有那准备择人而噬的眼神!到底是哪个坏种想出来的?!进门先摆俩灵猿献果仙鹤迎宾不好?!
  然后是猛虎,原来老虎都分好些种,还有豹子,豹子的种类更多,一路走下来,开眼了,真开眼了。
  之后有各种鸟类,多得数都数不清,还有各种看着就渗人的蛇,大鳄鱼……
  一路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最让人感到新奇水族馆。
  都是海里的水族,一种名叫砗磲的大贝壳,里边圆鼓鼓的据说是珍珠,拳头大的珍珠!
  还有艳丽的珊瑚树,据说比石崇的那棵都要高。
  还有海龟,玳瑁,原来海龟和玳瑁还不一样。
  还有大大小小的贝壳,漂亮得如同珍宝一般,不对,听说本身就是珍宝。
  还有好些据说就是纯粹的雕塑,假货,但是做得跟真的一样,大小据说也是按照真的大小做的。
  其中有一只红色的八只带吸盘大触手的怪物,正在将一艘木船搅成两截。
  还有一处巨大的海底世界壁画,上边除了鱼汴京人认识,其余大多数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出口,参观者这才发现,不知不觉走了大半天!
  出口处的头顶,是一副巨大海兽的骨架,然后介绍上说这不是鱼,而是——鲸!
  从鲸的尾巴,走到嘴巴,整整走了十五步!
  原来庄子说的吞舟之鱼,真的有!不是夸张!不是夸张!
  不过就是有一点不好,管理人员不停地催促赶路,一路过来走马观花,等到看完回想一下,好像就门口的大黑熊,老虎豹子,大章鱼,大鲸鱼骨头这几样了。
  这回去可怎么吹牛?!估计人人都记得这几样,靠,不行明天还得来一回!
  整个标本馆,都是苏油给皇家小学准备的礼物,如今对外公开,给不同的人的震撼,当然是不一样的。
  很多读书人,想到了杨侃的《皇畿赋》。
  “别有景象仙岛,园名玉津。珍果献夏,奇花进春,百亭千榭,林间水滨。
  珍禽贡兮何方?怪兽来兮何乡?
  郊薮既乐,山林是忘。则有麒麟含仁,驺虞知义;神羊一角之祥,灵犀三蹄之瑞;狻猊来于天竺,驯象贡于交趾;孔雀翡翠,白鹇素雉,怀笼暮归,呼侣晓去。
  何毛羽之多奇,罄竹素而莫纪也!”
  然后想到了其中的“地既成于上田,人不趋于末利。桑成阴而春繁,枣结实而秋美。”
  想到了“问中牟之耆民,叹鲁恭之仁宰。何三异之善政,有千年之遗爱?”
  第六百八十九章 国家预算
  中牟地处宋皇室西行巩县,拜祭皇陵时的必经之路,如今正在大造卫星城。
  每当皇室途经中牟祭祀宋陵,都要以上公之礼,顺路瞻拜汉代中牟县令鲁恭的祠庙。
  据《后汉书·鲁恭传》讲,建初七年,陈留郡其他地方,发生虫害伤害庄稼,即使中牟的地和别县的土地犬牙交错,但虫害并不伤害中牟县的庄稼。
  河南尹袁安觉得不可信,派人去调查。
  鲁恭亲自陪同官员到地头考察,走累坐在桑树下休息。
  有一只野鸡飞过,正好旁边有个小孩,去调查的官员问小孩:“你怎么不去抓野鸡呢?”
  小孩回答:“现在是野鸡孵化、喂养小野鸡的季节,不能抓。”
  官员起身和鲁恭告别:“我之所以来此,是想调查你怎么当官的。闻虫害不伤害你县的庄稼,似乎禽兽、害虫也受到‘教化’。”
  “教化”禽兽和害虫,当然是不可信的,苏油觉得即便真发生这样的现象,也大概率是保护良好生态的结果。
  宋室借尊崇“鲁恭之仁”,发挥一番,标榜皇帝盛德而已。
  但是苏油的“善政”,也的确启发了不少的有识之士的思考,让他们就像看到海洋馆那般,眼前一亮。
  春节期间的玉津园,日接待游客上万人,一个月下来,收入四万贯。
  赵顼亲口一百文一人的观赏费,明显低估了汴京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过将大朝会的开销赚了回来,赵顼为自己的英明决策感到非常开心。
  但是赵顼赚得不是最多的。
  苏油在玉津园后门开设了小吃一条街,在这条街上,人均消费可不止一百文这个数。
  赚到钱的,是车马行,保甲户,小商贩……
  道路修好了,车马提速了,舒适了,来玉津园的人,除了汴京人,还有中牟,尉氏,东明,陈留……
  开封府收取市场管理费,公屋租金,都不老少。
  就连汴京城里侍女们最感谢的公共厕所,上厕所收一笔,卖粪收一笔,都是不少的进账。
  说到这里苏油就忍不住腹诽,汴京城公屋的租金,给赵顼按照惯例,减免了三天,这笔钱可不小!
