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07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07节

  汤不平严肃地说:“你要想清楚,进入安全局,许多事都不能对外人讲,安全局不是朝廷,有刑律可依,而是有自己的规矩,泄了密,犯了错,轻则鞭刑,重则杀头!”
  霍邻点头:“在西域的时候,薛同知告诉过我,安全局纪律森严,规矩很多,这一点我知道。其他的我不想问,我只想知道一点,薛夏说,一旦加入安全局,家人就由安全局负责养,这是不是真的?”
  汤不平松开手,严肃地说:“你听错了,是死在安全局,你的家人由安全局来养。”
  霍邻呵呵笑了笑,坦然地接过文书,打开说:“听闻安全局待遇不错,一个千户的待遇,可比一卫指挥史的待遇都好。”
  汤不平没有接话,而是板着脸说:“前段时间,中军都督府出现了文书泄密事件,导致朝廷在对贵州的问题上顾忌重重,难以施为。皇上已经下了命令,务必查出泄密之人。”
  霍邻看着文书,脸色终于变得凝重起来,自己这一次是遇到棘手的问题了,如果能解决,说不得可以在安全局立足下来,如果解决不了,很可能会被赶出安全局。
  文书泄密吗?
  霍邻陷入沉思。
  武英殿。
  刘长阁如实禀告:“就目前掌握的消息,文书在中军都督府中泄密的可能性很小,但因为涉案之人身份特殊,安全局无法刑讯,也可能有人隐瞒了实情……”
  梅殷、李坚都是朱允炆的姑父,皇亲国戚,安全局总不能直接大棍子伺候。
  高巍虽然不是皇亲国戚,但此人在中军都督府中处理军务果决、干练,向来忠诚,在一年前被提拔为中军都督府佥事,对他用刑恐怕会寒了人心。
  朱允炆不同意用刑。
  刘长阁继续说:“汤不平提议,邀霍邻进入安全局,负责勘察此事,或有转机。臣请旨意,批准霍邻进入安全局。”
  朱允炆看着刘长阁,微微点了点头:“霍邻是一个聪慧、有担当的年轻人,大胆而富有机智,让他加入安全局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原本朕准备将他放入兵部,既然安全局需要人才,那朕就准了。”
  刘长阁询问:“那给他什么官职合适?”
  朱允炆想了下,说:“给他个百户,若他能勘破文书泄密一事,调为千户,专司疑难之事。”
  刘长阁有些犹豫,以霍邻在西域的功劳,直接给他个千户都算委屈了,皇上竟然只给了一个小小的百户,是不是有些太委屈人才了……
  朱允炆拿出一份文书,对刘长阁说:“贵州的问题,可谓是悬而未决太久了。”
  这个久,可以追溯到洪武时期,可以说,贵州问题是朱元璋遗留给朱允炆的问题。
  在洪武十五年,傅友德、沐英、蓝玉等平定云南,设云南布政使司。但贵州依旧孤悬于西南,朱元璋对此直言:“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不能守也。”
  而这里的霭翠辈,指的就是当时的贵州土司。
  霭翠为元朝的贵州宣慰使,与宣慰同知宋钦各领水西、水东之地,是贵州当地势力最大的土司之一。
  洪武五年,霭翠、宋钦投降大明,朱元璋当时的任务主要是对付元朝残余势力,只能让其各领其地。但在平定云南之后,朱元璋就曾想要彻底收回贵州,改土归流,但霭翠、宋钦先后挂了,霭翠的老婆奢香,宋钦的老婆刘淑贞成为了土司首领。
  当时镇守贵州的都督马烨见两个女流之辈,认为朝廷应该借此机会,废掉水西、水东土司,设置流官,继而实现贵州的改土归流。
  马烨为了实现贵州改土归流,找了个由头抓了奢香,将其剥光了鞭打,借此希望激起土司民变,继而出动大军,彻底扫除土司势力,为改土归流扫除障碍。
  刘淑贞看穿了马烨的打算,立劝土民不要造反,并亲自跑到南京找朱元璋,状告马烨故意激变,朱元璋没有借此机会杀掉刘淑贞,反而是命奢香来朝。
  奢香至京师,与刘淑贞一起状告马烨。
  两个土司头领远离土司领地,只要朱元璋狠下心来,命令马烨发动大军,当地土司势力必会因群龙无首而被击溃,朝廷在贵州改土归流的设想也会实现。
  但朱元璋没有这样做,而是下旨,杀掉了马烨,加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刘淑贞为明德夫人。
