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清末枭雄> 第五百五十二章 英国人的顾虑

第五百五十二章 英国人的顾虑

  伤亡率高也不是美国内战的特定例子,自从1858年中华帝国率领大规模应用后装步枪以及前装线膛炮后,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强国在短短几年内就是全面普及了后装步枪,但是后装步枪普及的速度太快,很多将领都还没摸索出后装步枪时代的战术。
  因为在这几年里,除了中华帝国比较特殊外,其他国家的陆军战术依旧延续了线列战术,当然也有一些散兵战术,但短时间内并没有成为主流,很多国家的将领们甚至是强烈反对士兵趴着开枪作战,认为这样有损军人的体面和荣誉。
  武器先进了,战术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那就是战争中的伤亡率会大幅度提升。
  历史上米尼步枪刚出现的时候,后装步枪刚出现以及机枪等新式武器刚出现的时候,总是会掀起一番收割生命的浪潮!
  在这个时空的六十年代里,在多场主要的战争里,后装步枪所制造的杀伤都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在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崇无比的前装滑膛火炮已经沦为可有可无的尴尬地步,直接迫使各国开始研发线膛后装野战炮。
  而现在,英法美三国联军的冲锋,就是一场经典的进攻作战,士兵们端着后装步枪,然后排着依旧紧密的队形发起进攻。
  不过他们并没有采用和线列时代的那种齐射模式,而是普遍采用自由射击模式,士兵和士兵之间的间隔也不是和以往的那种人挤人,而是有着一定的间隔空间,只不过这种间隔并不大而已,通常只有五十厘米到一米之间。
  同时他们的线列纵深并不大,只有前后两列,而后方还有一支纵队。
  这种战术可以说是线列时代朝着散兵时代过渡的战术,带有浓厚的线列战术风格,同时也有着散兵战术的一些特征。
  然而不敢是什么战术,但他们敢大摇大摆的直接朝着躲在工事后面的中华军发起冲锋之时,就代表着他们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当一名前线指挥官向前挥下军刀,大喝:“射击!”的时候,防御工事后面的中华军士兵们陆续扣下扳机,然后进行装填,再开枪。
  密集的子弹形成了弹幕扑向了冲锋路上的英法美联军士兵身上!
  瞬间就是击中了冲在最前面的数十名联军士兵,而此刻,英美法联军的冲锋没有停,中华军的火力更没有停。
  连接成片的枪声彷佛大年三十的时候,各家各户接着放鞭炮,片刻也不停歇。
  密集的枪声中,大片大片的英法美联军士兵被击倒,一时间,这个小小的战场上硝烟和血腥味混杂,让人几欲作呕。
  英法美联军的密集冲锋遭到中华军的拦截后,尽管他们的战斗意志非常强盛,但是也无法冲上去中华军防守的阵地。
  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依旧失败了,而这些洋人估计也是知道事不过三的原则,在经过两次的进攻失败后,英法美联军终于是停下了大规模的冲锋。
  而这个时候,联军已经在中华军阵前遗尸三百多具,伤亡可谓是相当之惨重。
  不过各国经过了美国内战的惨烈后,对这种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伤亡比例并不觉得惊讶,要知道美国内战里,交战伤亡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比比皆是,进攻的时候全军覆没的都时有发生。
  进入五六十年代以后,战争的伤亡率是大幅度提高,同样的各国军队对伤亡的承受能力也是得到了提高。
  冷兵器时代,超过百分之十的伤亡率部队基本就得崩溃,前装枪时代的近代,伤亡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也是难以承受。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的后期,部队的伤亡率超过百分之五十是很经常的事。
  而到了一战和二战时期,部队打光了更是常有的事。
  可以说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中期这一段时间里,战争的伤亡率不断扩张,部队的伤亡承受能力也是不断加强,当然了,这只是说一些正常的工业国家里,尤其是列强军队,那些落后国家的军队不能成为代表。
  反倒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有了核弹这个大杀器后,世界整体保持和平,然后才会去注重一些什么降低伤亡,随便死伤个几百几千人就不得了了,甚至追求所谓的零伤亡。
  今天联军的数百人死伤,对于联军来说并不算什么,甚至都没能打消他们继续进攻的念头。
  不过对方的指挥官也不是乃木希典这种榆木脑袋,所以自然不会让士兵们去做无所谓的牺牲,他们改变了战术,开始分兵继续进攻。
  中华军也是被迫改变防御战术,在多点进行防御作战。
  如此的战况就是变成了多点小规模交战,整个战局呈现一种胶着的状态,中华军的伤亡也是陆续出现。
  不过大家在这瓦胡岛上作战,而且都是属于兵力不多,补给能力也相当有限,这带来的弹药补给基本就是一锤子买卖,这用光了就没有了。
