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快节奏空战
对f-22a造成最大威胁的不是配备了远程防空导弹的战舰,而是同样出色的j-20。
虽然在多部雷达并网工作之后,舰队获得了探测隐身飞机的能力,但是以二零一九年的技术水平,舰队并不具备跟踪隐身飞机的能力。
原因无二,探测只需要截获目标反射信号,而跟踪却需要持续截获信号。
即便多部雷达并网工作,防空战舰也只能偶尔探测到f-22a反射的信号,据此大致计算出f-22a的飞行线路,然后引导防空战斗机进行拦截,或者把信息传递给预警机,由预警机引导防空作战。要想用防空导弹攻击f-22a,至少得用火控雷达锁定f-22a。因为“兰州”号的防空作战反应时间为十二秒,“海红旗9”在发射后需要数十秒才能逼近目标,所以至少需要确保在两分钟内持续锁定目标,不然就算发射了防空导弹,也无法把导弹导向敌机。
这个技术上的门槛,限制了防空战舰在舰队防空作战中的能力。
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有中国海军,还有美国海军。
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现代防空战舰更趋向于反导作战,而不是拦截敌机。虽然反舰导弹与弹道导弹对舰队构成的巨大威胁,让防空战舰不得不把重点放在反导作战上,但是拦截隐身飞机遇到的困难,也有一些影响力。
虽然kj-2000截获了f-22a火控雷达发出的信号,大致确定了f-22a的方向,但是没有提供更加重要的距离数据,防空战舰也就无法锁定f-22a,甚至无法向f-22a所在的大致位置发射防空导弹。
防空战舰能做的,就是用雷达搜索预警机指定的空域。
不管怎么说,六艘防空驱逐舰、以及四艘拥有不俗防空能力的多用途护卫舰总不至于望空兴叹吧。
结果就是,一时之间,十部防空搜索雷达开始以最大功率工作。
对正在突击的f-22a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战舰上的防空雷达无法持续锁定f-22a,但是每当雷达波束扫过来,战斗机上的雷达告警机就会发出警报。
四架战斗机上的日本飞行员肯定非常恼火。
为了干扰f-22a,或者说为了证明舰队在防空作战中的价值,十艘战舰上的防空雷达都以火控方式工作,对每一块探测区域进行持续数秒的持续照射,而且还使用了专门引导导弹的火控雷达。
遭到持续照射,f-22a上的雷达告警机不响才是怪事。
此时,f-22a的处境无异于遭到高强度电磁干扰。
虽然雷达工作频率不同,战舰防空雷达发出的波束没有干扰f-22a的火控雷达,但是这样造成的“烽火戏诸侯”效果,让日本飞行员严重忽视了雷达告警机发出的警报。
当时,四架f-22a的飞行速度正在向两马赫的最高速度冲刺。
虽然理论上,只需要一架f-22a发起攻击就能击落kj-2000,但是为了保险,四架战斗机全部启动了火控雷达,而且以边跟踪边搜索的方式工作,以确保在跟踪kj-2000时,继续探测前方空域。
不管怎么说,日本飞行员非常清楚,kj-2000附近肯定有防空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在启动火控雷达之后,f-22a没有探测到掩护kj-2000的战斗机,因此断定为kj-2000护航的是同样具有隐身能力的j-20。如此一来,在攻击kj-2000时,还得提防随时有可能出现的j-20。
显然,日本飞行员不是笨蛋。
问题是,如同j-20不容易探测到f-22a一样,f-22a也不容易探测到j-20。
与f-22a相比,j-20的隐身能力还要稍微差一点,只不过体现在全向隐身能力上,在重要的方向上,比如前半球,j-20的隐身能力丝毫不比f-22a差,rcs面积同样在零点零一平方米以下。
原因无二,j-20从一开始就是为防空作战设计的。
为了尽快研制出具有实战能力的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中国空军在开发j-20的时候做了很多取舍,比如采用了最熟悉的鸭翼布局、弹舱按照空对空弹药的尺寸设计,从而放弃了多用途能力。
集中改善前半球的隐身能力,也是j-20在设计中做出的重大取舍。
在空战中,战斗机都是迎面交战,因此对前半球的隐身能力有最高要求,只有在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特别是在需要突破敌人的防空网时,才需要加强侧面与后半球的隐身能力,做到全方位隐身。
f-22a没有及时探测到j-20,还有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虽然拥有一样的名称,但是日本空中自卫队的f-22a绝对不是美国空军的f-22a,而是做了很多简化,比如没有配备性能先进的an/agp-79火控雷达,而是换成了为f-35a开发的an/agp-81火控雷达。
事实上,这还是日本争取的结果。
