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第1节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第1节

  本书由 luoshao 整理
  ==============================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作者:方北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9
  isbn: 978-7-301-24813-3/k·1060
  内容提要:
  一吕、二赵、三典韦……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座次是从哪里来的?看演义?听评书?拼名气?比勇力?还是……看脸?“三国探客”说,煮酒论英雄,还是要靠战绩说话!运筹帷幄的三军统帅周瑜、诸葛亮、曹操……披坚执锐的沙场勇将关羽、赵云、邓艾、张辽……方北辰教授凭着三国英雄真刀真枪的战绩,给出了一份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内容简介:
  凭战绩排出的英雄座次 名将之争的终极答案
  讲凭据、讲史实、讲道理 有排名、有故事、有意思
  且停下无穷尽的口争舌辩,暂撇开说不清的演义传奇,听一位历史学家给你讲事实、摆战绩,比一比谁才是三国的大英雄!
  你造么?张飞是个帅哥!关羽耍的不是大刀而是长矛!空城计是假的!过五关斩六将也是假的!
  可能会颠覆你三(国)观的历史真相,揭秘罗贯中的千年骗局!
  作者介绍:
  方北辰,国内屈指可数的三国历史文化学者,历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长期在海内外出版《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三国志注译》《三国志全本今译注》等著作多种,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1991年被国家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2003年担任韩国教原出版集团韩文《三国志》大型系列图书首席指导专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目录:
  开场白
  吴国名将篇
  主帅型名将第一名——周瑜
  主帅型名将第二名——吕蒙
  主帅型名将第三名——陆逊
  主帅型名将第四名——朱然
  主帅型名将第五名——陆抗
  蜀国名将篇
  主帅型名将第一名——诸葛亮
  战将型名将第一名——关羽
  战将型名将第二名——张飞
  战将型名将并列第二名——赵云
  战将型名将第四名——马超
  魏国名将篇
  主帅型名将第一名——曹操
  主帅型名将第二名——司马懿
  战将型名将第一名——邓艾
  战将型名将第二名——张辽
  战将型名将第三名——许褚
  附录一 本书名将重大战事年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三 受众互动摘要
  后记
  ==============================
  开场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每当吟唱起这首不朽名篇《临江仙》,笔者都会涌起阵阵心潮:不仅因为这首词的真正作者、法定的著作权人,就是笔者本人家乡成都的明代大学者、状元郎杨慎;更因为这寥寥六十个字,就把凝重的历史沧桑、深厚的文化积淀,写得云淡风轻、令人神往。
  三国是典型的战争时代,据笔者研究统计,整个三国时期的九十年间,包括酝酿阶段和正式阶段,参战双方出动兵力总计在五万人左右的大型战役,以及明显在五万人以上的特大型战役,就有九十二次之多,真可谓年年有大战,岁岁有烽烟。至于中小型战斗,更是难以计数。金戈铁马、血雨腥风,那是名将生长的肥沃土壤,所以在战场上一展身手、各领风骚的名将,就成为三国这段历史中,最引人瞩目、也最令人好奇的一个大群体。本书要从其中挑选精英,逐一介绍,从而还原历史的风貌,领略文化的风韵,感受人性的律动。选取标准是四个“有”:
  一要有辉煌的战功。战功,必须出自历史上的真实记载,因为这是正说三国,不是戏说三国。凭空虚构的过五关斩六将,移花接木的温酒斩华雄,那都不能算。
  二要有精彩的故事。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对这段历史文化有兴趣的读者,普及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不是小众性的学术研讨会。故事不精彩,不如去听评书,“话说刘关张三人来在桃园树下,焚香结拜”,对不对?
