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奇幻玄幻>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55章 倾国之兵

第155章 倾国之兵

  洪承畴对多尔衮和多铎说道:“摄政王,还有豫亲王,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即便是做不到知彼,也要做到知己,所以在发起此次灭国大战前,奴才以为一定要对我大清的兵力做一次盘点。”
  “确实应该做一次盘点。”多尔衮点点头。
  说完多尔衮又问多铎道:“十五弟,咱们两白旗现在有多少个牛录了?”
  “还不是跟以前一个样。”多铎没好气道,“就是98个牛录,加上刚从镶黄旗转过来的十个牛录,总共108个牛录。”
  因为徐州之败,镶黄旗被剥夺了十个牛录。
  就是之前在夏镇战场损失了3000精锐的那十个牛录,所以对多尔衮的这一做法,其他各旗的旗主贝勒也无话可说。
  建奴的规矩,吃了败仗就该挨罚,这没什么好多说的。
  当年的老奴,还有后来的皇太极,都是按这规矩做的。
  何况镶黄旗被多尔衮剥夺的那十个牛录已经元气大伤。
  多尔衮笑了笑,又问道:“那十个牛录的旗丁还能凑齐吗?”
  “肯定凑不齐,每个牛录撑死凑出一百丁,所以这十个牛录只能算半牛录。”多铎摇摇头,又黑着脸说道,“而且这十个牛录的包衣奴才也是所剩无几,明年的春耕只怕也是个麻烦,十四哥你这分明是接了个大包袱,何必呢?”
  “不是包袱,这十个牛录能都归两白旗吗?”
  多尔衮轻笑一声,又道:“十五弟你也别急,到了春天青草就会重新长出来,只要这十个牛录的女人孩子在,很快就能够重新恢复元气,到那时候咱们两白旗就能够真真正正的压过两黄旗,你的镶白旗才能够重新成为八旗之首。”
  “嘿,这倒也是。”多铎笑道,“到那时还得换旗。”
  “换旗是肯定的。”多尔衮道,“咱们才是真正的两黄旗。”
  顿了顿,多尔衮又说道:“言归正传,除了咱们两白旗的108个牛录,两黄旗和正蓝旗相加还有107个牛录,正红旗、镶红旗还有镶蓝旗加起来则是96个牛录,全部加起来一共有311个牛录,包括十几个半牛录,大约有九万满洲八旗!”
  这90000人是在编八旗兵,此外还有不在编制内的余丁。
  直到现在,建奴都还保留着奴尔哈赤时代留下的牛录制。
  所谓牛录制,就是每满300个成丁编为一个牛录,超过300丁就要扩编一个牛录,多出的这个牛录通常不够成丁数量,就叫半牛录。
  那么反过来,如果不足300丁就要从半牛录补充,补充没了就要裁撤这个半牛录。
  但也不一定,奴尔哈赤还有皇太极出于斗争需要,就给自家两黄旗弄一堆半牛录,现在又轮到多尔衮给两白旗弄一堆半牛录,其实就是占坑。
  占坑的好处,就是抓了野人女真,或者有汉人、蒙古人抬旗时就能优先得到补充,这是壮大自身实力的最快捷的方式。
  但是别的旗就没这个特权。
  别的旗必须得严格执行300丁一个牛录的标准。
  另外每个牛录除了成丁外,还有年龄超标的老人以及不到年龄的小孩。
  但是建奴的老人以及小孩,就是余丁,其实也是可以作战的,而且战斗力并不差。
  这个就是渔猎民族的特点,全民皆兵,建奴的男丁从幼年时期开始就要接受残酷的军事训练,十二三岁就能抡刀砍人,所以不给他们几次决定性的大败,不让他们损失掉大部分的成丁,其战斗力就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多铎就说道:“如果将各旗的余丁全部都征召,大约可以凑出12万人!”
