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658节
受伤之后,静养数月,除了安抚母妃,朱桓自己亦想了很多。
一开始,他想的是“命数做出了选择”,都是天意,在他最彷徨、最迷茫的时候,天命替他做出了选择,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而后,他回首前几年的大小事情,渐渐察觉到,当时的自己,心境其实偏了。
敏感、小气,对一些状况耿耿于怀。
虽说各人有各人的脾气,但朱桓想,他不喜欢那样的自己。
那与他追求的东西,反了。
从古至今,书法家很多,无论是什么流派,字体上差异多大,但是,根是一样的。
刻苦、心静。
书道从没有一蹴而就,只有练与学,长年累月。
能坚持下来,就需得心静,能平和地写一整天、想一整夜。
先前的他,心静这一条,首先就丢了。
意识到了之后,眼前那层雾蒙蒙就散了,心境开阔了许多,也踏实了很多。
这种踏实,能让他坦然接受脚伤得不利索,能与母妃说更多他真心想说的话,甚至,父皇处置朱茂之后,朱桓也在御前陪了几天,他在面对父皇时,不会那么谨小慎微、患得患失。
而上早朝,该来还是得来。
父皇立太子,又不是让他们其他儿子都去当纨绔,份内之事还是得做。
吴公公念完,退到一旁。
皇上道:“朕登基十余年,不敢论功,但自认,起码做到了勤政。
只是养儿子,朕养得不好。
长子阴毒,谋害兄弟,意图弑父;次子遭人毒害,瘫倒在床,口不能言;三子险些坠马,仅仅只伤了腿,朕庆幸又后怕;五子遭人刺杀,伤重不治。
而朕的嫡长子,在娘胎里就受颠沛流离之苦,这些年靠养在霍家,才能长大成人。
朕立太子,亦是想能绝了此种状况。
众卿以为呢?”
朝臣们自是赞同。
三日之后,圣旨下《册嫡长子为皇太子文》,太子身份正式定下。
千步廊左右,总算是不用再称“那位殿下”了,只一声“太子”就能说明白的事儿,可让大伙儿轻松许多。
而各式仪程,再次繁重起来。
册命太子,太子朝谒,谒太庙,会群臣,会宫臣。
各个步骤走下来,别说礼官们,就算是吴公公就累得够呛。
霍以骁没有回大丰街。
他们昨儿搬到了漱玉宫。
漱玉宫从年后开印时开始修缮,里头布置一新,作为太子的东宫居所。
如今的漱玉宫,与霍以骁以前住在这里时,变化极大。
他原住偏殿,现在自是正殿。
大殿远比大丰街宅子的主院屋子宽阔,但走进其中,看起来却让人熟悉不已。
温宴一手操办的,把日常所用之物都挪了来,摆放的方式也差不多。
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就是黑檀儿了。
黑檀儿不再趴在博古架上,它喜欢爬到高高的梁上,居高临下看着他们所有人。
温宴正梳妆。
今晚宫宴。
霍以骁亦得换身衣裳。
从里头出来时,正看到岁娘与温宴梳头。
素来出手迅速的岁娘,这会儿也有些紧张。
“奴婢好些年没有梳过这么复杂的头了。”岁娘嘀咕道。
温宴扑哧笑了:“你今年才多大?”
岁娘自己也乐了:“从那年出宫后,就没有梳过了。”
温宴莞尔:“以前在宫里时,梳的也和现在的不一样。”
伴读与太子妃,未出阁的姑娘与嫁了人的妇人,怎么可能梳一样的头?
黄嬷嬷交代着小宫女们做事,听见了,亦转过来道:“岁娘是手生了,你可得把这手艺捡回来,要不然,以后梳头都轮不到你。”
岁娘吐了下舌头,笑着笑着,放松下来,动作快了很多。
霍以骁坐在一旁,听她们说笑。
窗户开着,从看到东西偏殿方向,亦有人手忙碌。
宫宴上,有人真心实意道贺,有人虽有不甘亦只能收敛心神,热闹到了二更天,才算散了。
温宴与霍以骁先送太妃娘娘回了常宁宫,这才不疾不徐往漱玉宫走。
入夜后的漱玉宫,灯火通明。
霍以骁迈进去时,稍稍顿了顿脚步。
温宴察觉到了,笑着轻声问他:“不习惯?”
霍以骁挑了挑眉,绕过影壁,一直走到殿前,抬起眼帘看向高处。
确实有那么一点不习惯。
他先前不喜欢住在这里,倒不是嫌这里沉闷,没有什么人气,而是,他不觉得自己应该在这里。
温宴顺着霍以骁的视线看去,问:“骁爷想爬上去看看?”
霍以骁笑了声:“真觉得御史们近来太闲了?”
温宴弯着眼,笑了一阵。
笑过了,却没有打消这个念头。
她又不是没有爬到屋顶,这大殿,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回内殿换了身轻便衣服,温宴拉着霍以骁绕到殿后,敏捷往上。
黄嬷嬷有太多的打掩护经验,等他们两人上了大殿顶上,底下都无人注意到。
夜已经浓了。
唯月光皎洁。
皇城大半,映入眼帘,黑夜之中,灯火阑珊。
只是这一次,吹在霍以骁身上的,不是那时席卷的冷风,而是初夏夜里,不凉不热的微风。
温宴在霍以骁身边坐下,黑檀儿也跟着爬了上来,钻在她怀里,伸了个懒腰。
“喵喵!”
“它说漱玉宫没有池子养鱼。”
“御花园池子里那么多鱼,还不够它祸害的?”
“喵呜!呜噜呜噜。”
“它说没有祸害,它是欣赏,这里还没有秋千玩。”
“改天再做一个就是了。”
“噜噜!”
“漱玉宫那么大,它要大秋千。”
“它又不跟白玉团玩,要这么大的秋千做什么?”
……
底下,终是有人发现了端倪,纷纷抬头,惊呼不断。
徐公公急得不行,催他们下去。
温宴一点儿不急,笑盈盈冲徐公公摇了摇手。
霍以骁看她与徐公公你来我往地比手势,大笑出声。
这宫里,可有意思多了。
第810章 番外1 熟悉
初夏尽时,通河渡口人来人往。
江绪背着行囊,下了大船。
华师爷在他后头,手里支着跟木拐杖,走路却比年轻人都稳当。
他左右一看,抬起拐杖,指了指远处树下:“李大人安排的马车在那儿呢。”
江绪顺着看过去,笑道:“还是师爷眼神好。”
华师爷哼哼直笑:“你什么年纪,我什么年纪?不过是我一心寻马车,要马车载着我们进城,你的心,不用它,飞进城了喽。”
江绪的脸,烧了个通红。
不止是进京路上,先前在蜀中之时,江绪也没少被华师爷打趣。
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后来,也适应了。
华师爷是好意,玩笑话也从不过分,江绪的脸皮子在他的锻炼下,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