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节

  顿了顿,杨冬燕想起来了:“猪崽她娘呢?又躺屋里了?”
  “要么就是在吃,要么就是在睡,除了吃和睡,她还能干啥?”方氏是不敢怼杨冬燕的,但是她敢怼小杨氏。
  确切的说,她如今十分得嫉妒小杨氏。
  谁能想到呢?大闺女都差不多到议亲年岁的小杨氏,又怀上了。这人还特傻,闺女都生了仨,还是不带长脑子的。要不是杨冬燕领着猪崽跑去永平王府小住了,方氏一个人忙不过来,逮着小杨氏一起帮忙操持家里,然后小杨氏就现场表演了一个坐哪儿睡哪儿,甚至站着都差点儿睡着了。
  看这情况不太正常,方氏才请了大夫来家里,一把脉……
  好家伙,小杨氏都怀孕四个月了!
  本来方氏还犹豫着要不要把这个消息派人送去永平王府,结果也是赶了巧了,没两天杨冬燕就领着猪崽回家了。不等方氏开口告知好消息,杨冬燕冲着小杨氏左看右看的,半晌才吐出一句话。
  ——我咋瞅着你又胖了呢?
  那可不就是胖了吗?
  怀孕了能不胖吗?都四个月了才知道啊,方氏觉得这回哪怕真生出了一个傻子,她都不会觉得稀奇的。当娘的蠢成这样也是真心不容易啊!
  关键小杨氏早就不是小姑娘了,她都怀了三次生了三次了!
  方氏只要一想起自家那个蠢货妯娌,就忍不住口吐芬芳,偏生她还必须忍住,不光要忍住还得安排人照顾那蠢货。衣食住行倒是好办,请大夫来家也容易,最难的是什么呢?
  那蠢货能不能别吃那么多?再吃下去,就怕孩子太大了不好生啊!
  先前,杨冬燕没回家时,方氏是敢怒不敢言。等她回来了,方氏一叠声的告状,直道大夫说胎儿特别稳当,让当娘的赶紧多动少吃。
  杨冬燕全盘接受了方氏的建议,但小杨氏不配合啊!
  也不能说全然不配合,小杨氏从怀猪崽那会儿开始,她就一直没瘦下去。先前好不容易因为去了一趟庙里,是略有些清减了,但趁着杨冬燕跑去永平王府小住,小杨氏好一通大吃大喝,又迅速的给自己胖回去了。眼下,她还怀着身子,饶是杨冬燕都干不出克扣孕妇吃食的事情。
  现如今,她能做的就是让小杨氏稍微少吃一点儿,稍微多动一些,再派猪崽和猪小妹全天候的折腾小杨氏,努力让她的日子别那般舒坦,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杨冬燕愁啊,她老犯愁了。
  “你说你还不如一个傻子!咋每次都是她怀孕呢?为啥不能是你怀孕呢?”提起这事儿杨冬燕就很生气,“你再生一个小窝头多好呢,非要让她再生一头猪!咱们家都有三头猪了,三头了!再生就变成猪圈了!”
  更愁的是啥呢?这猪啊,还不能光养大就算好了的,还得把她们一个两个的都嫁出去!更不能胡乱的嫁,不然自家辛辛苦苦养了十几年的猪啊,一朝嫁出去就叫人家给炖了煮了,你说心疼不心疼?
  唉,嫁猪可比嫁刘侾难多了。
  杨冬燕觉得她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想到这里,杨冬燕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看向方氏。
  方氏:……
  怪我喽?
  作者有话要说:  杨冬燕:我上上辈子大概是道数学题吧……
  第125章
  杨冬燕在家里待了大半个月, 然后就又开溜了。
  只是这一次,她并不曾带上猪崽。一方面,有些事情做得太明显了也不好, 哪怕她没念过书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另一方面,小杨氏怀着身子呢, 偏猪小妹又是个安静性子, 还不如让猪崽待在跟前闹腾着,多少也能带着小杨氏多动弹些。
  只这般,再度来到永平王府时,已经是六月中旬了。
  彼时,刘侾同三公主的亲事已经定下来了,当然一应的仪式肯定没那么快的,但太后的赐婚旨意已经下来了,算是过了明路了,也因此间接的打碎了好些少女心。
  刘侾啊,甭管怎么说, 他都是一枚俊俏少年郎。这上了年岁的人兴许更看重出身来历以及自身的能耐, 但对于很多闺阁少女而言, 长得好看是特别加分的,胜过旁的一切条件。
  再者, 刘侾也不差呀, 永平王府的嫡出小少爷,哪儿就差了?至于不能承袭家产什么的, 全南陵郡多得是二少三少这些的,难不成他们都不娶妻了?
