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重生之出魔入佛> 重生之出魔入佛 第291节

重生之出魔入佛 第291节

  不被别人头一个拿掉就不错了。
  清泉大和尚沉吟了片刻,和净涪道:“虽说净涪师侄你应下了,可我静和寺也不好白拿这么一部宝经……”
  “这样……我静和寺的藏经阁中藏了三部二祖手抄的《佛说阿弥陀经》,我匀一部经文给你,不知师侄意下如何?”
  清泉大和尚的那些个说不上谋算的谋算,净涪在早前他翻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时就已经看出来了。
  他本也没有想要在清泉大和尚身上落子的意思。
  他真想要在清泉大和尚身上落子的话,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但要多费些手脚。
  而且,比起清泉这个大和尚,净意、净念这两个原本就对他信任甚至是信服的小沙弥更容易拉拢,不是吗?
  净意、净念两个目前虽然还是小沙弥,但他们才是静和寺的未来。
  妙音寺与天静寺的相争本也在未来,他不急。
  再有,净意、净念两人也未必就一定要用得上。
  所以净涪半点不在意清泉大和尚是不是白拿了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全然不在意清泉大和尚要拿什么来抵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但当清泉大和尚开口的时候,净涪心底还是升起了几丝古怪。
  二祖手抄的《佛说阿弥陀经》?
  景浩界佛门二祖,慧真?
  清泉大和尚看着静默的净涪,皱了皱眉头。
  难道是有什么问题?
  净涪看了清泉大和尚一眼,面色慎重地点了点头。
  清泉大和尚见净涪点头应了,也很是松了一口气。
  摩挲了手上的佛珠片刻后,清泉大和尚不去看净意、净念和白凌三人,再度盯着净涪的眼睛,迟疑着开口问道:“不知净涪师侄你……”
  “对于二祖早年所说的根骨,怎么看?”
  第332章 根性
  根骨?
  都出了静和寺走在山路上了,白凌还在琢磨着这两个字。他边琢磨着竟还边小心地偷瞄着净涪的脸色,明知自己什么都看不出来,他还是不死心地偷瞄着,希冀着自己或许会有那个运气能够看出点什么。
  他这么专心地琢磨这些有的没的,倒将刚才还和他依依惜别的净意、净念两人抛在了脑后,全然比不得人家净意、净念回了云房还在叨念着他的真心实意。
  白凌的小动作净涪看得分明,但他就是什么表示都没有,全由着白凌自己从昨晚到今天一个劲地苦苦琢磨。
  白凌明知净涪不在意,还是为了这一件事儿琢磨了将近一旬。这将近十天的工夫里,他除了为那些琐碎事儿忙前忙后和静心修炼之外,多余的时间都放在了这上头。
  他愿意为了这两个字下苦力气琢磨,其实也并不全是为了他自己的困惑,还是因为他隐隐觉得清泉大和尚那一句话不会是随意拿出来一说的。这句话里头,该是有清泉大和尚没有说尽的话意。
  能被清泉大和尚这样的人物在临别关头拿出来说道的,他如果能够琢磨得通透,日后他行事就能有了一条准线了。
  净涪也不阻止白凌,任由他自己一个人琢磨。
  其实白凌猜得还真没错。
  清泉大和尚提到的那“根骨”,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里头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如果净涪真的只是一个净字辈的妙音寺比丘的话,他约莫也是不会清楚的。顶天了也就了解一二,知道些皮毛,并不会了解太多。可净涪却不是一个正常普通的比丘。
  他还是当年的魔道魁首天圣魔君。
  多活了那么一遭,又曾经站到了那样的一个位置上,哪怕是佛门的秘闻,净涪也都是了如指掌,不说清清楚楚,起码也能说出个十之八九来。
  所以,清泉大和尚的话中意思,净涪其实还是明白的。
  白凌猜到了些皮毛,但他到底还是知道得太少了,根本摸不着这里头的关窍。
  这里头的一切,其实还该从“根骨”的说法第一次出现在景浩界的那会儿说起。
  《佛演经》中早有记载,佛门二祖受元祖衣钵,始窥大道。后二祖见众生蒙昧,发大慈悲心,遍寻根骨出众者传承大道。
  至此,佛道大兴。
  也就是说,最初提出“根骨”这么一个说法的,是佛门的二祖慧真。
  二祖慧真传道,以“根骨”为基。
  非身具根骨者,不传大道。
  是以“根骨”,又被称为慧根。
  然而,这“根骨”在佛门一脉指代慧根,可在道门和魔门中,指的却是灵根。
  但不管是慧根还是灵根,在世人的认知里,它的存在与否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踏上修行路,而它的品质则影响着修士修行的快慢,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修士修行所能触碰到的最高高度。
  因为这景浩界中万万年的历史里,少有人能够突破慧根或灵根的局限,在寿元耗尽之前触碰到更高远的境界。
  当然,少,并不代表没有。
  净涪深知,灵根慧根之类的根骨或许能够影响到人的修行,它甚至几乎决定了修士的道途,但除了灵根慧根之外,悟性、心性、肉身资质乃至机缘、气运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其实也在影响修士的道途。
