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节

  “难道你想看到一个女版陶永安吗?”
  涂宝珍:“……”黑炭头似的陶永晴?
  算了还是算了。
  她还是喜欢白白净净的年轻姑娘,男生亦是如此。
  陈厂长抬头看了眼,“宝珍,当初怎么没想着出去读书?我说的是出省。”
  “其实我想的,但是我担心我爸,他也怕我在外面受委屈。”
  陈厂长笑了下,“那小陶也一样,她工作几年了,都已经习惯了原本的生活,忽然间来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哥哥也不在这边,你说她会不会害怕?”
  涂宝珍顿时反应过来,她有些不太好意思,“陈姨我知道了。我过会儿去找她,带她去吃饭你说成不成?”
  她就是觉得陶永晴有些冷淡,挺不好相处的。
  心里头多少有些不是滋味,总觉得自己热脸贴了别人的冷屁股。
  这会儿倒是想明白了。
  “去吧,你们年轻姑娘多聊几句就熟络了,既然答应陶永安帮忙,那就把这件事做好。”
  涂宝珍赧然,“我知道,那我现在就去,她刚来肯定要置办一些东西,我先带她去百货大厦买东西。陈姨,你说我要不要送陶永晴一个礼物?送什么好些。”
  其实宝珍很聪明,只是一贯被老涂保护着,没能长大。
  像现在,一点就通,多好。
  “可以送一个不算特别贵重的,她来这边是工作的,手头上不一定会有太多的闲钱,知道吗?”
  “懂了。”涂宝珍花蝴蝶似的飞走了。
  陈厂长看着那厚厚的账本,又看了眼时间。
  快十一点了,今天的订单也该送来了。
  这是自己正式接手温暖卫生巾厂厂长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要有一个好的开始。
  ……
  阮文坐了一晚上的火车,尽管睡在硬卧车厢比挤在硬座车厢里舒服了不少,但这会儿她的脑袋都在晃。
  吃饭的时候胃口都不太好。
  刚吃了没两口,胃里头翻腾了下,阮文没忍住,捂着嘴跑开了。
  “没馊啊。”陶永安喝了口豆浆,挺香的。
  他看着在外面垃圾桶那干呕的阮文,忽然间觉得有点不太好。
  陶永安清楚的记得,邻居郑阿姨之前也喜欢干呕,然后没多久就生了个小妹妹。
  瞧了眼正在那里跟当地研究所的研究员聊天的杨主任,陶永安松了口气。
  还好杨主任没注意到。
  阮文回来的时候特意要了杯凉水,一口下去脑子都清凉了许多。
  她又要了一杯,端回去继续吃饭。
  陶永安紧张兮兮地看着她,“阮文……你没事吧?”
  “没事,老绿皮火车太晃了,得亏是在卧铺,这要是硬座车厢坐一宿,我估摸着我两天不用吃饭。”
  毕竟硬座车厢座位下说不定还会塞着一头猪、几只鸡,家畜家禽的拉撒你可管不住,那味道混合着车厢里的烟味、臭脚丫子味,十分的……刺激鼻腔的不美妙。
  “你确定吗?”
  这有什么好不确定的。
  阮文之前也长途旅行过,跟着薛亚男去了她老家赣州,但那次车好像没那么晃。回来的路上又有些不舒服,头脑昏沉没感觉。
  这次大概率是因为来之前中午吃多了,胃里头积了食,结果列车又格外的晃,就不舒服。
  下次上车前不吃东西,坚决不给自己晕火车的机会。
  陶永安看她皱着眉头喝豆浆,十分小心地提醒了句,“你确定不是有了吗?”
  阮文一口豆浆喷在陶永安脸上。
  浪费了一桌早餐,她觉得自己很是罪过。
  系主任听到身后传来的动静,他扭过头来看了眼,看到陶永安挂着一脸豆浆,系主任刚想问一句“怎么了”。
  忽的听到阮文那阴恻恻的声音,“陶永安你才有了!”
  作者有话要说:老绿皮是永远的神!
  最可怕的是还要停车让路,简直一分一秒都在折磨人
  第97章 097护厂队
  陶永安委屈得很。
  他也是合理怀疑啊。
  万一阮文有了而不自知,那……
  垂下眼睛,小陶同志看到滴答到桌上的豆浆,一万个遗憾。
  这边的豆浆味道可真不错,他还没喝几口呢。
  沈阳114研究所的研究员有些错愕,“他俩没事吧?”
  “小孩子斗嘴呢,没事。对了刚才说到哪里了?”