  三要有隐藏的谜团。不仅要讲名将的军事活动,更要探求事情的真相、隐藏的玄机,尤其是他们微妙的人性。笔者的学生,多年前就奉送本人一个雅号,叫做“三国探客”。今天我这个“三国探客”,就应当要讲出一点新意,讲出一点特色,讲出一点不同的味道来。
  四要有正面的能量。三国,那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过往,现今为什么还要讲?那是为了以人为鉴、以史为鉴,使我们大家吸收营养、获得提升。讲三国,诲淫诲盗不行,但是诲奸诲诈、诲邪诲恶,同样也不应该。传送正能量而非负能量,那是必须的。
  以上四条,既是名将精英的选取标准,也是笔者对本书的自定要求。
  三国的名将,大家都知道;三国的故事,以往也有名家讲过,比如易中天先生。既然珠玉在前,笔者为什么还要讲三国、写三国?底气又从哪里来?因为央视的百家讲坛,要搞丰富栏目的新举措:一个三国,不仅要做一盘菜,而且要做两盘甚至三盘各具特色的菜,让大家品尝不同地方的风味,进一步弘扬百家讲坛的百家争鸣风格。因为讲史好比做菜,三国这道食材放在这里,做出什么样的味道可全在厨师。这在笔者的家乡,好吃嘴儿满街都是的成都,叫做一鸡二吃,一鱼三吃,是很受欢迎的,也很考厨师手艺的花样。如果说易中天先生已经贡献出一盘独具湖南湘菜特色的毛氏红烧肉,那么本人今天就必须贡献出一盘具有我们川菜特色的蒜苗回锅肉。因此,笔者这次到北京开讲,大有当年秀才上京赶考的意味。
  不过,本人倒并不怯场怕考,原因是酒壮人胆,先已经有四杯酒垫底:
  一是年已古稀,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大学里边讲课,可以说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考试,考了这么多年,自然不会再怯场了。
  二是做了三十多年的专业性三国研究,这肚子里边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库存和储蓄,不会闹饥荒,更不会临时抱佛脚,去搞学术的转手买卖。
  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开始做面向大众的学术普及了,在台北出版了六本三国风云人物的通俗白话传记。正好就在眼下3月间开讲的同时,这六本传记的北京版增订本,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一并推出。因此,对于如何面向普罗大众传播学术成果,既有学术性,更有生动性、趣味性、启发性,笔者自感早有经验,并不生疏。
  四是上述六本传记的主人公,刘备、孙权、曹丕、袁绍、吕布、司马懿,同本书中讲的名将精英,关系十分密切,不是他们的左膀右臂,就是他们的冤家对头,所以早就很熟悉了。
  有了上面这四杯酒垫底,所以我不怕上京赶考;不仅不怕,还想好好做一份正宗的川菜,请大家品尝品尝。有人可能会问了,你大概是个好吃嘴儿吧?动辄就拿吃的来比喻很文化的讲座,是不是有点俗气呢?我的回答既是“是”,也是“不是”。说是,因为我出生在满街都是美食的成都,确实是一个好吃嘴儿,既会吃,又会做。我在外国大学讲学的时候,做的中国菜,比我的讲座还更受欢迎一点。说不是,因为大雅若俗啊,雅和俗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界限。你看我们古代的先哲,竟然还把治理国家那样重要得不得了,严肃得不得了的事,比喻为“调和鼎鼐”。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好比厨师调和青铜大鼎锅里面炖肉汤的味道,这不是在用吃来作比喻又是什么呢!
  总之,我的口号是:三国多名将,正说也精彩。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下面就煮上一壶浊酒,与诸君一同笑谈评说金戈铁马的英雄谱吧。
  吴国名将篇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心眼儿小、气量小、无良心,但真相究竟怎样呢?其实,周瑜的人品,归纳起来是三个“大”字:大方、大义、大度,可以称为“三大天王”。那么,《三国演义》为何要将他写成那个样子呢?
