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苏厨> 苏厨 第628节

苏厨 第628节

  王珪最忌惮的人就是苏轼,因为如果说苏油和自己,还算术业各有专攻的话,苏轼,那就真的是能够全方位代替自己的人才,不由得关心:“苏轼有何问题?”
  蔡确却没有直接回答,只成竹在胸地说道:“御史中丞李定,因苏颂拒不草拟他任监察御史里行诏书,因苏轼写诗讽刺他不守孝行,如今正在搜求证据,准备弹劾两人。”
  “时机很重要,只要我们在苏油离开交趾的时候发动,待他抵达汴京时,舆情达到最高峰,到时候,苏油他能如何动作?”
  “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不袖手旁观,要不积极营救。”
  “如果其选择营救,那就是徇私干法;如果其选择旁观,那么就是冷漠无亲。”
  王珪有些着急:“持正你失了计较,以苏油之功,万里回朝,陛下那里怎么都要宽容一二。还不如趁他远在交趾,鞭长莫及的时候料理明白。”
  蔡确摇头:“此举一石,可得三鸟。但是对相公来说,中得苏颂,苏轼,皆是副车;而中得苏油,方是根本啊……”
  这么好的事情,还能不脏自己的手,王珪当然是乐意的,一时间更加患得患失起来:“可还是那句话,要是陛下那里……”
  蔡确笑道:“相公啊,你这就是当局者迷了。”
  “陛下那里,肯定是会宽容,但我们搞苏油,本就不是想让他在陛下那里失宠。”
  王珪觉得这简直匪夷所思:“不是这个,那却是为何?”
  蔡确冷笑:“陛下什么态度不重要,因为他苏明润,从来就不是倚仗恩宠立身。”
  “他的立身之本,是政绩,更是名声!”
  “然而等到事情发作,他徇私干法,或者冷血无亲的污名,总是难逃其一!”
  “这就和他一向大公无私,仁性天生的形象相悖。这就说明他过去的一切,都是假仁假义,矫饰做作!”
  “到时候,台谏便能弹劾他外饰宽和仁行,而内怀操莽枭性!”
  “只要苏明润污毁了名节,暴露了本性,破了他的重名!呵呵呵,再要想在朝堂呼风唤雨,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陛下宽容不宽容,对我们而言,又有什么区别呢?”
  妙啊!王珪心意暗动,脑补出了更多情节,等到苏油灰头土脸之际,自己再出手将他捞出来,到时候苏油就只能依附于自己。
  自己地位巩固不说,还能得一强援!
  现在的问题,就是苏颂和苏轼的罪名,到底有多严重。
  想到这里,王珪问道:“弹劾他们,有把握吗?”
  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视
  蔡确笑道:“苏颂一开始详查细究,这才爆出陈世儒这桩大案,而其后却整整拖了半年!”
  “陛下托人传话,亲自嘱咐,都不能速结,相公你告诉我,还会是什么原因?”
  “至于苏轼,证据还是苏油的得力干将沈存中送到御史台手上的。”
  “自外放以来,苏轼对新法、对王相公、对陛下,多有怨言,见于词章。”
  “当年沈存中抚两浙灾伤,陛下让其收录苏轼诗文以献,其中就有苗头,沈存中上奏之时还特意勾画了出来。”
  “这几年苏轼倚仗文名嚣张跋扈,与朝中同党往来,行文里边更是讪渎谩骂,祸心愈炽。”
  王珪开心了,白纸黑字,众口相传,这个跑都跑不掉,不过还是有些担忧:“攀扯不要太多。”
  蔡确拱手,意味深长地说道:“相公不用提防我,因为此事,无需你我插手。”
  王珪一下子傻了,老子不插手那是理所应当,你是御史中丞,你不插手,这事情还怎么弄?!
  蔡确笑道:“寿昌寻母,苏轼歌之,其中有‘此事今无古或闻’和‘西河郡守谁复讥’两句。”
  “后句用了吴起母死不归的典故。李定以为讽己,恨之切骨。”
  “舒亶,任职翰林时因‘自盗为赃’而被朝廷惩罚,声名狼藉。后因张商英提拔而上位,却又利用其对他的信任出卖之,乃见机而作的反复小人。”
  “张璪,原是苏轼的进士同年,两人入仕后又在凤翔同事两年,交游颇密。”
  “介甫公用之,初事而后反,言纳钱免役法、武学、经营东南盐法不当。”
  “而介甫公去后,又媚附吕惠卿,再得进用。乃劾参知政事冯京与郑侠沟通,致冯京遭贬。”
  “听闻他最近正在与相公你书信往来?此人能探情变节,左右从顺,各得欢心。相公,可用之而不可不防啊……”
  王珪脸上顿时变色:“没有此事!”
