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帝国吃相> 第1110章 挑明话题(加更)

第1110章 挑明话题(加更)

  “上次在国医馆,本侯问起赵地诸郡的民风和民俗,不过当时父母突然来咸阳,因此就没有细问,今日刚好有些闲暇,所以还是想请江大人来聊一聊,本侯听闻江大人原来在太原郡任郡守之时官声良好,颇得当地民众拥护……”一杯热茶喝完,陈旭亲自给江璞再次斟满一杯。
  “多谢多谢!”江璞激动的双手捧起茶杯,等茶斟满之后才满脸苦涩的说:“侯爷谬赞,官声良好之说当不得真也,太原郡原属赵地,而秦赵两国几乎是世代仇敌,相互争斗数百年,当年武安君白起在郡城晋阳之南的长平坑杀赵军四十余万,由此造成太原郡十室九空,数十年都不得复原,璞在秦王十八年调任太原任郡守,而那时距离长平之战已经过去近三十年,但整个太原郡仍旧凄惨无比,孤儿寡母者无计其数,繁重的劳役和粮税全都压在那些妇女和男女幼童身上,甚至有些地方整个乡镇就见不到一个身体强壮的成年男子,璞虽然是秦国人,但秦赵虽是世仇,但也是兄弟之邦,边境民众来往从未禁绝,璞自幼信奉儒学,尚贤重礼,以仁德为怀,不忍见治下民众疾苦不堪,因此在征召徭役和催收粮税等政务方面太过宽济,屡屡无法按律令完成曾经被陛下和朝堂斥责多次,要不是尚有一些族中亲朋在朝堂帮衬,璞早已被罢去郡守之职,璞在朝堂的官声并不好……”
  江璞一番话说的诚恳无比,陈旭听完也颇为感叹的点头:“赵地情形本侯也多有耳闻,秦赵连续大战数次,当初长平之战武安君坑杀四十余万赵卒,让赵国实力大损,后上将军再伐赵,与李牧将军在井陉相持年余,最后大破赵军,赵军再次死伤惨重,刚刚积累起来的一点儿民力再次遭受重创,连续两次大败,赵地百姓也承受了巨大伤亡,十室九空之说并非空穴来风,加上沉重的徭役和粮税,赵地百姓必然生活凄苦无比!”
  “侯爷说不错,璞也是不忍见治下百姓太过凄苦,因此才不得不在徭役和税粮上宽限,但也因此让璞承受了朝堂巨大压力,十余年下来功考簿上没有半分功劳,本来璞也以为哪天会被罢官回家,没想到还有时来运转的一天,因为三弟江琥突袭匈奴得建大功封侯,陛下竟然将我调回咸阳担任吏部署丞,要说璞能有今日,还要多亏侯爷,若不是侯爷发明新式马卒装备,三弟也不可能顺利突袭匈奴王庭……”
  “阴山侯得建奇功,还是因为他自己,与本侯没有关系,即便是有了新式马卒装备,换成别人也不会成功……”
  陈旭摇头接着说:“如今我大力推行改革,推动民生和商业发展,数年下来中原诸地改善很大,但赵地地处西北,加之大河阻隔来往不方便,商业发展并不均衡,本侯一直想找一个熟悉前赵诸地之人了解一下,突然想到江大人曾经任职赵地十余年,因此今日特邀请江大人来喝茶一叙。”
  江琥忐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一边喝茶一边把当年在太原任职之时的情形捡记忆深刻的一些仔细讲了一遍。
  “侯爷,璞所说的这些事都是亲眼目睹之事,赵地民生凄苦令人不忍,但赵地百姓也并非软弱之辈,许多事又是迫不得已不得不如此,总之,六国之地不是我关中,即便是十年二十年过去,这种情形仍旧不可避免,不过璞相信,随着侯爷不断的推进改革,大秦的凝聚力也会越来越强大,六国之地民众的敌视和抗拒也会越来越平缓,这种凄苦的民生状态也会逐步改善……”
  “听江大人一席话,本侯也感悟良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等身为卿侯执掌大秦中枢,就应当关注天下民生疾苦,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如今六国百姓皆都是我大秦子民,因此都需要一视同仁而不能再有地域之见国别之分,六国君王早已化作尘土,那诸侯征战的杀戮也早已烟消云散,那些各自为君王征战的前六国将士也不应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陈旭看着手中的茶杯冒出的袅袅热气,脸色慢慢变得凝重起来,“江大人,当初上将军伐赵,相持年余不能获胜,几乎将大秦拖到摇摇欲坠的地步,后来上将军不得不施展反间计让赵王杀了李牧,赵军军心动摇之下才一鼓作气攻破邯郸,李牧虽死,但听闻赵地民众对其非常敬重,各地都修建有庙宇供奉香火,此事江大人如何看待?”
  江璞手微微一抖,感觉陈旭今天请他喝茶的目的他并没有猜错,因此慢慢放下茶杯点头说:“侯爷说的不错,李牧就是赵地民众心目中的英雄,无论是征讨匈奴还是对抗六国,都当得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赵王迁杀李牧,实无异于自毁根基,璞在太原任职十余年,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这种崇拜和敬重,郡城晋阳内外就有好几座供奉李牧灵位和塑像的庙宇神龛,每日香火不断!”
