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苏厨> 苏厨 第1041节

苏厨 第1041节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
  “哟哟哟……”两人是互怼惯了的,王胖子立刻还击:“当年我说司徒一定会一战平灭西夏,是谁连输两回关扑来着?现在知道司徒的好了……”
  “老子跟你这粗人说不清!”李学究顿时臊得满脸通红,脏话都出来了。
  张珏笑着制止了两个活宝:“如此说来,朝中近日倒是清谧,与司马相公在日不同?”
  李学究叹了口气:“说清谧倒也不见得,听说七日一会,那也吵翻天。”
  张珏有些想不明白:“那意见不一,却如何决断?”
  李学究说道:“司徒说陛下聪睿,早想出了解决办法,那就照着来。”
  “第一是所举政见要有数据为实证,而且要包含全局,不能以偏概全。”
  “第二是就事论事,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不能动辄以忠奸黑白君子小人攻伐异己。”
  “第三是如果意见实在统一不了,那就暂不实施,每项举措,须得三分之二多数皆认可,方可施行,否则暂不更张,继续研究。”
  “第四是与会者都要确认记录,并签署姓名,以免反复。”
  “第五是一旦决议形成,即便是当时会上的反对者也要严格执行,这叫少数者服从多数。”
  “司徒说这些都是从陛下役法调查里边得出来的经验,在朝堂试行了一个多月,虽然在都堂上吵吵嚷嚷,但是出得都堂,皆令行禁止。”
  “听说太皇太后很高兴,准备著为永制。”
  王胖子又开始歪楼:“所以说咱们官家真是不错,到底继承了神宗皇帝血脉,我大宋眼看着又要得一位千古明君!”
  “就程夫子泥古不化,见到陛下喜欢穿戎装都要劝谏,要他多近儒臣。难道我朝开南海平西夏逐青唐的,就不是儒臣?!”
  “还是司徒说得好,君子文武兼姿,德才兼备,以待时任也。子路子贡宰我都是孔子门徒,却也是照样驱驾战车身先士卒。故士无分文武,只看国家需要,扁罐少爷,就是例子!”
  李学究骂道:“说着说着就歪到别题上去了。”
  从碟子里夹了一块酥肉:“不过说得也对,当年司马公居独乐园,有园丁吕大,性愚而鲠,公以直名之。”
  “夏月游人入园,微有所得,持十千白公,公麾之使去。”
  “后几日,自建一井亭。公问之,直以十千为对,复曰:‘端明要作好人,直如何不作好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个道理了。”
  时报如今正在连载《司马温公行状》,《富韩公行状》,《王荆公行状》,《韩魏公行状》,将近朝已逝的名臣的轶事予以刊载,引发风潮,报纸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是晏几道的主意,如今他也回到了京城,成了《时报》高薪聘请的总编。
  搬家的时候全是书,从杭州到汴京,整整拉了五船,其妻厌之,谓之“乞儿搬碗”。
  晏几道大笑,作诗“生计惟兹碗,搬擎岂惮劳”以戏。
  不过其实晏几道不缺钱,现在已成了报业大佬,苏轼曾经通过黄庭坚递话,想要见一见他,都被晏小山拒绝,理由是:“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程颐泥古不化,判国子监后,要求取消考试,认为大家努力争第一,是大违“君子之道”。
  《时报》是国子监官办,程颐大力删削了诗词歌赋杂谈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改成了经史子集加自己的评论,广告这些充满铜臭的东西,与华夏思想精华并列一处,更是想都不要想,让汴京百姓非常讨厌,导致时报都出现了亏损。
  张敦礼请求将《时报》从国子监独立出来,又向高滔滔推荐晏几道做总编,晏小山随便玩了几个花活,就让《时报》销量屡创新高,连高滔滔都称赞不已。
  因此汴京城中小老百姓,也知道不少朝中大臣故事。
  张珏算是领教了京城百姓扯政治闲篇儿的本事,笑道:“小山先生清高有余,须知生计也是要顾的,比如我们此次回京,还携有家眷,也不知道京中如今房屋行情怎么样?”