  因此除了刚开始几天的战斗比较激烈外,后续数天的战斗整体上呈现一种僵持局面。
  理由也简单,因为大家开始几天里把大量的弹药都给打了出去,如果继续无节制的使用,估计不用几天时间他们的弹药就会消耗完毕,到时候双方除了拼刺刀以外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双方陆地战斗的继续胶着,也是让双方的指挥官们相当头痛,这不管输赢都好,赢了最好,输了大不了投降,但是这种不输不赢的局面就是让双方都是相当的被动。
  英法美联军可是跨越三千多公里进行远征的,最近的补给港口都在美国西海岸,这就代表着他们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夏威夷海域,这待半个月左右没有问题,但是再久的话补给上就会出现问题了,尤其是煤炭以及淡水这些补给。
  中华军方面的补给虽然便利一些,但是主要是煤炭以及淡水和食物这些,他们可以直接在火奴鲁鲁港进行补给,但是弹药以及兵力上的补给就非常困难了,因为帝国最近的补给地还是在日`本的江户,距离夏威夷可是有将近七千公里的路程呢。
  不过哪怕是距离远,这补给还是需要补给的,帝国海军为了维持夏威夷方面的作战补给,从去年开始就是组织了总数十多艘船只的船队,往返日`本和夏威夷两地。
  不过这一来一回时间太多,短时间内指望不上。
  英法美三国虽然距离远一些,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此夏威夷这边爆发了第二次火奴鲁鲁海战后,陆地上的作战又呈现了胶着局面,所以这夏威夷局势一时半会也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变化。
  中华军固然是无法把英美法联军彻底赶下海,但是英法美三国联军也是消灭不了中华军,进而攻占火奴鲁鲁。
  按照目前的这种态势,要解决夏威夷问题,最终还得依靠双方的外交谈判,至于战争倒不是不可以,但是付出的代价会太过高昂。
  如今中华帝国和英法美三国在夏威夷方向投入的力量已经不算少了,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超过了目前夏威夷固有的价值,抛开夏威夷对于美国、中华帝国的军事战略价值而言,仅仅是其经济上的价值已经是完全无法抵消双方的战争开支。
  上百万圆的战争经费,哪怕是把夏威夷翻个底朝天都是搜刮不回来。
  夏威夷的局势继续僵持,香港问题的话,帝国已经收复了香港,并击败了东印度舰队,英国人正在一边和帝国进行谈判,一边调遣军舰增援东印度舰队,据闻这一次英国人是下了大决心,直接抽调了两艘更大吨位的铁甲舰前往东印度舰队,而具体是那两艘暂时帝国方面还没有得到详细的消息。
  但是一旦让英国人的增援舰队抵达,到时候帝国海军将会面临庞大的威胁!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帝国海军其实也是希望帝国能够早日和英国人达成和平协议,停止这场尚未宣战的战争的。
  倒是陆军那边不太在乎,甚至不少陆军的将领们妄想着一旦中英爆发大规模战争,到时候陆军就是杀入缅甸和印度,彻底把这两个地方收入囊中,届时公侯爵位还不是唾手可得!
  英国人那边虽然已经正在抽调战舰增援东印度舰队,但是他们也是知道,就算增援舰队能够击败帝国海军,横扫整个中国沿海,但是也无法迫使中国屈服,至于登陆作战?
  英国国内在四月中旬的时候就是咨询过军方将领,而英国的陆军高级将领表示,一旦中英两国爆发全面的大规模战争,英国方面至少要在下缅甸准备至少五万人、印度北部至少准备十万人的兵力用作防守,如果要登陆中国沿海地区,前期至少需要派遣五万人,而在一个月内必须让登陆部队的数量增长到十万人以上,要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庞大的中华军给直接赶下海,然后重演上海之战的全军覆没的悲剧。
  如此算来,如果和中华帝国爆发全面的战争,海军那边自然是没压力,随时都能够彻底压制甚至封锁中国沿海,但是陆军方面,英国前期就要动员超过二十五万的军队,而后期更是要动员至少五十万的军队以上,才能够保持一定的优势。
  嗯,这只是说优势,至于想要通过陆战击败中国,还是别指望了,五十万人是用来守卫印度和缅甸,同时在登陆中国沿海的某地并固守,至于深入中国腹地,给英国陆军一百个胆子也不敢,你当人中华军七八十万大军是假的,人家开战了不会动员更多军队啊!
  面对军方,尤其是英国陆军高级将领的悲观态度,让很多激动的英国国会议员以及政府高官们都是冷静了下来。
  1866年的中华帝国可不是1840年的那个满清王朝了,对于满清王朝,英国人随便派支舰队,再加上几千人的陆战队就能够横扫整个中国。
  但是对付1866年的中华帝国,几万人都不够看的,不准备好五十万陆军就不要说什么全面战争,只要要彻底击败中华帝国,这兵力上限就更难以估计了,即便是投入百万兵力估计也是够呛。
  这全面战争不好打。
  现在英国人就是想着继续扩大海上的优势,然后在谈判桌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说不准人家中华帝国的外交官都是傻蛋呢,被自己的舰队吓一吓然后就在卖国条约上签字了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