  蔡确笑道:“没有当然最好,我就是提醒相公,不要留下字迹,如吕惠卿反介甫公的教训,可谓深刻。”
  王珪的脸色顿时有些发白。
  蔡确说道:“亲自经手这么多案子,此事再由我来举领,反而缺乏说服力。”
  “不如将位置腾出来,虚位诱之。”
  “此三人必定纷纷效进,之后,就不劳相公操心了……”
  蔡确笑眯眯的拱着手:“此次发动,时机至为关键,因此需要我前期压着。等苏油离开交趾,相公再将我移走,三人必定反弹。”
  “我们大可以摘清干系,无需参与而坐收成利。相公,还有比这更便利的法子吗?”
  这话意思说起来隐晦,其实一点都不隐晦,王珪明白了,蔡确是想借此要官!
  御史中丞,也是四入头!
  要腾出这个位置,就要把蔡确移走,移到哪里?难道还能外放?
  蔡确的意思,当然是要参知政事之职!
  王珪心思换来换去,还有些拿不定主意:“持正且去,容老夫思谋。”
  蔡确也不勉强,恭恭敬敬施了礼,潇洒地离开了。
  他心里笃定得很,苏油要入京,王珪一人难抗,就必须引援。
  自己替他扳倒吴充,已经展现了能力和态度,可以说是王珪现在的最佳选择。
  献上此计,王珪只要是有心,那就必然入彀,必然选择自己。
  王珪毕竟心胸狭窄,而且也不是特别优秀。
  被嫉妒蒙蔽了双眼,对苏轼的忌惮竟然比苏油还大,足见不是什么成熟的政治家。
  自己的能力,正是他所需要的,理论上说,苏油入朝之后,两相制衡,也便于王珪这个首相“驾驭”。
  所以蔡确根本不需要王珪确定的答复,形势所迫,王禹玉,呵呵呵……他不得不为!
  入朝四年而至参政啊,这个晋升速度,大概已经刷新大宋政坛的记录了。
  蔡确对自己的这番操作,非常得意。
  ……
  新科进士的事情传到交趾,交趾的群臣彻底放下心来,对大宋的忠诚度刷新到了新高。
  金殿释杨莳,陛下亲送衣冠,赐宴敬酒,还写诗命其陪和,这就是彻底洗白了《露布》的罪行。
  这样的皇帝不效力,天底下还有什么皇帝值得效力?
  趁此机会,苏油和李道成开始了第三届公务员培训班,这次的范围,扩大到了金瓯路和日南路。
  培训班是李道成在主持,而苏油则深入基层,去三州视察去了。
  占城的地形就像一串香肠,一个州一个州的串接在一起,一个个访问过去就行了。
  局面还不是太安定,任何一项政治制度的改变,都存在反对者。
  因此苏油这次带上了石薇,曹南,程岳,打出了旗牌,仪仗,还有五百人的新军随行警跸。
  三州官员来到地哩州边界相迎。
  奉炎军大部已经解散归农,留下部分精锐,经过木依和平正盛训练之后,与少量的占城原属王军和诃黎降军一起,组成了新的军队。
  州军的人数很少,一州七百人而已。
  张令从穿着红色的大宋五品官服迎上:“下官张令从,见过少保。”
  苏油远远就下得马来:“此后与张世兄同殿为臣,不用如此客气。族谱可上好了?”
  张令从笑道:“已令四儿将本宗族谱送去漳州了。认祖归宗的大恩德,一直没能当面与少保道谢,下官惶愧得很。”
  苏油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今安定了下来,还是需要早择妻室,开枝散叶才行。”
  张令从铁打的汉子,也不禁脑门冒汗:“是是……”
  苏油这才问道:“黄时中呢?”
  一个年轻人上前:“下官黄时中,见过少保。少保为先君撰写的墓志,合族褒荣,备感厚恩。”
  苏油说道:“汝父为民请命,横身抗暴,他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福祉,而是为了布政州,金瓯路,甚至是为了整个占城全体人民的福祉而牺牲的。”
  “这些人里,有远海而来的宋人,有原来留下的交趾人,有本土的占人。”
  “因此你父亲的牺牲,不是为了一身一族,而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里说得很明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令父是为了所有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重于泰山。朝廷才不吝追封,泽及子弟。”
  “你要继承你令父的思想,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谋取丰足的生活,庶几可以慰藉祖志。”
  黄时中连连称是。
  黄牧其实就是一个商贾,但是苏油的墓志铭中,将之塑造成了一个现代的切·格瓦拉式的人物,富含国际主义精神,有救他国人民于水火的责任心,捧到了很高的位置上。
  不言而喻,这也是实际宣传的需要。
  除了黄牧,三州还有一个道德标杆。
  李福全,红泥湾战役之后加入了张令从奉炎军的弓箭社首,之后一直负责军队后勤,组织民壮,是奉炎军中萧何一样的人物。
  但是占城归宋之后,李福全辞谢了大宋任命的一切官职,重新回村种地去了。
  用他的话说,是自己本来就是一介农夫,被诃黎逼得造反,那是没有办法。
  如今天下太平,自己也有了宋人的正式身份,已经很满足了。
  自己又不会舞文弄墨写文章,赶车运粮在行,当官那是真当不了,回家种地,才是自己的本份。
  与李福全一起返回龙头村的,还有很多当时一起起事的村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