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天启> 第514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

第514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

  兵器局的冶炼技术在收取了一定量的专利费用后,授予给了江西南昌府的进贤铁厂,湖广的兴国铁厂,山东济南府的莱芜铁厂,广东广州府阳山铁厂,陕西巩昌铁厂,山西平阳府富国铁厂共六家。而兵器局自己则有迁安铁厂、滦河铁厂、鞍山铁厂、山东淄川铁厂和南直隶徐州府铁厂。
  除了兵器局自有的五家铁厂,其余的官营铁厂都已经转卖给了民间。在永乐初年,大明一年的铁产量是一千九百五十七万余斤,到了嘉靖年间则达到两亿六千九百二十三万余斤,约合十六万吨。而据户部统计,天启八年,全国民间共出生铁六亿六千万斤,这还是都交了税的数量,而兵器局自有的五家铁厂便产生铁共五亿七千万斤,全国合计有十二亿三千万斤。
  而至于钢产量,原本只有兵器局的五家铁厂加上苏州府铁厂能够出产钢,天启四年总共产钢两亿斤不到,就是全部用来造铁轨也不过勉强造出两千里的铁轨,何况武器制造也需要大量的钢。而技术授权放开后,天启八年便已经达到了三亿两千万斤。
  这样的速度还是让朱由校很不满足,后世的一个镇办钢铁厂的年产量也许都能达到这么多,虽然技术方面有很大差距,但后世刚刚改革开放不久,钢产量就达到了四千万吨,而二零一四年就有了八亿多吨,相当于一万四千多亿斤,四千多倍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技术方面一时半会也没办法赶上来,那就只能从其它方面想办法。继铁厂的税率定为十五税一后,天启八年末,户部将钢厂的税率定为二十税一。
  商人是世界上嗅觉最灵敏的动物,是对钱最敏感的物种,朝廷的税制变化,使得商人们知道,采矿石能够赚钱,但是赚得少,将矿石制成铁,便可以不用交矿石的税钱,这样赚得更多,而如果是将铁炼成钢,那就连铁的税也不用交了,而且手续越多,交的税反而越少。这样的利润,会让多少人动心。
  天启九年一年,钢产量就增长到了五亿四千万斤,而且现在单纯的铁矿厂已经很少了,技术不过关又不想花专利费的,便将铁矿厂炼成生铁卖给其它的大铁厂,大铁厂将铁买来后,专门用来炼钢,当然产量会大增了。
  不过有两点让钢铁厂不大爽,一个是工部的环境保护局,简称环保局,总是要按你厂里的烟囟的数量和大小,收你的环境保护费。不过当他们发现收了他们钱的环保局又让人在他们的钢铁厂附近种树后,倒也不是那么不爽了。
  第二个就是钢铁卖给兵器局时,必须达到兵器局的标准,检查还非常严格。不过当他们连续两年达到标准后,兵器局便会给他们铁轨的规格,让他们直接将钢制成铁轨,检查合格之后加价收购,而税务局会在年终时返还卖出铁轨的三成税款,这倒也让他们觉得,这样其实也挺好的。
  朱由校一直认为,官营是效率最差的选择。根据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的原则,财产公有最后就变成了掌权者的私有,变成了经营者的私有。后世中国的油价比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要高,而世界第一个上万亿资产的国有企业中石油竟然亏损,一公里路要收五角甚至更多的拦路抢劫的国有企业各省的高速竟然基本上都亏损。这亏损到哪里去了,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是,有说理的地方吗?
  所以这一世的大明,朱由校想要尽可能进行地私有化。除了极其特殊的产业,比如银行,交通,能源,军事,烟草等企业,其它的能够私有化的都要私有化。他之所以要将农业合作社加入其它人的股份,便是准备在有朝一日条件成熟后,将它变成私有化企业。
  甚至于象银行,他也准备在国内金融气氛形成后,会放开对银行的限制,准许私人开设银行,当然,到时皇家银行便成为了类似于监管银行的机构。而他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允许民间办报,制定《新闻检查法》,设立管理机构。
  而朱由校的私有化进程,至少在钢铁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效果,这逐年大幅增加的钢产量便是明证。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将铁路修到罗刹国边境也不过是十几年的事。
  兵器局钢铁厂积累了大量的钢轨,却没有足够的人力来修建铁路。镇远总督张千方派了两艘大船,运来了第一批八千名印度人,使得极需人力的铁路部欣喜不已。
  很快,第二批的六千人也运到了天津港,随着一起来的还有一些印度女人,是听说大明的日子好过,来给印度人做饭的。茅元仪对此大为欢迎,因为第一批的印度人在吃饱饭后不久,又开始嫌弃食物不合味口,用印度人来做饭,应该是个很好的办法。
  这些印度女人带来了大量当地的调料,主要是一种叫做咖喱的东西,还有很多其它的香料。饭菜里有浓郁的香气,倒是让铁路部的官员都流下了口水,但看到他们用手抓饭的样子,顿时没有了食欲。
  很快铁路部的官员发现,这些印度妇女不仅仅是来做饭的,还是来做皮肉生意的。官员立刻将此事上报,茅元仪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便去请教徐光启。
  徐光启道:“禁止印度人进入青楼,禁止大明人光顾印度女人,这一点你要确保。其它的事是他们内部的事,没有什么大问题,不影响铁路修建,便不用管它。”
  果阿的中国官员很快就发现仅仅靠果阿的人力来供应国内的铁路修建的话,自己的治下将会没有多少人。于是他用每十天一两银子的“高价”引诱果阿附近的印度人,使得大量的印度人来到果阿,然后坐船来到他们所向往的富裕国度——大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