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燃烧的海洋> 第十八章 双输

第十八章 双输

  傅秀波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四年,变化最大的不是军队,而是国内社会秩序,特别是经济秩序。
  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改革,特别是经济改革遇到了瓶颈。
  虽然没有任何人承认,特别是高层当权者,但是包括傅秀波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领导人早就意识到,中国在经济改革上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权力的高度垄断,导致行业的高度垄断。
  除掉政治层面上的问题,仅从经济角度出发,问题就是国营企业垄断了几乎所有利润丰厚的行业,导致国家的一些基本政策,特别是对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金融政策偏向国营企业,使得数量众多、提供了全社会百分之七十就业岗位的私营企业经营困难,丧失了经济活力。
  这个问题,在二零一一年前后表现得最为突出。
  当时,一些地区的大部分私营企业家不再从事实业,而是把钱拿去搞风险投资,甚至移民海外。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继续恶化,中国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要知道,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大国,在世界上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实业做基础。也许,对瑞士、新加坡这些小国来说,搞金融业也能发家致富,对沙特、阿联酋这些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不是问题,对希腊、泰国这些人文与自然风景优美的国家来说,靠旅游业也能过得很滋润,可是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做实业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不仅仅是中国,也包括了很多发达国家。
  德国与日本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先后成为全球第三大与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实业。
  中国没了实业,将什么也不是。
  虽然国家领导人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国内的私营企业,但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即让私营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进入高利润行业发展壮大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平心而论,傅秀波顶住压力,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而且在战争结束之前就与朝鲜签署了多份经济合作协议,就是想“借鸡生蛋”,让更加擅长把握机会、嗅觉更加灵敏的私营企业在朝鲜发展壮大。
  战后四年,他的预测变成了现实。
  通过在朝鲜开采资源、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开拓朝鲜的消费市场等等,中国的私营企业完成了从弱小到强大的转变。
  也正如他预料的一样,积累了资本的私营企业开始反攻本土。
  私营企业的回归,成为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动力,也为中国的第二次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
  或者说,埋下了种子。
  虽然这颗种子已经发芽,但是还没有成长壮大。
  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迟早会成长为撑天大树。
  问题是,强大的私营资本,绝对不是一颗埋在地下的种子,也绝对不是一颗刚刚冒出地面的嫩芽。
  为了成长,这股强大的力量必然会努力争取更加优越的条件。
  这时候,问题出来了。
  因为是通过战争、或者说战争带来的回报发展壮大的,所以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产生了一种很有问题的思潮,即认为只有战争才能帮助民营资本发展壮大,也只有战争才能带来更多的利益。
  这种思潮并不罕见,实际上早就出现了,只不过不是在中国,而是在西方。
  早在工业革命之前,战争就被资本家当成了摇钱树。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中国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也产生过类似的思潮,并且成为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动力,只是当时的中国没有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都是通过战争掠夺的利益发展起来的。
  从根本上,傅秀波并不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中国可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不能回避道路上的敌人。中国可以不用战争来掠夺其他国家与民族,但是必须用武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问题是,四年下来,这不但是商人的想法,还成了一股社会思潮。
  这下,问题严重了。
  如果全社会都认同一个极端的价值观,这个社会离崩溃也就不远了。最极端的例证就是二战之前的德国。
  可是,要想改变这种思潮却不容易。
  原因很简单,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获益的,不仅仅有民营企业家,还有平民百姓,甚至包括两百多万军人!
  对民众来说,最大的好处,莫过于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全面市场竞争,使得社会物价成本降低、创造更多的高薪就业岗位,让更加广大的民众能够通过努力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当然,这也正是中国坚持改革的根本目的。
  问题是,这些变化,却让很多人产生了极端错误的认识。
  如果仅仅只是民间的思潮,这还不是大问题,毕竟中国的改革还没有发展到民意能够主宰一切的程度。
  在傅秀波看来,最大的问题是,军队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潮。
  显然,这就不是可以忽视的问题了。
  如果军人整天想着打仗,而且是打出去,在战争中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迟早有一天,会出大事。
  更可怕的是,如果军队与民间资本走到一起,必然酿成灾难。
  要知道,几十年前,日本帝国就是这么走上灭亡之路的。
  作为近三十年来,最有远见的国家领导人,傅秀波不可能不知道,军队与利益集团联合的危害性。
  还好,局面没有失控。
  虽然黄峙博在外面表现得非常嚣张,成天想的不是打这个、就是打那个,每个月不搞几次以某个国家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根本就坐不住,但是作为一名刚刚五十出头的将军,黄峙博在军队里的根基还不够深,而且他不是那种没有理智的军人,分得出轻重,也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敲打了黄峙博,傅秀波才把话题拉了回来。
  “黄将军,我不是担心你搞什么,也没有因为经常替你擦屁股而感到烦恼,我只是希望你知道,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军人之一,你得明确自己的立场,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东西碰不得。”
  黄峙博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元首放心,我会管好自己,绝不让你操心。”
  傅秀波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扯远了,还是说我们现在的问题吧。日本的立场再明白不过了,而要达到目的,日本要么跟我们干一场,要么利用我们身上的伤疤。如果我是日本领导人,肯定不会选择前者。虽然东海的情况与朝鲜不一样,我们强大的陆军鞭长莫及,但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即是否有信心取胜,日本肯定有所顾忌。如此一来,最理想的选择就是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
  “问题是,以日本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在台海问题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别忘了,日本后面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美国。”
  “美国!?”黄峙博愣了一下,说道,“朝鲜以地面战争为主,美国都丢掉了一艘航空母舰,还有包括两艘航母在内的数十艘大型战舰遭到重创,如果在以海洋为主的战场上跟我们对抗,美国的损失将更加惨重。”
  “果真如此吗?”
  黄峙博没有开口,傅秀波明显说的是反话。
  “我不是军人,可是我知道,战争并非你说的那么轻松。四年前,我们能在朝鲜击败美国,不等于现在也能击败美国。关键就是,台海是一个海洋战场,而我们最大的短板就在海洋战场上。”
  “这……”
  “地面战争开打的时候,你手里还有多少作战飞机?”
  黄峙博愣了一下,随即苦笑了起来。
  “可以说,只要台海出问题,日本肯在前面冲锋陷阵,美国就会跟进。美国也许不会出兵,但是肯定会尽一切可能为日本提供援助。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打、以及以什么方式打。”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直接干预,肯定在道理上说不通,日本也不见得会全力以赴,因此不管是日本、还是美国,都需要一个契机来激化中日矛盾,点燃台海这个火药桶。”
  “你是说,东海争端?”
  傅秀波点了点头,说道:“可以说,这是我最担心的地方。东海争端的幕后主使,肯定不是日本。”
  “美国?”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与日本发生冲突,不管谁打赢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
  “如果日本赢了,我们肯定会有所收敛,而且在海洋战场上的惨败,必然会助长岛内的独立气焰。如果我们赢了,日本的民族情绪将全面爆发,日本当局也能以复仇为借口,更加肆无忌惮的干预我们的内部事务。”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所以说,我们与日本都不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只要战火点燃,我们就输了,美国则能不用一兵一卒获得胜利。”
  黄峙博沉默了,因为他知道,傅秀波说得没错,而且道出了事件的本质。
  “问题是,事已到此,我们就什么都不做吗?”陆风烈插了一句。
  傅秀波笑了笑,没有急着开口,反而是黄峙博叹了口气,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