  值得一提的是奢香,其在回到贵州后,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使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诺言,亲率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荆斩棘,开辟了以偏桥(施秉县)为中心的两条驿道:
  一条经水东(贵阳东北)过乌撒(威宁)达乌蒙(云南昭通);
  一条向北经草塘(修文县),六广(修文六广镇)至黔西、大方到毕节二铺迢迢五百余里。
  这两条驿道,名为龙场九驿。
  龙场九驿中有一座驿站的名字,叫龙场驿。
  奢香、刘淑贞的臣服,稳定了贵州局势,在洪武朝时期算是相当平稳,并没有大的变故。
  但忠心耿耿的马烨死了,一心为朝廷在贵州改土归流的马烨死了,终洪武一朝,朱元璋都没有在贵州实现改土归流。
  现在,轮到朱允炆了。
  朱允炆没有见到过奢香这位夫人,她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时候就病逝了。对于此人的开明与识时务,朱允炆是表示钦佩与尊重的,她是一个伟大的彝族首领。而那一位智多的刘淑贞,也在建文二年的时候走了。
  奢香、刘淑贞的离开,对稳定的贵州构成了影响。水西、水东一带尚好,受两位夫人熏陶与朝廷势力深入,大体稳定,但其他地方土司失去了威慑,开始蠢蠢欲动。
  贵州谷劳、王石等地,开始抗拒朝廷,并以宋阿袄为首领,形成一股势力。不仅如此,贵州思南、思州两个宣慰司的关系也逐渐趋向于恶化,思南土司田大雅及其子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田琛矛盾重重,为了争夺沙坑地,在建文三年、五年、六年,发动了三次兵戈。
  朱允炆对于这些变故都看在眼里,因为是当地土司与土司之间的斗争,朝廷只适合居中调和,或者说,只适合坐山观虎斗,直接参与其中并不智。
  但问题是,朱允炆现在没办法继续看他们斗来斗去了,因为这些土司不仅内斗,还不听从朝廷的话,该缴纳的赋税不缴了,该给朝廷的岁贡也没有了。
  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只能仰天问苍天。
  拖欠朝廷的赋税,朱允炆只能拔刀问问他们,到底是缴赋税,还是交人头。
  老朱没解决的问题,咱要给解决了。
  但在这之前,必须找出是谁泄露了朝廷机密,是谁在搅乱西南!
  朱允炆对此人恨得牙痒痒,就宋阿袄、田大雅、田琛这些不听话的人,在贵州的顾成完全有能力收拾掉他们,再不济,可以调广西的张辅进入贵州。
  可现在,满城风雨之下,西南局势如同干柴,只要朝廷一点火星,很可能会燃烧起一大片火,直燃烧西南数个省!
  这个结果,朱允炆很难承受。
  想打打不了,有力气用不出来,被局势硬生生逼退,朱允炆心头堵得慌。
  朱允炆咬牙切齿,对刘长阁下令:“安全局必须早点勘破此案,无论如何,无论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在三日内找出蓄意扰乱西南,恶意传播流言的元凶!”
  “三日!”
  刘长阁心头一惊。
  朱允炆对安全局办事很少设置时限,可一旦设置了,就必须办到。刘长阁很清楚,如果三日内还找不到泄密之人,那就必须拉出来一个人,借他的脑袋用一用!
  京师流出全面改土归流的消息,一旦这种消息传入西南诸省土司耳中,那问题就严重了。
  止住流言传播最好的办法就是辟谣!
  与后世辟谣发个公告不同,大明辟谣,得用人头。
  刘长阁领命而去,匆匆赶赴中军都督府,见霍邻已经来了,只不过坐在椅子上在那里喝茶,不由得阴沉着脸说:“皇上下了旨意,我们只有三日时间。”
  汤不平有些不安,眼下调查陷入困境,三日未必有突破。
  霍邻放下茶碗,对刘长阁说:“你们应该知道,这段时间我时常去国子监旁听吧?”
  刘长阁、汤不平不解地看着霍邻。
  霍邻起身,从桌案上拿起一份文书,在手中摇晃了下:“国子监的助教教学,有一种方法,叫做情境再现。我认为,要想找出是谁泄密,找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重现文书自进入中军都督府之后的每一个情境,看看文书经过了谁的手,走过哪些地方。”
  “这算什么?”
  汤不平不理解,安全局都盘问清楚了,每个细节都问过了,并没有找到问题,你情境再现,就能发现问题?
  霍邻解释道:“盘问的回答,与情境再现是不一样的。既然你们没办法,那就用我的办法试试,是谁领的这一份文书,从头演示吧,我要每一个细节!”
