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奇幻玄幻>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50章 训练有素

第150章 训练有素

  郑森所在组的营地中,勤王士子正在互相帮衬着披甲。
  虽说棉甲的重量只有不到十斤,相比动不动二十多斤、三十多斤的锁子甲、铁札甲重量已减轻许多,甚至比布面甲都要轻,但是一个人要想完成披甲还是相当有难度,尤其是环臂甲,一个人根本就没办法完成披挂。
  “次尾兄,帮我束一下环臂甲。”
  徐应伟拿着一对环臂甲来到吴应箕面前求助。
  “好。”吴应箕当即拿起环臂甲帮徐应伟披挂。
  大明的棉甲跟建奴的棉甲不同,不光样式不同,还佩有环臂甲。
  吴应箕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最初的门弟之见,对于徐应伟这个姥东徐氏出身的寒门子弟已经毫无芥蒂。
  在吴应箕的协助下,徐应伟很快就完成披甲。
  吴应箕又拿起钵胃替徐应伟戴上,系紧革带。
  再定睛看,出现在眼前的就是个威风凛凛的大明勐卒!
  别看徐应伟是一个地道的浙江人,却有着接近六尺的魁梧身材,配上一身威武的棉甲以及带有红色缨枪的钵胃,真跟年画中走出的门神。
  徐应伟又抓起长矛,笑问吴应箕:“次尾兄,够威风否?”
  “威风!”吴应箕由衷的朝徐应伟竖起大拇指,“有贞兄你真不像个南方人。”
  徐应伟嘿嘿一笑说:“次尾兄,他日北伐战场上遇到建奴,你只管安心放铳,因为我就站在你身后,只要我在,任何敌人都别想靠近你!”
  “好好。”吴应箕笑道,“我的小命就交给你了。”
  一边说,吴应箕一边抓起搁在自己脚边的鲁密铳。
  “好说,咱们俩谁跟谁。”徐应伟勾住吴应箕脖子。
  说话间,同组的其他士子也都完成披挂,纷纷聚拢过来。
  郑森的这个组共102人,33人为火枪手,63人为长矛手,还有5个号鼓手,最后再加上郑森这个士子长。
  这个人员配置,跟边军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大明边军的火枪手占三成,长矛手占五成,加两成刀牌手。
  作战之时刀牌手冲在最前,出现减员之时就由长矛手递补,始终维持盾墙完整,而如果配备了车营,则是由车营负责保证火枪手安全。
  但是勤王士子既没有车营,也没有刀牌手。
  冒襄便问郑森道:“大木兄,我们怎么没刀牌手?”
  郑森道:“圣上说,到了徐州之后会有车营协同我们士子营。”
  “车营?”吴应箕眼睛一亮,问道,“车营有没有红夷大炮?”
  “那还用得着说吗,肯定有。”郑森笃定的说道,“而且数量不少。”
  停顿了下,郑森一正脸色厉声喝道:“号手,吹集结号,全体集合!”
  两个号手便立刻吹响了喇叭,啊哦啊哦的天鹅音便响彻营地,刚刚还在说笑闲聊的士子赶紧上前列队。
  不到片刻,士子便列队完成。
  前后六排,前三排为火枪手,每排11人,间隔约三尺,后三排为长矛手,间隔约为一尺五寸,互相之间侧身紧挨一起,3排总共63支长度为一丈四尺【4.48米】的长矛直指天空,就像是一片密集的长矛森林。
  看着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郑森这个士子长居于左前方。
  郑森身后是两个号手,两个号手身后是三个鼓手,六个人分三排呈塔形,这也是为了让号鼓手尽可能的靠近郑森。
  因为战场上的干扰太大。
  距离远了就看不清队长号令。
  “鼓手,前进鼓!”郑森再次喝道。
  三个鼓手当即敲响挂在胸前的战鼓。
  伴随着“冬冬冬”的鼓点声,方阵开始踏步前行。
  走队列这种事情,勤王士子练了近俩月,已经是极为熟练。
  冬冬冬的鼓点中,一个个的士子方阵从各自的营地中走出,最终在大营外的空地上汇聚成了六千人的大方阵。
  这个视觉冲击就极其的强烈。
  整个大方阵由共计六十四个小方阵组成。
  六十四个小方阵又分成了前后四排,每排各十六个小方阵。
  郑森所在的士子方阵走在第一排的中间,便成了标兵方阵,郑森便立刻带着两个号手以及三个鼓手快走几步,走在整个方阵的前方。
  走在队列中的徐应伟从郑森身上收回目光,一边踏步前行,一边回顾身后,只见左右身后都是身披棉甲、头顶缨盔、手持长矛的士子,整个视野中除了长矛还是长矛,几千支长矛直刺长空,真成了长矛森林。
  看着这片彷佛无际无边的长矛森林,徐应伟胸中陡然涌起一股无尽的豪迈,如此雄兵天下何处不可去得?何等敌人不可以战胜?壮哉!