  还有永平王世子刘侾,对刘侾这个堂弟极好。以及二房那头统共也就两个嫡子,难不成还能亏待了他?再算上成了安平王世子妃的刘韵, 整个算下来,刘侾的总体评分真心不算差。
  最重要的是,前阵子刘侾还被安排到了御学上课。
  内情只有少许人知晓,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能去御学念书本身就是一件格外荣耀的事情。至于以后能不能在科举一途上崭露头角,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退一步说,就算刘侾一事无成,单单凭借他跟三皇子的交情,将来也不会差的。
  ……
  几乎也就是在太后下了赐婚旨意后,刘侾的身价陡然间被拔高了。其他的勋贵人家仿佛这才意识到,身边还有这么个优秀女婿的人选,偏生叫皇室强先一步,令他们扼腕不已。
  仔细想想,勋贵子弟里头,真正上进的其实本来就没多少,大部分勋贵子弟本身就是以玩乐为主的。
  刘侾那个情况真心不算什么,毕竟他从来不去花街柳巷那些个烟花之地,虽然不爱进学,但人家也是老老实实的念书。最重要的是,永平王府那头一贯要比别家干净许多。
  呃,刘二老爷置外室一事,属于永平王府内部的秘密,他们谁也没往外传,只是无声无息的将事情给抹平了。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整个永平王府都属于后院平静的。
  是有庶出子女,但这种事情放在南陵郡的勋贵之中完全不算什么的。最起码,永平王府从未传出过妻妾相争的是非,也不曾发生过嫡庶争斗的闹剧,尤其是世子刘修,成亲六七年了都不曾往房里收过人,膝下三个儿女皆为世子妃所出。
  仿佛一夜之间,众人都看到了刘侾包括整个永平王府子嗣身上的闪光点,只可惜却太迟了。
  本来刘侾就是府上唯一一个还未曾的定下来的嫡子,在他之前的亲哥堂哥都成亲了,连他妹子都嫁出去了。余下的子嗣,不是长房二房的庶出,便是庶出三房的孩子了。
  就很唏嘘,感觉错过了十万两银子。
  如果说,其他寻贵人家还仅仅是口头上可惜一番,那么对于刘侾的外祖家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扼腕了。
  原先还道是刘二太太孟氏想通了,这才邀请了娘家侄女去王府小聚,哪怕只是有撮合的意图,那也是很让孟家感到高兴的。
  谁知……
  唉!
  孟家还在感概造化弄人,听说杨冬燕又来府上小住的刘三太太却是心情跌到了谷底。
  这半拉月时间,因为府上都在忙着高兴赐婚之事,刘三太太假借道喜,委婉的提了下她的儿女都尚未有着落。那话是趁着王妃和刘二太太都在时说的,哪怕说的是挺委婉的,但在场的都是聪明人,不可能听不出来她的意思。
  然而,王妃就是假装没听懂,刘二太太则是似笑非笑的看了她一眼,就将话题岔开了去。
  自那次之后,刘三太太就明白,她儿女的婚事是指望不了两位嫂子的。
  可问题是,三太太丁氏的娘家太拿不出手了,哪怕名义上是五品官,但在王府里待得久了,往来皆是勋贵人家,她愈发得看不上她的娘家人了。
  再者,本朝还是很讲究高嫁女低娶媳的,假如非要考虑娘家人,她倒是宁可让自己的小儿子娶了娘家的侄女,但断然不会让她的女儿嫁过去的。
  她的女儿论相貌身段,并不比嫁到了安平王府的刘韵差,就算比不得刘韵嫁得好,也不能太差吧?再说了,刘韵也不过是二房的嫡女,还仅仅是名义上的嫡长女,她的女儿才是三房真正的嫡长女。
  所谓长女,有些讲究的人家是只愿意迎娶真正的长女,即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底下有弟妹的那种。而刘韵其实不是,她前头两个嫡兄,与其说她是长女,不如说她是深受父母兄长疼爱的幺女来得更为妥当一些。
  相反,三房那头,三太太丁氏生养了两女一子,头两个都是闺女,最末的才是儿子。尤其是她的长女,她自认为教养得极好,并不比刘韵差。
  可偏生,就欠缺了一些运道。
  这厢她正在为女儿的亲事犯愁,那厢就传来消息,说上次才来府上住了小半月的乡下老太太又来了。
  再之后,不好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过来。
  先是刘二太太又办了场小宴,请了几个孟家的小姑娘,恰逢刘韵回娘家,又有世子妃并大房的另两个儿媳作伴,当然刘韵的亲大嫂也在,据说宴上的气氛好极了。
  但就是这场小宴,请了杨冬燕到场,却并未通知三房这边。
  等于说,大房二房的儿媳妇们都到了,外嫁的女儿也在场,并孟家的姑娘们,却口称家中小宴,独独撇开了三房的两位嫡女。
  当然,大房二房的庶女们也未到,那头是个什么反应,刘三太太并不知晓。确切的说,她没心思考虑这个,在她看来,小妾生的能同她亲生的相比。
  可再接着,府上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接连又办了两场宴请,都不是大范围的,请的人家也都次于永平王府,有依附王府生存的小家族,也有爷们官场上的下属。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刘三太太要是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她就真傻了。
  很明显,府上就是在为某人的亲事操心,但为了谁呢?王妃和刘二太太显然不是那种会为了庶出子女劳心劳力的人,加上每次小宴,杨冬燕必在场,这答案不是明摆着的吗?