  因着二祖慧真的影响,世人将根骨独立出来,并将它捧上了神坛,认定它在修士的道途中至关重要。
  可净涪这么多年看下来,却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
  或者说,那样的认知不太正确。
  根骨其实可以与悟性、心性等等统合起来,并称为根性。
  在道门和魔门中,修士们或许会更重根骨,可佛门其实是和道门、魔门别开一脉的。于佛门而言,修行更看重的,其实不是根骨,而是“性”。
  性,指的是心性,悟性、灵性等等等等。
  相比起“性”而言,根骨在佛门本不太重要。
  可是因为慧真的私心,他有意无意地引导了佛门的修士走上了这一条分岔路。
  也幸好天静寺这一脉修行其实也不太看重“性”,他们只要做到“专”,做到“毅”,做到“诚”,便也能脱离凡俗,凝聚道果。
  可是问题也在这里,天静寺一脉的修行可以不看重“性”,甚至可以将“性”隐去,但妙音寺一脉却不能。
  净涪这些年月静参佛理,揉合两世所学,融汇两世所知,如今再对比世尊亲授的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慧真当初亲手誊抄的《佛说阿弥陀经》,已经看出了这个中的根本。
  妙音寺一脉日后的修持,可以隐去“根”,但却绝对不能隐去“性”。
  “性”,会是妙音寺一脉修行的根基所在。
  这一点根基上的分歧,也是天静寺和妙音寺的纷争的源头。
  重“性”不重根的妙音寺,完全可以吸纳天静寺一直无法企及又无比渴求的凡人区域。
  也就是说,哪怕一个凡人没有灵根,只要他心性、悟性、灵性足够,他完全可以开悟,踏破凡人与修士之间的壁垒,走上修行的道路。
  这里头提到的走上修行的道路,可不是像天静寺他们曾经做的那些糊弄人需要付出莫大代价的“飞升”,而是实打实的修行,真真正正地破去壁垒,成为一个修士。
  单只这一点,一旦传出去,也必能令人疯狂。
  人皆畏死,绝对不是一句假话。
  更何况,明明原本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有着双手双脚一张面孔两只眼睛两只耳朵的人,却因为灵根被分出了天地。
  有灵根的人,可以长生不老,可以飞天遁地,可以高高在上,甚至可以翻天覆地,享尽长生富贵,而他们却只能按着生老病死的规律在这世间沉沦挣扎,为着一点吃食熬命,可最终还是没能填报肚子,简直卑贱到了尘埃里……
  这样的对比太过强烈,如果在最初的时候他们看不见希望,被轻易判定了生死或许还不会挣扎,可当他们看见了希望,哪怕这一线希望再渺茫,大多数人也必定愿意为了它奉献一切。
  在绝望之前生出的希望,向来最易使人癫狂。
  而那一瞬间的癫狂中迸发出来的力量,便是渺小如蝼蚁的凡人,也必定能令修士震颤。
  他们会为了这一线希望拼尽一切。
  可是这样的消息传了出去,妙音寺一脉便打破了景浩界里的平衡。
  别说天静寺、妙理寺、妙空寺、妙定寺、妙安寺、妙潭寺等等佛门各脉,就连道门、魔门也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如此一来,妙音寺就成了众矢之的。
  事态再严重一点的话,灭门拔根的大祸或许不会有,但却绝对能被人欺上门来,逼问这里头的种种缘由根秘。
  因为对于凡人而言,这一种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啊。
  不管是哪一个地界上的凡人,对于这一种诱惑必是无力抗拒的。
  有希望的话,谁不愿意超凡入圣,长生久视呢?
  当然,在这沉重的威胁之外,好处也不少。
  无法抗拒的凡人,不管他们自身修行能不能成,只要有了那一个趋势,他们自身有了经历和体验,哪怕他们本身不归属于妙音寺统辖,也必定会对妙音寺生出诸如感激、认同、向往等等等等心思。
  这样的心思一起,妙音寺万万年不移的根基便彻底扎下了。
  因为民心所向。
  自来民心所向,便是天意所在,大势所趋。
  无论日后此间世界会遭遇怎样的劫难,只要不是灭世,哪怕道门各脉、魔门各道乃至是佛门的天静寺、妙潭寺等等道统都全数灭绝,妙音寺也必会是最后留存的那一脉。
  绝无意外。
  这样厚重的运势之下,但凡净涪随意参上一脚,所得的功德气运也不会少。更不用说,必为妙音寺一脉传承真经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落在了他的手上,日后也必经他的手完整,广为流传。
  认真算一算,他身上享的那一份功德气运怕是连慧真看了都得眼红。
  而相对于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好处来,那些威胁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便是这些威胁,真放到净涪面前,也绝没有旁人认知中的那么难以化解。
  道门那边有左天行。
  哪怕妙音寺可能打破修炼界的传统,但以左天行的心胸,以道修一脉的心性,他们也绝对不会对妙音寺下辣手。
  至于魔门……
  净涪虽然已经不再是魔门的天圣魔君,但这绝不代表净涪在魔门那边就没有布置。他可以保证,魔门那边也必是没有什么问题。
  最后是佛门。
  妙音寺虽然是独立的一脉,但总归也是佛门的一脉,真想要对妙音寺下重手,也不说别的,单就他们自己本心就过不去。
  所以威胁其实还真的算不上,顶多就是些磨砺和利益平衡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