  走了几十步之后,郑森突然高喊道:“鼓手,擂战鼓!”
  鼓手当即便驻停,鼓点节奏则陡然之间变得激昂起来。
  其他六十三个方阵的士子长也纷纷跟着下令,六十三组鼓手跟着加快节奏。
  原本踏步前行的六十四个士子方阵立刻变阵,前排十六个方阵在原地踏步,后面四十八个方阵却朝两翼展开。
  很快,六十四个小方阵就沿着起伏的山势排成一字长蛇阵,长度近五百步。
  从这,就足以看出这一个多月以来,勤王士子的训练有多认真,有多艰苦,凌乱起伏的山势竟然没对他们的列队造成太多影响。
  至少从队列训练,勤王士子已经胜过了边镇。
  即便是从夏镇拉一镇边军过来,也不可能做得比勤王士子更好。
  待六十四个士子方阵形成完整的一字长蛇阵,郑森再一次下令:“鼓手,放铳鼓!”
  随即所有士子长也下达了命令,将近两百个鼓手再次改变节奏,鼓声变得更密集,就像下起骤雨,能把人的血液都给点燃。
  密集的鼓点声中,第一排火枪手往前走一步。
  然后依照郑森的手令点燃火绳,举铳,瞄准,然后放铳。
  “呯呯!呯呯呯!”伴随巨大的放铳声,阵线很快被浓郁的硝烟遮蔽住。
  隐隐有惨叫响起,当即有两个勤王士子捂着脸倒地哀嚎,不过左右两侧的其他士子根本不为所动,放完铳即收铳撤回原地。
  这两个倒霉的士子估计是鲁密铳炸膛了。
  但是训练没结束,不会有人来救治伤兵。
  “第二排,点火,举铳,瞄准,放!”郑森继续下达命令。
  遵照郑森的手令,第二队七百名火枪手再次同时扣下扳机,随即又是“呯呯呯呯”的巨大放铳声,阵前的硝烟变得更浓郁。
  三排铳全部放完,郑森又拔出腰刀撩天:“号手,吹冲锋号!”
  “都哒都都都都哒”的冲锋号响彻长空,原本肃立不动的三排长矛手便立刻开始嗷嗷的嚎叫了起来,随即越过火枪手向前发起潮水般的冲锋。
  只不过,长矛手的冲锋就再也无法保持完整的队形。
  身高腿长脚力好的士子很快就冲到前面,比如徐应伟。
  长矛手往前冲杀了大约百步,郑森又喝道:“号手,吹集结号!”
  啊哦啊哦的天鹅音随即响起,听到集结号,正嗷嗷往前冲的长矛手便纷纷收住脚,然后毫不犹豫的撤了回来,重新列队。
  ……
  不远处的山头上,崇祯正通过三节望远镜注视着勤王士子训练。
  经过一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六千多士子已完全做到令行禁止,这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拿到军械之后的训练却是第一次。
  从目前的情形看,士子营基本上已经成军。
  士子营之所以能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成军,除了勤王士子的刻苦训练,跟崇祯的努力也是分不开。
  因为崇祯对明军复杂的令旗号鼓系统做了大量的简化。
  经崇祯简化之后,作为基本作战单位的队(连),就只有号鼓,号声分为集结号和冲锋号,鼓点分为行军鼓、战鼓以及放铳鼓。
  其他所有的号鼓一律都被崇祯取消。
  在吵杂的战场上,越复杂的号鼓越是容易出错。
  绩效新书中光乐器就有喇叭、鼓、铜锣、孛罗等,只是喇叭就有长音、吹天鹅音、吹摆队伍、吹单摆开等好几种,加上铜锣、孛罗还有步鼓,各种信号就更加多,在混乱吵杂的战场上很容易就会听错,从而发生混乱。
  而战场上的混乱,往往都是致命的。
  所以,崇祯对号鼓进了最大程度的简化。
  从目前效果来看,这一革新还是卓有成效的。
  “走,我们下去。”崇祯收起望远镜,带着朱慈炯、王承恩还有兀把炭策马下山,缓步来到勤王士子方阵前。
  看到崇祯策马过来,士子们纷纷施以平胸礼。
  平胸礼是军礼一种,因为士子手上拿着兵器,无法作揖,所以崇祯就将平胸礼带入到了士子营中,军礼很重要。
  这时,傅山的军医队已经将负伤的士子救起。
  总共有七个士子在放铳时被炸伤,一人重伤,主要是瞎了一只眼睛,这个勤王士子只能送回南京的内务府安置。
  大明朝的火器就是这么让人无奈。
  这还是鲁密铳,鸟铳质量更堪忧。
  所以每次作战都有大量无谓伤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