  12万八旗兵也是建奴的兵力极限,今年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兵入关之前,就把各旗的旗丁全部都征召,凑出的兵力就是12万。
  【注:满清入关前总人口约30万,12万极限兵力是可信的】
  多尔衮道:“八旗汉军有129个牛录,但是八旗汉军的情况跟八旗满洲有所不同,咱们八旗满洲的牛录大多都是满编,但是八旗汉军却几乎没有一个牛录是满编的,所以八旗汉军的兵力撑死了也就两万五千人。”
  多铎说道:“八旗蒙古的兵力就更少,117个牛录估计只能凑出17000人。”
  多尔衮道:“此外还有吴三桂的两万多关宁军,姜瓖、唐通等明朝降军全部加起来大约也有三万多人。”
  吴三桂的关宁军原本有将近六万兵力。
  但是经过多次大战,再加上几次整编以及裁汰,现在就只剩下两万多人。
  像唐通、姜瓖、白广恩这些明朝降将,都有从大明朝带过去的虚报兵力、抓流民甚至乞丐滥竽充数的恶习,对此建奴可不会惯着。
  多尔衮对关宁军和各路明朝降军都进行了缩编。
  但是别看吴三桂等降军的兵力数量缩减了许多,战斗力却并没有减太多。
  多铎又接着说:“此外还有科尔沁蒙古、察哈尔蒙古以及土默特蒙古诸部,这些外藩蒙古的兵力就不太好估计,而且多半不会替咱们大清拼尽全力,战斗力难以保证,如果能不征召还是尽量不征召为好。”
  多尔衮摆了摆手说:“科尔沁蒙古还是值得信赖。”
  说到科尔沁,多尔衮脑子里便立刻浮起一个倩影。
  顺治小皇帝快要到北京,大玉儿也就快到北京了。
  想到这,多尔衮顿时胯下火热,一别都半年多了,还真是想念得紧。
  多铎笑了笑,也附和说:“科尔沁蒙古确实值得信赖,但是察哈尔蒙古和土默特蒙古就算了,不过要让他们出牲口,给西路大军提供伐顺的口粮。”
  “此言在理。”多尔衮点了点头,又扭头对洪承畴说道,“亨九先生,盘点下来我大清能征召的总兵力大约在十八万,其中至少得留出五千镇守辽东,提防朝鲜,还要留下五千拱卫京师,还有山西及北直也需要守军,真正能动用的兵力大约在十六万人,够否?”
  “已然足够。”洪承畴只能说足够用,但是实际上,洪承畴也认为差不多够用。
  “真的足够?”多尔衮表情变得严肃,又接着说道,“如果十六万人全部出征,那么用来攻打伪顺的兵力至少得是十万人,就以十二哥为主帅,剩下六万人用来攻打南明,就以十五弟为主帅,只是仅凭这六万兵力,真可以突破崇祯打造的黄淮防线?”
  洪承畴说道:“如果拜音图、鳌拜他们所说的属实,那么别说六万,即便是十万人恐怕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黄淮防线。”
  “先生这话,有些夸大其词。”多铎冷哼一声说道,“本王就不相信,明军仅凭三五百个夯土而成的铳台,还能挡住红衣大炮轰击?”
  洪承畴说道:“豫亲王有所不知,明军修建的铳台有古怪。”
  “什么古怪?”多铎不以为然道,“夯土就是夯土,怎么可能挡得住红衣大炮?要知道连宁远锦州的坚城都挡不住红衣大炮。”
  洪承畴苦笑:“红衣大炮虽然犀利,但是打不着明军修的铳台,也是徒呼奈何,拜音图大军之所以落败,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点。”
  “本王不信。”多铎却哂然一笑说道。
  “明军的铳台只要修建在地面上,红衣大炮还能打不着?”
  “这肯定是拜音图、鳌拜他们的托词,替自己开脱罢了,先生别被他们给骗了。”
  洪承畴便只能沉默,遇到多铎这样的,他也是徒呼奈何,因为拜音图、鳌拜他们都把明军铳台的形状都画出来,可多铎还是不信。
  不过红衣大炮居然打不着明军的铳台,此事确实很神奇。
  多尔衮对多铎说道:“十五弟,那你就先拿红衣大炮轰,如果红衣大炮能管用,那就直接从正面碾碎黄淮防线,如果红衣大炮不管用那就听亨九的。”
  说到这一顿,多尔衮又扭头问洪承畴:“亨九先生,再接着说你的方略。”
  “嗻!”洪承畴答应一声,接着话茬道,“红衣大炮能奏效那是再好不过,如果红衣大炮不能奏效,那就绕过明军重兵防御的徐州,一如当年先帝以及摄政王多次绕过大明宁锦防线从长城毁边入关,直取北京城。”
  范文程也笑着说道:“崇祯不惜调集重兵在徐州打造徐州防线,看似稳妥,其实是最愚蠢的选择,当年的长城没能拦住我大清兵,现在黄河就更加拦不住,豫亲王大军只需要避开徐州重镇,则延绵上千里的黄河处处可渡。”
  宁完我紧接着说道:“只要豫亲王的大军过了黄河,则南直的淮安、凤阳乃至于扬州诸府的明军必定望风溃逃,我大清兵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占据淮安、凤阳以及扬州诸府,如此一来徐州之明军后路断绝,很快就会不战而溃。”
  拜音图逃回北京后,洪承畴他们仨其实私下讨论过。
  最终一致得出结论,崇祯调集了二十八镇精锐明军来死守徐州防线,其实是最愚蠢的选择,因为这是典型的顾头不顾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