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失明后认错夫君> 失明后认错夫君 第42节

失明后认错夫君 第42节

  晏书珩未有不悦,端着茶盏平和地与李壑对视。此时李壑再对上这煦然的眼神,只觉得脊背发毛,世家大族培养出来的人果真心眼子比渔网的网眼还多!
  晏书珩宛若未觉,慢悠悠喝着茶。
  他想起在武陵那夜。
  本以为小狐狸要发难,不料她倒头就睡,兵家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归根究底就是攻心。
  李壑显然不如他家阿姒狡猾。
  见李壑情绪发泄得差不多,他才放下杯盏:“故李城主派人挑拨流民为难朝廷的人,是为了让民怨能上达天听?”
  李壑怔住了。
  此刻他才开始正视这世家子弟。
  他咬咬牙,道出实话:“粮仓见底,豪族想把流民募为佃户,但碍于朝廷法令不敢私募,不愿捐粮,也不让流民进城。一昧镇压只会激起民愤,下官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您要怪,就怪下官吧!虽说士庶有别,但庶族的命也是命!因而下官也想求大人回到朝廷,能替这些百姓说几句话。”
  看着眼前梗着脖子不知变通却一心为民的李壑,晏书珩想起那圆融周到却奢靡残暴的历城城主,竟不知该作何感想。
  他温言道:“有官如此,是民之幸。愚者不屑同流合污,智者则顺势下游,眼下就有一阵洪流,不知李城主可愿借此为民谋利?”
  李壑不大敢信:“难不成还有我这大老粗能做的事?”
  晏书珩笑了:“自然,且只您可以。”
  .
  从城主府出来后,已近黄昏。
  破雾问晏书珩:“长公子为何笃定朝廷会将收编流民之事交给宜城?”
  晏书珩有意栽培破雾,颇耐心道:“因为地势,收编流民只是个由头,宜城往西是襄阳、建康,在此收编流民,可防止流民涌向建康及京口,京中会同意。且宜城周围崇山峻岭环绕,地势易守难攻,又是北上北伐的一处捷径,适合屯兵,且宜城周围都是大郡,因地势长期受大族忽略,可容我们寻隙而入。”
  破雾不解:“为何是李壑?”
  晏书珩笑了:“李壑得民心,有过练兵经验,且他是寒门出身。”
  局势初定,若其余大族领了这差事,朝中格局又会变化,这是众世家都不愿见到的,眼下交给权力旋涡之外的人最合适。
  破雾略一思量:“李壑对士族多有不满,想必也清楚您筹划此事是为了家族利益,安置流民只是顺手罢了,他如何愿意与依附郎君,暗中成为晏家的势力?”
  晏书珩反问他:“破雾以为呢?”
  破雾想了想,想起晏书珩常说谋之一事,谋的不是计谋多周全,而是人心。
  是各取所需。
  李壑心怀百姓,又是武人愿意练兵,即便从私心的角度,晏氏也能助他在这门阀把持朝政的局势下站稳脚跟、实现抱负。
  若城主不是李壑这样赤诚的人,晏书珩也会换成这样一个人。
  .
  黄昏时,晏书珩回到客栈。
  阿姒正听阿晟说起一路见闻,小郎君好奇问道:“阿姐,‘易子而食’是何意?”
  阿姒一愣,不忍回应。
  城外流民的呼喊已足以让人体会到天灾无情,此时经一个四岁稚童口中说出“易子而食”的话,难言的悲凉萦绕心间。
  她牵强地解释着:“阿晟听错了吧,姐姐只记得有句话叫‘易地而处’……”
  易地而处。
  她根本无法易地而处,不敢想象若自己身处那群流民间会面临怎样的遭遇。
  “大哥哥!”
  小郎君出声的同时,阿姒肩头搭上一只手,来人俯身,下巴搁在她颈窝。
  “我回来了。”
  晏书珩变出两块蜜饯,其中一块给了阿晟,哄他出去寻竹鸢玩,而后,他温柔地将另一块送到阿姒嘴边:“尝尝。”
  阿姒张了嘴,甜意蔓延开来。
  晏书珩拂过她发间,聊起流民和贡品的事:“宫中那位陈妃出身颍川陈氏,陈氏门风清正,据闻陈妃还信佛,性情温良,必也不愿百姓流离失所。”
  “颍川”让阿姒莫名觉着亲切,怔了瞬,想起那些流民又迅速平静:“陈妃远在宫中,纵使百姓流离失所,他们也看不到。”
  “且我并不觉得信佛者必仁善,尤其身处高位者,要么是欲壑难填只能求诸于鬼神,要么是做给旁人看的,图个贤名。”
  哪怕未失忆的阿姒,也总是温和懵懂的模样,对谁都不会冷言相对,这是她头一次在晏书珩面前流露出锋芒和刺。
  晏书珩欣赏着他的小狐狸,阿姒正在沉思,还低声念着“图个贤名”这句话。
  他轻问:“莫非阿姒有办法?”
  趋利避害的本能让阿姒不愿多生事端,她摇了摇头:“难不成要以陈夫人之名将贡米给流民吃,对他们说娘娘体恤民间疾苦,从嘴边省下来一口粥?况且根源不在贡品,城中那么多富户豪族,每人一袋米都比这些贡品多得多,只是他们不愿罢了。”
  晏书珩凝着她失明眼眸里渐渐熄灭的微光,在即将寂灭时点燃了它。
  “阿姒的话,给了我启发。”
  阿姒倏然抬头:“夫君有法子?”
  晏书珩笑了,凝着她眼里的火苗。
  “古人好假天行事,正逢贡品被拦,不正是天时地利,只差一个人和?”