  一 人品美玉
  三国多名将,正说也精彩。
  本书讲述三国名将,采用的是新的排列顺序,从孙吴开始讲起。首先登场的这一位,是出身高贵的美男子,又娶了大美女为妻,还打得曹操落荒而逃,开创了三国鼎立的最初局面,堪称孙吴主帅型名将的第一名——他就是著名的周瑜。但是,现今人们对他的了解,多半是从《三国演义》得来。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人品的缺陷很严重:一是心眼小,容不下比他高明的诸葛亮;二是气量小,一受挫折就生气,最后活活被气死;三是无良心,赤壁之战中孔明多次帮他的大忙,他反而恩将仇报要杀孔明。心眼、气量两个小,再加无良心,这就叫“两小无良”。那么周瑜的人品真是如此恶劣吗?真相究竟怎么样?《三国演义》又为何要将他写成这个样子呢?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周瑜的人品,是否真的是“两小无良”?既然是罗贯中这样写,那么破解谜团,就从他的《三国演义》入手好了。“演义”这个词,早在三国之前的东汉就已经出现,那时候是指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和发挥。至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初全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意思是对陈寿《三国志》的通俗化推广。
  陈寿是西晋的史学家,早年在蜀汉当官。蜀汉灭亡,他下岗在家待业。后来再度上岗,到西晋王朝的京城洛阳,担任撰写史书的史官。西晋统一天下,他开始撰写三国历史,完成《三国志》六十五卷。这本书优点很多,因而流传至今,列入正史“二十四史”,成为研究三国的首选史书。这部书是用文言文写成,不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到了千年之后的元代末期,罗贯中使用当时的白话来改写。因为属于通俗化的推广,所以取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在韩国和日本,直接就叫《三国志》。
  既然罗贯中的书,号称是在对陈寿《三国志》进行通俗化的推广,那么要破解周瑜的人品究竟如何的谜团,直接去查《三国志》不就行了吗?好,彻查《三国志》,从头查到尾,得到如下两点结果:一、周瑜人品“两小无良”的具体情节,包括心眼小,容不下孔明;气量小,“三气周瑜”,他被活活气死;还有无良心,恩将仇报,孔明帮他草船借箭、七星坛借东风,他却派人杀孔明等等,这些在《三国志》中,全都没有记载。二、周瑜的死因,《周瑜传》中明确记载是在出差途中“病卒”。《鲁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中所记周瑜临终前给孙权的报告,也说是“道遇暴疾”,即途中突发急病。所以他的死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
  再将搜索范围,扩大到与三国历史相关的所有现存其他史书,如范晔的《后汉书》、袁宏的《后汉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许嵩的《建康实录》等等,依然是同样的结果。
  查证的结果很清楚:《三国演义》中与周瑜人品心眼小、气量小、无良心等相关的情节描写,在传世的正规史书中,全都没有记载,纯属虚构,不可当真。既然纯属虚构,那么周瑜的人品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我们依然还是从《三国志》来考察。陈寿《三国志》笔下的周瑜的人品,归纳起来是三个“大”:大方、大义、大度,可以称为“三大天王”。
  先看第一个大,大方。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氏,当时的舒县,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关于周瑜的籍贯,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在舒城县,这是有问题的。因为正史明确记载,东汉的庐江郡之下,只有舒县,而没有舒城县;舒城县最早出现,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即公元735年,已经是周瑜去世五百多年之后才发生的事了。
  《周瑜传》中记载,他出身高官名门,家中极为富有,年轻时又“长壮有姿貌”,即身高体壮,外貌英俊。总之,他是典型的“高高富帅”一个,比现今大家说的“高富帅”,还多了一个高,高官名门的高。
  但是,当时这位高高富帅,在平时干些什么事儿呢?他并没有胡作非为到处干荒唐事,而是认认真真在干正经事。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虚岁才十六的周瑜,前往北面不远的寿县(今安徽省寿县),去拜访一位叫孙策的非凡人物。不料这一去,就与孙氏家族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富阳市)人氏,是孙权的大哥。当时他父亲孙坚,因为在中原讨伐董卓,就将家眷带到接近前方的寿县。周瑜与孙策一见面,彼此就觉得十分投缘。一是志趣相投,都有远大抱负;二是话语相投,双方都十六岁,孙策只大一个月,于是二人结为生死之交。在这里插一句,当时人们计算年龄,都是按照虚岁,而不是实岁来算,史书里面都是这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