  研究员收回视线,“我们所长还要开会讨论,到底是先搞自动化项目,还是弄数控……”
  阮文侧耳听着隔壁桌的议论,眉头皱了起来。
  东北这边到底是重工业基地,尽管后来共和国的长子被舍弃,但现在还根基稳固。
  这边的研究所进行自动化项目的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阮文一时间失了神,对面的陶永安小心地用袖子擦脸,又悄咪咪地去弄了碗豆浆,拿了油条和鸡蛋过来,小心地推到了阮文面前。
  “我也不是故意的。”
  阮文胃口不好,喝了口水没怎么吃东西。
  火车上迷迷瞪瞪睡了一晚上,系主任就没打算浪费白天时间补觉。
  吃了早饭带着阮文他们去114研究所逛,中午的时候找了家小饭馆,吃了顿猪肉白菜炖粉条,下午又四处跑。
  从沈阳到抚顺,到了吉林境内又先后去了长春、吉林,到了黑龙江境内,则是直奔大庆,而这场重工业基地之行的最后一站,则是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今年将迎来建厂三十周年。
  阮文对这里还算熟悉,之前她好些零部件都是从这里搞来的。
  小谢同志有几个同学在这里工作,当初天津化纤厂生产线设备出问题时,小谢同志就三番两次的找这边搞零部件。
  一度把这里当作自家后花园。
  一机厂的车间主任梁晓作陪介绍,“……这边是我们去年刚弄的恒温车间。”说这话时,梁晓的目光落在阮文身上,在阮文看回去之前,又收回了目光。
  “小陶是学机械的应该更清楚,咱们机械的零部件绝大多数都是金属制造,不同部位的零部件金属种类也不一样,它们的热膨胀系数有出入,常用的铜铅铁铝的系数都不同,普通车间也不是装不上,但是热胀冷缩的容易影响机床装配,上次天津化纤厂……”梁晓又看了阮文一眼,“那个生产线为什么出问题,其实原因就在这里,那是在普通车间加工制造的机床设备,能用,但是容易出问题,再加上在那里吃了几年灰,冬冷夏热的折腾,派不上用场那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陶永安登时看向阮文,“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就说当初你该带我去化纤厂,不够意思。要是我去了说不定早就看出问题了。”
  “马后炮谁不会?”
  系主任瞪了眼这俩斗嘴的学生,“普通的机床设备,一般也没这个必要吧?而且你这制造的时候恒温,那使用的时候也要恒温吗?这要求未免太高了,设备运行的时候难免产热能,零部件会局部高温,这种怎么办?”
  恒温车间是新概念。
  来到齐齐哈尔之前,他们在其他工厂参观,看那些设备运行的倒也没什么问题。
  “这话倒也没错,对一般机床而言,能够稳定就行,做好日常清洁工作就好了。不过杨主任,普通机床的使用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有些设备需要极度的高精准,不止需要我们在恒温车间制造装配,甚至运输、使用都要在恒温环境中进行。”
  系主任听了苦笑,“那一年到头,你们能收到几个高精准机床的订单?”
  凡事是要讲成本的。
  恒温车间的建造需要成本,维护需要成本。
  恒温设备的使用更是需要极大的成本。
  国内,有几家工厂能出得起这种本钱?
  系主任这句话很扎心,一下子戳到了梁晓的痛处。
  “现在可能还没有订单,但是将来总会有的嘛,构建工业体系是必须的,恒温车间可能用不上,但必须有。”
  阮文不觉得这个构想有什么问题,甚至她有点佩服梁晓,竟然敢斥巨资搞这么一个玩意儿。
  要知道,这个恒温车间的竞争对象可是国外的机床设备厂。
  在当前的环境下,实在是太难了。
  系主任没想到被自己的学生反驳了,“你那个工厂,需要吗?”
  没拍马屁也就罢了,还踢着马蹄子了。
  阮文轻咳一声,“目前发展起步阶段不需要,不过我觉得涂所长他们可能需要。”
  涂安国不是坐以待毙的人,现在研究所保留下来,他本身也在想办法。
  半导体市场很大,他们一开始是为国家做研究,只需要呈现出实验结果就行。日本东京之行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了涂安国,科研还是要搞的,但是不止是一个结果。
  还要投入民用。
  国内有着广大的半导体需求市场,为什么不去占领?
  难道等着日本的半导体占据国内的半壁河山吗?
  想要量产,自然需要机器设备的设计,届时恒温车间就派上了用场。
  系主任愣了下,“老涂?”
  “我也就是听书燕姐说了那么一句,开源节流总不能只逮着一只羊薅毛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