在第一批十二架f-22a上,配备的是f/a-18f上的an/agp-73火控雷达。因为这种雷达已经落后,而且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美国海军的f/a-18f在制空作战中毫无建树,甚至很少参与空战,所以日本以自行开发火控雷达为要挟,最终让美国做出让步,提供先进一些的an/agp-81。在交付了第六十架f-22a之后,美国还专门提供了十二套雷达,用来改进最初的十二架f-22a。
显然,编号的数字大小不代表雷达的性能。
f-35a是典型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更注重打击能力,而不是用来制空,所以为其开发的雷达在对空方面远不如an/agp-79。
在边跟踪边扫描模式下,an/agp-81的探测范围仅有水平十二度、垂直六度。
也就是说,只能发现这个区域类的目标。
在拦截来犯敌机时,j-20肯定会直接迎战,不会迂回,因为敌机正在高速逼近,没有足够的时间迂回。
问题是,kj-2000正在规避,而f-22a的火控雷达必须跟随kj-2000。
结果就是,在进入到有效探测范围之前,j-20就离开了f-22a的探测区域。
五点十五分,f-22a机群与kj-2000的距离缩短到一百二十公里,进入了aim-120d的攻击区域。
可惜的是,发射导弹的时机还未到来。
在迎面攻击的时候,aim-120d的射程超过了一百二十公里,而且理论上、即目标不做机动规避时能达到一百五十公里,甚至更远,可是在为追攻击的时候,射程会根据目标的飞行速度相应缩短。
拿对付最大飞行速度近有九百多公里的大型预警机来说,aim-120d在尾追攻击时的最大射程要比迎面攻击缩短大约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说,要想确保万无一失,应该把射程缩短到九十公里左右。
如此一来,以两马赫速度飞行的f-22a还要大概九十秒才能获得理想的开火时机。
这个时候,领队长机飞行员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差点改写了空战结果:让两架f-22a继续用火控雷达锁定kj-2000,并且在到达理想距离时开火,另外两架f-22a则改变雷达的工作模式,重点搜索周围空域。
显然,日本飞行员也很担心潜在的j-20。
仅仅十五秒后,担任搜索警戒任务的两架f-22a就探测到了从西北方向上杀来的四架j-20,而且测算出距离不超过一百公里。
日本飞行员没有迟疑,立即调整雷达的工作模式,锁定了那四架j-20,随即发射导弹。
让日本飞行员没有想到的是,就在aim-120d发射后不到十秒钟,四架j-20就调转航向加速飞走了。
显然,刚刚发射的八枚aim-120d全部浪费掉了。
j-20的逃逸速度比预警机快得多,因此在尾追攻击时,aim-120d的最大射程不会超过七十公里。
只是,f-22a的任务不是击落j-20,而是干掉那架预警机。
f-22a没有追击j-20,西南方向上是东海舰队,而且往西飞行十五分钟就将进入中国领空。
五点十六分不到,担任攻击kj-2000的两架f-22a把火控雷达调整到了锁定模式。
在完全以锁定模式工作的时候,火控雷达的锁定距离将增加百分之五十,而且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目标数据。
显然,这也是为了保险起见。
只有在对付高机动性战斗机的时候,才有必要使用这种工作模式。在对付笨重的预警机时,根本没有必要。
日本飞行员的想法很简单,突袭机会只有一次,绝对不能错过。
也就在这个时候,四架f-22a的雷达告警机再次发出警报。
最初几秒钟,四名日本飞行员都没有理会,因为在此之前,雷达告警响过好几次,每次都是虚警。
当雷达告警机嘎然而止,导弹告警机响起来的时候,日本飞行员才猛的反应过来。
这次绝对不是虚警,而是导弹逼近了!
随后,f-22a上的综合被动电子系统给出了准确信息,雷达告警机截获的电磁波来自西北方向,而不是舰队所在的西南方向,而且是j-20的火控雷达,只不过,照射f-22a的不是那四架转向返航的j-20,而是四架从超低空逼近的j-20。因为雷达探测低空目标的距离会大大缩短,所以在此之前,f-22a没有发现这四架j-20。
情急之下,两架负责攻击的f-22a立即发射了导弹。
虽然发射aim-120d只需要几秒钟,但是这宝贵的几秒钟,仍然让两架f-22a错过了避开来袭空对空导弹的机会。
两架负责搜索警戒的f-22a没有发射导弹,而是立即进行机动规避。
这时候,两名日本飞行员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因为是低空的j-20锁定了自己,所以两名飞行员认为是那四架j-20发射的导弹,在采取规避战术的时候,选择了爬升,而不是俯冲,因为只要爬升几千米,就能超出中程空对空导弹的最大射高差。
显然,日本飞行员并不知道,这些导弹是由第一批四架j-20发射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