  他点到为止,刻意勾着她。
  阿姒却误解了,以为他沉默是因武人出身不善谋略,便道:“没事的夫君,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一起想想啊……”
  他的小狐狸真是个可心人。
  晏书珩嘴角弯起,笑意愈浓。
  他恳切道:“有劳夫人,我读的都是玄学清谈之流的典籍,真论起正事,实在力有不逮,还需阿姒提点提点。”
  阿姒不由有种是她在护着他的错觉,安抚地握住他的手:“夫君所谓的‘天’是指那些贵人?或许可利用押运贡品的官员,称若贡品不能顺利上路,他难逃罪责,让他以官身去同城中的豪族富户交涉?”
  她眉头又慢慢蹙起:“不过万一当地豪族有大族撑腰,不把这当回事,甚至反过来要给陈妃套个不顾官民疾苦的妖妃之名,追责下来难做的是底下小官。”
  晏书珩适时道:“我打听过,当地豪族并不入流,联合押送的官员借为陈妃庆贺千秋之名募粮是个好主意,时人重名声,正好可以博个仗义疏财的好名声。”
  阿姒想了想:“仅是好名声远远不够,说白了,名利名利,那些人要名声,也是因为要逐利,得给他们一些好处,可我们和那些小官手无权柄,给不了实在的好处,只能给些虚无缥缈但又足够有吸引力的。”
  晏书珩颇为赞许:“夫人真是深谙空手套白狼这句话,正好我和晏氏沾亲带故,也可以借长公子之名涉入此事。”
  阿姒却有些顾虑:“你擅自冒用长公子的名义行事,他不会计较么?流民可怜,可我也只有你一个夫君啊。”
  晏书珩竟不知该喜该悲。
  末了,他自嘲地笑笑:“长公子并非酷吏,他也有人性。”
  他揽住阿姒:“成与不成,试试便知。”
  事便如此定了。
  当夜睡前,晏书珩告知阿姒,城主答应为他们几人牵线,在城中竹林里设雅集邀当地豪族及文人墨客共聚。
  “阿姒也去凑凑热闹吧。”
  若是从前,阿姒对此类权贵众多的场合能避则避,但她实在关心此事结果,又因蒙着眼有恃无恐,便也应了。
  次日清晨,两人带着竹鸢和阿晟,早早去了竹林,此时只有他们到了,周遭鸟鸣喈喈,竹叶簌簌,颇有意趣。
  时人喜寄情山水,自天地间探询万物真谛。然而这般闲情仅限于士族隐士,平民光是谋生已足够艰难,何谈疏旷?
  有人在林中抚琴,阿姒侧耳聆听,竟脱口而出:“是嵇氏四弄?”
  阳光自竹叶间隙照过来,晏书珩眸中含了微光:“阿姒也懂琴?”
  阿姒凝眉听着琴声:“我应当是不会抚琴的,只隐约听过。”
  晏书珩见她听得入迷,未再说话,只与她并肩而立,静静听琴。
  曲毕,二人皆如梦初醒。
  而竹鸢和阿晟一个十四五岁,一个四多,早在他们听琴时跑没影了。
  晏书珩拂开阿姒头顶的竹叶,见她神色恍惚,放柔了声音:“我幼时曾与祖父学过琴,虽技艺不精,但若阿姒喜欢,待回到建康时,我日日给你抚琴,可好?”
  阿姒抽回思绪,莞尔道:“想不到夫君竟还会抚琴?”
  晏书珩从身后拥住她,唇若即若离地贴着阿姒颈侧,轻吻一下,低声道:“夫人想不到的事多着呢,日后总会慢慢知晓。”
  许是他拥抱的姿态太过缱绻,言语间亦是温柔,那个吻更是温柔。
  阿姒忍不住又往不正经处想。
  他可是又有什么暗示?
  “江郎君!”
  粗犷的呼唤声打破旖旎的气氛,阿姒如遇救兵悄然松了一口气。晏书珩松开她,同来人见礼:“李大人来得真早。”
  李壑虽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在俗事上却也实在粗心。因晏书珩比阿姒高出一个头,又有参差错落的竹子遮掩,李壑方才过来时竟未发觉晏书珩怀中搂着位女郎,见他弯着腰姿势怪异,还以为他是在……
  晏书珩似笑非笑的眸子和语气让他顿时回过味来,才明白自己是打断了小年轻卿卿我我,李壑尴尬又有些内疚。
  “二位感情真和睦,叫人艳羡!”
  晏书珩对这话很是满意,转过身温声同阿姒说:“我有些事要与李大人商议,阿姒在此等一等可以么?不必担心,竹鸢和阿晟就在不远处,我也能看到你。”
  从嗓音到目光、姿态,皆是温柔似水,李壑看着这对壁人,心道这小子不仅俊,还很会哄女郎,得亏不是个浪荡公子哥,不然得祸害多少人家的女郎!
  他们走远了,阿姒立在竹间静听竹笑声,只觉心境豁然开朗。她不由微微抬起头,不料忽然起了阵风,眼上绸带被吹拂着缠到竹枝上,阿姒一动,绸带整个被勾掉。
  她不愿在人前露脸,忙抬袖遮面,摸索着要去寻绸带,却因眼盲而扑了个空,她无奈收回手,想着等夫君过来帮忙。
  身侧忽而有人温和出声。
  “女郎莫慌,稍等。”
  听声音当是个年轻郎君,为人谦和有礼,阿姒无法通过双眼判断他是何人,谨慎起见,她刻意低着头:“劳烦。”
  那陌生郎君却忘了回话。
  他呆呆看着眼前一身素裙的女郎,她虽非倾国倾城,但姿韵独特,清眸不谙世事,甚至略有彷徨,像是从山林间误闯入人世,正茫茫然不知如何是好的精魅。
  不由想起一句诗。
  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