  “有一件事不知江大人听闻没有?”陈旭问。
  “不知侯爷问的是何事?”江璞心头惴惴不安的回答。
  “听闻在三月间,戍边的马卒捣毁了雁门关附一座祭奠李牧的寺庙,造成了当地许多民众伤亡!”
  江璞听完后微微沉默之后点头:“侯爷说的事璞的确有耳闻,只是前几日听侄儿楚天说过,今日侯爷问起,不知需要璞如何做?”
  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江璞无法撒谎也无法推脱,陈旭的身份地位都不是他能够抗衡的,而今天特意请他来喝茶,必然就是为了这件事,此事陈旭既然挑明话题,江璞也只能顺服恭听,看看陈旭究竟打算如何处置这件事,然后再进一步看江氏到底该如何站位。
  “非是要求江大人如何做,而是本侯想知道这件事其中的所有细节,如今六国归一,再无秦赵之分,赵地民众也是我大秦子民,理应一视同仁,李牧作为前赵大将勇猛无敌,在七国之中也是威名赫赫之辈,陛下有囊括天下之胸怀,从未曾让人捣毁过任何供奉前六国历代王侯将相之宫殿祠庙,当初项氏造反,陛下也只是命令大军平叛,对于项氏一族也没有赶尽杀绝。陛下之仁德千古未有,旭出山辅佐陛下,也是为陛下人格感召,因此从未有过半分私心杂念,断然也容不得有人抹黑陛下,让陛下受天下人的指责和唾骂……”
  “当初李斯因为和百家门徒理念不合,便要求陛下下旨焚烧民间诗书经义,差点儿酿成诸生大乱,如若焚书之策成行,则陛下将背千载骂名,当时本侯在朝堂毫无根基,但也不得不秉持大义与李斯正面相斗。如今雁门关之事看则虽小,但后果甚至比焚书更加恶劣,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赵地民变……”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便是江山社稷根基所在,秦赵两国数百年大战,双方死亡的将士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那长平之战武安君坑杀赵军四十余万,大秦将士也伤亡二十余万,上将军伐赵,井陉对峙拉锯年余,战况之惨烈也世所罕见,赵军固然全军覆没,但我大秦关中诸郡也几乎扫地为兵,十四五岁之孩童都强行征召送上战场,双方死伤不下四十万人。而这些伤亡者之家属后人,如今不分敌我皆都成为了大秦子民,如此血海深仇想要泯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想抚平这份伤痛,就需要我大秦朝堂拿出足够的诚意和政策去安抚……”
  “本侯自来咸阳辅佐陛下,一直不断的推行各项改革,想要从民间慢慢消弭这种仇恨,抚平六国民众心中毁家灭国的伤痛,但雁门关之事让本侯感觉到痛心和无奈,本应是守护我大秦的将士,竟然会去针对一个死去的赵国将军,毁去祠庙,坏其信仰,去刺激赵地民众好不容易慢慢消停下来的仇恨与炉火,此事不光雁门诸郡官员刻意隐瞒,而且满朝文武知晓之人也推脱不愿去沾染,只想洁身自好当做不知一般……”
  陈旭说到这里站起来,负手看着窗外凋零的满园萧瑟的风景声音低沉的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今大秦看似安稳,但这些年可有一年真正的安稳?陛下征服六国一统华夏,就是想让天下从此再无刀兵之祸,如若明知有人祸国乱民会激起六国百姓的仇恨,本侯身为大秦左相而不去管,又有何脸面坐在左相之位统领天下官员替陛下治理国家……”
  “文武百官可以惧怕得罪武城侯,但为了大秦计,为了陛下江山社稷计,为了华夏传承和安稳计,本相也必须站出来挑明此事,如若任凭这件事遮盖拖延下去,一旦赵地民众激愤太甚起兵造反,则本侯这些年所作所为将就此付诸东流,大秦繁荣昌盛之日无望也……”
  “江大人居赵地多年,深刻知道赵地百姓的苦难,也知道赵地百姓的脾性,燕赵之地多侠客,慷慨义士皆豪迈,赵牧却匈奴,秦开击东胡,修长城戍边关,无数勇士前赴后继才保我华夏不受异族欺凌,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这是华夏诸侯一直都谨守的底线和传统,如今四夷皆定,难道我们又要如同诸侯纷争一般开始内斗么?那我大秦一统天下又有何意义?陛下费尽心力征服六国又有何意义?我等身为秉持大秦朝堂中枢之公卿,如若遇到强权势力便退缩不前,遇到棘手之事便想置身事外,不能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不能为陛下分忧解难,那百姓要我们何用?陛下要我们又有何用?”
  “今日本侯请江大人来喝茶,就是想弄清楚雁门关之事的前因后果和其中详情,因此还请江大人勿要隐瞒,将所知之事详细到来,不过也请江大人放心,此事本侯会一力承担,绝对不会将江大人和江氏牵扯进来!”
  陈旭最后转身看着坐在椅子上默然不语的江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