  王胖子挺热心:“京中寸土寸金,还是贵,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哦?愿闻其详。”张珏赶紧打听。
  王胖子说道:“之前司徒有奏,蠲天下盐井官溪钱。并乞府界三路保甲人户五等以下,地土不及二十亩者,许请迁宽地。”
  张珏问道:“迁去何方?”
  “河套,河北。河套地广人稀,种谔上奏请迁军队屯田,于是有司徒此奏。过去就按丁授亩,比我朝太祖旧制,一丁五十亩。”
  “而京畿旧地,悉归于官,在店宅务挂牌,许人租佃。”
  “我看官人一行也不差那份租钱,不妨就去申请几十亩官田,随便种些东西,关键是把屋基拿下,改成庄子,不就安顿下家眷了?”
  张珏有些意动:“离京城远吗?”
  王胖子说道:“不远不近,就在中牟、陈留与开封之间,大约四五十里吧,不过如今交通便利,车马出城后也就一个大时。”
  “不过据说那地不会卖只会租,不是永业,但是给官人们应急,却比在城中置办屋宇来得划算。”
  李学究点头:“王胖子这主意靠谱,虽然不在京城,稍有不便,但是价钱便宜。”
  “苏舍人妻家豪富,就他想要在京城里置办一处院子,都足足等了半年,上月才拿下来,花了整整九千贯。”
  “我见你们人口众多,要在京城办房产,那可不是个小数,花这么多钱,都不如放银行吃利息了。”
  王胖子说道:“不过几位都是读书的人家,陈留这边铜臭熏天,不若置办到西面,中牟和开封之间去找。”
  “中牟有京师大学堂,听说那里汇集了天下图书,大苏夫子提举文学院,小苏夫子帮李夫子提举经哲学院,连司徒的老师唐夫子都在那里,几位要去了那边,可长学问哩。”
  这下舒成都来了兴趣:“大苏夫子是子瞻学士,唐夫子应该就是鲁国先生,不过这小苏夫子和李夫子却是谁?”
  王胖子眨巴眨巴眼睛:“这个,这个我也是听来的囫囵,我……我就知道个大苏夫子。”
  李学究哈哈大笑:“小苏夫子就是苏迨苏仲豫,大苏夫子二公子,横渠山长关门的高足。李夫子是潏水先生李复李履中,嵩阳书院原来的山长。”
  张珏顿时悚然:“这是要大兴理学啊……”
  王胖子美滋滋地说道:“咱老百姓不懂学问,不过听说司徒的书官家和太皇太后都在读,别的不说,天理人情四个字,咱觉得听着没毛病,挺得劲儿的。”
  李学究不禁翻起了白眼:“这四个字是绝大文章,怕不是你王胖子想的那样!”
  王胖子朝自己碗里添了块肉片:“诶,古往今来道理那么多,可咱都不知道哇?起码这四个字让咱升斗小民都说得出来!这就是真道理!”