  痛并快乐着,一个月下来大事没有,但是也够苏油忙活的。
  人多了事情就多,打架斗殴的,喝醉趟大街上的,各种丢东西的,各种丢人的……
  真的是丢人,丢媳妇的,丢老公的,丢爹妈小孩的……
  郑州的鞭炮越做越响,礼花越放越高,就连元夜观灯,赵顼点名要苏油陪同,都被苏油坚决拒绝——臣要以身作则,在汴京城头火铺望楼上蹲点,防备火情。
  整个汴京城,说白了就是一大堆架好的木头,这特么太吓人了!
  提心吊胆地过了十五,又该打春牛祭龙王驱旱魃乞水等一系列活动了。
  本来苏油想让梁彦明代劳的,结果老百姓们不乐意了,苏油又只好贴出大字报“辟谣”,说开封府从来没有这种考虑,农事乃天下首重之务,苏少保肯定会亲力亲为。
  正月二十,开封府前头释放的少年们,被父兄们押着重新回到了府衙。
  一个不少,不用怀疑,这又将成为一项传说。
  苏油这次终于出面了,好生劝慰了少年们不要啃老,将他们分派到军巡院当临时工,平日里巡行视察,维持治安卫生,打探消息,了解市民疾苦和迫切需求,能不能解决先不说,发现问题就必须汇报。
  到此,苏油将汴京城的消息网建设完备,这帮少年,就是用来监督市井胥吏,防止他们欺压百姓的。
  元月未尽,苏油便开始上班了。
  除了督促灌溉,还要准备鼓励耕种棉花。
  开封府年前调整了农业生产品种,让拥有水浇地的百姓们种冬麦。
  冬麦的播种期是十月,收获期是四五月,如此可以接小麦茬或在小麦行中套种棉花,播种期为四月下旬五月上旬,采摘期都在九月,可以保证不空地。
  不过这样弄就得施肥,而且第二年就得换种豆子油菜,或者直接休耕。
  今年的旱情已经有了苗头,故老相传,开封府要在往年遇到今年的气候,那就算完蛋了,起码减产一半,常平仓都得开仓放粮。
  可今年居然还好,新渠旧渠,被苏油大力修整一直没断,靠水车之力,硬是给扛住了。有农户竟然偷偷在家里给苏油立起了生祠。
  天子脚下,严禁此类的封建迷信,苏油发文给各县衙门,组织教育,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快老百姓们将苏油的名字换成了龙王三太子,这下就是苏油都没有办法了。
  特么百姓们祭祀的龙王三太子竟然是泾河龙王三太子,离汴京城上千里!
  民间传说泾河龙王是小苏少保的铁哥们,天下水族是一家,所以泾河龙王给水族们打完招呼后,有小苏少保的地方,就不会闹水旱灾。
  所以拜谁都是一样的。
  苏油接到下头的奏报,也不由得哭笑不得,特么这股聪明劲儿,用到努力发展生产上多好!
  汴京扛得住,河北就有些危险,从去年秋天开始出蝗,然后从秋天到现在,没有下过雨!春播已经迫不及待,墒情却不行!
  京中各路议论纷纷,苏油严控司天监,不许胡乱言论。
  熙宁五年那一回,司天监灵台郎亢瑛言:“天久阴,星失度,宜罢免王安石。”赵顼害怕得不行,“以瑛状付中书。”
  王安石对付政敌的手段,一般就是外放,处理方法还不算激烈。
  唯独那一次,“遂谒告,诏刺配英州牢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