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这小子,”闻言,台下的林导笑骂道,“就是仗着我不愿意凶他。”
《新生》的片尾曲也是由云洲所作曲,只不过形式由钢琴曲变成了人声哼唱,林导在保密方面做得几乎是所有导演中最好的,先前的《鸢尾》因为裴家小少爷葬礼上的事倒还有迹可循,片尾曲可是至今连形式和主题都没有对外公布,对很多媒体来说,这场路演能够有此收获,回去之后的报道也都有东西可写了。
云洲拿起话筒的那一瞬,全场灯光也跟着熄灭,只留下一束追光打在云洲身上,舞台上的身影一个人走在黑暗中,无形地与那幅不知所云的定妆海报重合。
“谨以此曲,送给所有在黑暗中迷茫的人们,愿你们也能重获新生。”
在录制片尾曲前,林导也考虑过找专门的声乐老师来给云洲做一个紧急培训,但在试听过云洲录的最初版本后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云洲的声音就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虽然没有专业打磨,但也足够动听出众,如果一切都打磨到最完美的状态,反而又变得不真实了。
因此,当云洲的低低的吟唱在会场中响起的那一刹那,全场都安静了下来,就连呼吸声都不由自主地放轻了。
纯人声的表演形式不是没有,例如好几个人搭配的阿卡贝拉,在室内舞台的音响下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但像云洲这样只有一个人轻轻在台上哼唱,难度还是很大的。
没有背景音乐与器乐伴奏的哼唱,哪怕是专业歌手,也很难在这样大的会场上让所有人都听见他的声音还不出错,但云洲还是做到了。
倒不是他的演唱水平有多高超,而是他作为整部电影最初的“灵感提供者”以及音乐的第一制作人,对每一个音符都有最深刻的理解,在他的声音里,有着一般歌手很难达到的感染力。
在聚光灯下,青年闭上了眼睛,微微侧头,像是在与虚空里另一个不存在的自己对话。
这首歌送给台下所有观众,送给长眠在了过去的裴云洲,也送给重获新生的自己。
哪怕是再不懂音乐的观众,也能从云洲的声音里听出在黑夜里徘徊的迷惘和恐惧,但在这样的负面情绪过后,迎来的就是光明灿烂的一天。
这分明只是一段没有歌词甚至破碎得不成曲调的哼唱,却好像带着无与伦比的穿透力,能够轻而易举地直击人心,甚至让每一个观众都忍不住心疼台上的青年,心疼他所经历的黑暗与阴霾——
他明明是这样美好的一个人,怎么会有人舍得伤害他呢?
在这样有震撼力的音乐里,似乎哪怕发出一点声音,都是对演唱者的亵渎。
云洲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这样安静的的气氛里,好像天地之间只剩下他一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从前的他惧怕黑暗,所以拼了命地想要逃离孤儿院,拼了命地讨好裴冽和裴父裴母,可是现在他恍然发现,原来黑暗和孤独,其实并不是多么难以忍受的事情。
原来有一种孤独,名为高高在上。
当最后一个音符也终于落幕,现场的观众们依然久久不能回神,就连最爱提出刁钻问题的媒体记者,都犹在回味刚才的表演。
那已经不能简单地称之为表演了,称之为艺术品更加合适。
云洲维持着向观众鞠躬的姿势,柔软的发丝微微垂落,遮住大半眼帘,简直漂亮得不像话。
猛然回神的观众终于记起,在节目结束的时候应该鼓掌致意。
在雷动的掌声里,云洲走下了台,按照约定的流程邀请了林导、秦姐等一众主创一起上台,进行答记者问的环节。
林导虽然退隐多年,但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本就因为云洲炒热的气氛此时更加热烈,他才刚接过话筒,下面的媒体就纷纷举起了铭牌,希望能被选中提问。
第一个记者的问题就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
“林导,您退隐这么久,是什么启发了您想要拍一部新电影呢,还有,您在前期的宣传工作里展出的那幅画是什么意思呢?”
林导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两个问题,而是笑着说道:“那边那位记者朋友,你也提一个问题吧,我猜,你们想提的问题都差不多,或许我可以一起回答。”
从前的答记者问环节里,还没有人这么说过,因此也进一步勾起了观众的好奇。
果然被点起来的记者所提出的问题正如林导所料,是关于电影选角的。
“是什么让您再一次选择了一位完全没有演艺经历的素人作为这样一部几乎靠主角一个人撑起来的电影的主演呢?”
“其实,这几个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或者说,归结于一个人更合适,”林导主动让出了半个身位,让云洲站在了舞台的最中央,站在最闪亮的聚光灯下,“我想向大家隆重地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制片人之一,剧本灵感的主要提供者,画作《新生》的创作者,影片内全部音乐的作曲和制作者,以及电影的主演,云洲。”
“和大家郑重地打个招呼吧,小洲,以你全新的身份。”
一连串的名头除却“主演”之外,全都是大众不知道的,而且一个比一个听起来更夸张也更令人震惊,以至于当林导说完这段话的时候,台下的观众和媒体都还在费力地理解林导这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直到有一个反应较快的记者第一时间站起来询问:“林导,您的意思是,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内容,除了影片的演绎之外,剧组投资、剧本编写、音乐制作中,云洲也都发挥了主要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