  刘长阁深深看着霍邻,微微点头,对汤不平说:“封锁中军都督府,让所有人员各自归位,从文书送入开始重现吧,告诉梅府事等人,全力配合,不得遗漏任何小事。”
  一切似乎回到了四月一日。
  文书送入,接应文书的官员开始勘验,核对印信、火漆,确定无误之后,将其转呈至梅殷,放入梅殷书案之上。
  梅殷处理文书,看到了李约提议全面改土归流,然后将这一份文书单独放在一侧。
  水师总兵李坚来了,与梅殷商议水师调动与运粮,蒸汽机用于战船的问题,并翻看了李约的文书,认为李约的想法太过大胆,不宜推行。
  梅殷据理力争,认为大军平定西域,乘胜之势,朝廷完全有力在西南逐步、逐年改土归流。
  两人争执,高巍来了。
  当日的一个个情境再现……
  第九百八十三章 浮出水面
  高巍找梅殷,商谈的是辽东之事,自水师东征对马岛与壹岐岛之后,辽东局势便趋向于紧张。
  辽东都司担忧倭寇可能会集结登陆,以报复大明的军事行动,加上东北女真部落内部纷争愈演愈烈,一些小型部落甚至被直接抹杀,而一些有实力的部落有所壮大,如何稳固辽东,控制局势,成为了中军都督府必须关注的问题。
  梅殷对于辽东事并不担忧,水师东征过去半年多,倭国连个水花都没打过来,听说足利义满想要托朝-鲜国王李芳远求和大明,但李芳远根本不想当和事佬,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足利义满。
  至于东北女真的纷争,这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好事。
  小型的女真部落的选择并不多,只有两个,第一,被其他部落吞并,第二,臣服大明。
  受益于女真部落内部纷争,不少女真部落前往南京,纷纷朝贡称臣,对于朝廷所提出的驻军要求更是连连答应,再无当初的傲气。
  在大明谋略西域的同时,辽东都司已在悄无声息之中,收服了多达五十个小型女真部落,并强行迁移、整合为五个区域,分别设置了合兰城卫、兀也吾卫、易马忽山卫、塔鲁木卫与阿速江卫,这五个卫所处在铁岭卫至建州卫之间,控制着朝-鲜以北的广大地区。
  大明卫所的设置,确确实实保护了女真部落的安全,同时也将其真正纳入到了大明的管辖之下,加上孔府先生进入东北,承担起了教化任务,女真部落中的孩子开始认同、认可大明,并从意识中确立了一点:
  我们是大明子民,要忠诚于大明与大明君主。
  梅殷分析过东北局势,那里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女真或倭寇,而在于辽东都司兵员不足。辽东都司的管理范围并不包括东北诸地,但因为就近原则,在女真部落区域设置卫所的兵力,都出自辽东都司。
  因为朝廷整合了女真部落,卫的设置都是满建制的,五千六百军士,一口气从辽东都司抽出去近三万军士,辽东都司也有些吃不消。
  高巍建议梅殷,联名给朱允炆上书,增兵辽东与东北,以稳定局势,并为后续经略东北提供可能。
  梅殷认为高巍的想法,并询问高巍对西南诸省改土归流的意见,高巍不认可李约的建议,全面改土归流不可一蹴而就,而应循序渐进,徐徐图之。
  看着情境重现,霍邻不由地对高巍、李坚高看一眼,这两人更为谨慎,而梅殷明显被西征大胜的消息冲昏了头脑,认为可以凭借着强大的武力,一举解决掉所有的土司问题,实现全面改土归流。
  事情到了这里,依旧没有任何头绪。直到梅殷拿起文书,揣入袖子的时候,刘长阁、汤不平、霍邻等人都瞪大了眼。
  刘长阁一把抓住梅殷,冷厉地问:“你将文书带出了中军都督府?”
  梅殷错愕地看着刘长阁,连忙说:“如此重要的事,需要仔细思量清楚才好奏报皇上。再说了,给皇上写奏折,也需要这文书作参考,带至我的府邸并无不妥吧?”
  刘长阁阴沉着脸,老子追问你十八次了,这文书有没有离开过中军都督府,你都说没有,现在你告诉我带出去过?
  汤不平凝眸盯着梅殷,这些天里怎么查都没问题,感情是你隐瞒了细节啊。你说你一个荣国公,中军都督府府事,面对安全局盘问,为啥还要撒谎!
  看吧,有些人不用刑,就是不会说实话!如果你早点说了,安全局还用去找霍邻吗?
  霍邻止住了要发怒的刘长阁、汤不平等人,说:“安全局需要秘密封锁荣国公府,情境重演也需要转至荣国公府之中才可。”
  “谁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