  刘三太太左思右想,觉得不能任由事情这么荒唐下去了,咬咬牙同三老爷说了此事,毕竟事关儿女的终身大事,他们夫妻俩办不成的事儿,只能托付给兄长嫂子,总不能为了一时的面子,不顾儿女们吧?
  且不提这俩商量的结果如何,单说杨冬燕那头,她简直看得头大。
  不过,收获还是有的。
  她相中了一个孙媳妇→_→
  这就很尴尬了,毕竟她的本意是为了将猪崽嫁出去,结果猪崽的下家还未曾找好,她却对孟家的一个小姑娘格外中意。
  刘二太太挺惊讶的,不过转念一想,倒也合适。
  窝头出身虽不显,但他的才华在同龄人中当属出类拔萃的,年岁轻轻就中了二榜进士不说,还被圣上看中亲自为他选了地方。当然,谁都知道御学只是权宜之计,依着圣上一贯的行事作风,估摸着窝头大概会在御学待上三年左右,而这个时间也足够圣上教训三皇子了。
  至于三年之后,窝头的去处大概有两处,要么去翰林院,要么去国子监。
  这两处都不是什么实权部门,但考虑到窝头的年岁,非权力中心才更适合他。至于再往后,放外任的可能性就会很高,毕竟多数人还是需要外出历练才能成事的,窝头就算跟永平王府扯上了关系,但这点关系并不足以圣上产生警惕。
  但就算是放外任,在南陵郡待上六年后再放外任,跟殿试结束后谋缺又是截然不同的。
  不出意外的话,窝头将来即便是放了外任,最起码也是从五品官做起的。
  这就是待在南陵郡的好处,普通官员在外头熬上十几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坐到五品官。但京官却只要平顺的度过最初的两届,一旦外任那是跳级往上窜的。
  像刘三太太的娘家父亲就是在官场上熬了差不多三十年,才坐到如今那个位置上的,且回南陵郡的希望渺茫,甚至再度升官的可能性都不大,大概率会在五品官的位置上退下来了。
  种种考虑之下,窝头会是很多人心目中好女婿的存在。
  当然,这个很多人里头是绝对不存在顶尖勋贵的,他们不需要将女儿嫁给寒门子弟,倘若是个庶女倒是可以考虑,横竖赔了也无妨。
  杨冬燕中意的是孟家一位小姑娘,自然不是长房的,她父兄的官职都不高,确切的说,她父亲已经从官场上退下来了,理由是不太适应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如今在青云书院任教。她兄长倒是出仕了,是上一届的二榜进士,当时谋了外放的缺儿,正在努力想调回南陵郡。
  也就是说,那小姑娘其实是属于大家族里不太起眼的一房,但她本身的条件却相当得好,看言行举止就知道家里教得极好,也擅长书画,就算谈不上饱读诗书,但在她这个年岁,也称得上是小才女一枚了。
  刘二太太从杨冬燕处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还特地暗中观察了一番。
  天可怜见的,她先前是邀请了好几个娘家侄女来府上小聚,但事实上她对这些人并不熟悉的。孟家也是世家大族,比不得八大世家,但孟家也足以上百年不曾分家了,得亏他们家没有纳妾的习惯,这才将人数控制在可观但不吓人的地步。饶是如此,刘二太太也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娘家侄女。
  待了解之后,刘二太太觉得这事儿可行。
  跟娘家那头沟通之后,她又回来找了杨冬燕,张嘴就问:“老太太能不能帮我解个惑?端娘论家世,不是这些天来府上小姑娘里头最好的;论相貌,她的两个堂姐远胜于她;论才华,也就是画画上头颇有天赋,旁的也就一般;还有……”
  “她像你!”杨冬燕不想听这倒霉儿媳妇继续叨逼,干脆利索的道出了答案。
  刘二太太“啊”了一声,面上茫然,心中却是乐开了花。
  原来啊,老太太是因为她的缘故,才这般中意她娘家侄女的!
  不想,杨冬燕接着又补充道:“你当初不也是这样的?家世不上不下的,身段前后一样的,相貌还不如刘诰呢!这有啥呢?我就很中意你呢,以前中意如今还是中意!”
  “你呀,就算哪哪儿都不如王妃,可比起她,我就是更欢喜你!”
  刘二太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