  众人都是大笑,张珏点头,端起酒来:“王兄这话也是真道理,我再敬二位一杯。”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发展纲要
  九月,大宋各地秋收,统计数据通过各路电报一一送了上来。
  苏油向高滔滔和赵煦呈上了一份奏章,准确说是一本书——《皇宋发展纲要》。
  发展纲要以苏油最早给神宗建议的十件大事为纲,不过这次具体到了操作,每件大事有分作历史回顾,现状分析,未来展望。
  然后根据这些又分了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最后又对短期目标做了三年规划和预算。
  这是一份细致到令人发指的大文件,就拿宋人最关注的教育事业来说,里边统计了全国各地官学与私学的发展历程,目前状况,从小学到国子监的授课内容,包括新出现的慈善小学中学学院的课程编排。
  还统计了全国的识字率,各阶段适龄的应入学人口数量,与现状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
  然后分析了大宋如今各行业的构成,需要用到的学问,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式,其优劣性各在什么地方。
  后面还分析了当前师资力量、生员构成、学校、教材、学费、人才选拔等内容。
  这么多的内容,还仅仅是《发展纲要》里,《教育》一门,《回顾与现状分析》一章中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则是着重于数据分析,阐述国家要发展,落实在学校建设方面,存在哪些具体的缺口。
  而这些需要里边,哪些是近期的,迫切的;哪些是中期的,应该发展却又受现状所限制的;哪些是远期的,可以暂时缓一缓,但是却又值得期待的。
  第三部分才说道该如何一步步的实现短目标,比如学校该成立多少,怎么配置,教材需要哪些,怎么编写,教师的培训和分配,书籍印刷,学校管理机构如何进行计划、指导、监督,该成立什么机构监督,归那个部司管辖,需要耗费多少国家财政等等。
  十件大事,每一件都是按照这样的体例来编纂,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短时间里能够拿出来的东西。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苏油在元丰二年入京与赵顼相谈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除了关于现状有了一些补充,将统计数字重新进行过修改之外,里边的调研内容,肯定经过历年无数次的查改增删。
  也就是说,蜀国公从元丰二年开始,就已经把自己当做储备宰相,开始行动了。
  文彦博、吕公著组织各自的班子挑灯夜读,从六部索要数据,相互对照核实,最终给予了这部《纲要》高度的评价。
  说白了,还是精细纯老三样,但是这个《纲要》里边,充满了一种哲学思维。
  理学的身影,在《纲要》十件事中,无处不在,让人大开眼界!
  这不是纲要,这是著作、文献,是一种管理国家的新型模式!
  它就不该叫《皇宋发展纲要》,它的正确名称,应该叫《理学思想指导下的建国方针》。
  值得庆幸的是,苏油已经用九年时间,做完了统计分析方面的绝大多数事情,现在留给大家的工作,就是一起来拍板——这部纲要,它说得到底对不对,里边提到的事情该不该做,如果该做,那如何做,哪些先哪些后。
  之后就只剩下一个将短期任务模块各自领下去,按部就班加油干的问题。
  花了十天时间给大家消化,之后苏油组织两制上官员,又在都堂展开了急切的讨论,吵成一团。
  最后文彦博怒了,一件件的来,先找出迫切的,最可行的,对大宋立竿见影的!
  十件大事里边,官制改革基本完成,甚至在苏油的干预下,将以前的胥吏也纳入到了官制改革体系当中,甚至可以算是划时代的巨大的进步,已经超过了之前的唐制和之后的明制清制,组织能力算是站到了封建王朝的最高处,但是在苏油眼里,还是过于粗糙。
  不过官制才改革了不久,而且相比后世还有一个重要差别,那就是官员本身的素质短板和官员录用考核体系的短板。
  在这两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目前的官制,就已经是最好的了。
  政治包括司法与行政,这个牵扯实在是太大,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儿,一时半会儿也是艰难。
  至于风气与国格,在前面那些大事儿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就是假大空的东西。
  这就剩下财用,军事,水利,交通,民生,教育六项。
  好在现在大宋不差钱,而且高滔滔给大家做过保证,实在不行还可以掏赵煦这倒霉孩子的压岁钱,因此财用一节暂时不是太急迫。
  交通问题一直在持续改善,目前能将铁路东西干线修完就不错了,至于苏油提出的各州间标准路网干线和南北大运河打造的问题,大家都觉得太花钱了,只能选取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列入三年计划。
  民生也先缓缓,官员们很体贴,认为一下子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太好,口味养刁了不好回头,司马相公一年来的宽政已经很可以了,可以先放放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嘛!
  剩下的三样最迫切,军事、水利、教育。
  而其中,军事和水利都集中在河北,那就再压缩一下,三年之内,振兴河北!欧了!
  苏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大计划被一步步压缩到只剩下这么一丁点,简直哭笑不得,这尼玛还真是大宋风格。
  这不是制度问题,这是工作作风问题!
  于是苏油开始据理力争,跟六部尚书两省侍郎唇枪舌剑,真是一点没当自己是首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