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

  面前一溜弟弟, 只有老实人胤祥略有几分羞惭。胤祚跟十四对视一眼,皆是垂头忍笑。三哥这人心眼儿小, 胆子更小。他因为上回绣瑜生辰的事情记恨胤禛, 竟然想出这样的法子报复, 也算是夺嫡史上的一朵奇葩了。不过四哥,弟弟们也想看你扮蛇扭来扭去的样子呢!
  且不提胤禛如何教训几个无良弟弟,如何看着那套衣服羞愤欲死,对三阿哥的恨意一浪更比一浪高,几乎快要超越老八。永和宫这些日子欢声笑语,光是想象一群糙汉子披红挂彩、翩翩起舞的模样就已经很好地起到了彩衣娱亲的效果。
  代价就是四爷很生气,哄不好的那种。胤祚端茶倒水,好话说尽也只换来一声冷哼。十三十四连话都说不上,只能低头装鹌鹑。绣瑜试着劝了两句,却因为绷不住笑出了声,引得胤禛委屈更盛,丢下句“连您也嘲笑儿子”,连着好几天不敢进永和宫的大门。
  然而作弄人终究是会遭报应的。十月初,太后生辰前两日,天上下着大雪,西洋自鸣钟已经敲过三下。
  绣瑜躺在床上,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有种一步踩空的失落感。又听门外似乎有交谈声,她便起身问道:“是谁?”
  值夜的宫女出去,片刻竟带着苏培盛进来。苏培盛手里抱了两身阿哥们的衣裳,一脸苦笑:“紧急军情,皇上连夜召了两位爷进宫商量,只怕要在宫里歇下。奴才们来不及准备衣裳,只好来寻。扰了您休息,四爷又该怪罪奴才不会办事了。”
  绣瑜哭笑不得:“横竖要挨骂,还说这一车子话做什么?快说,到底是什么军情?”
  苏培盛左右为难,在她威胁的目光下,还是说:“前,前锋军已然全军覆没了。”
  绣瑜不由大吃一惊。额伦特的前锋军足有一万五千人马,而拉萨的准噶尔军才六千人。这个军队没有完成机械化的年代,以少胜多或许不难,可要全歼数倍之敌,几乎不可能。换句话说,被只有自己一半兵力的敌人全歼,是有多蠢才会把仗打成这样啊!
  她呆呆地一会,马上又问:“中路军呢?中路军怎么样?”
  “中路军与前锋军不相干,抚远将军暂且无碍,只是这仗是继续打,还是撤军,前朝尚没个说法。”
  绣瑜提起的心放下一半,在床上辗转半晌,听着雪花扑在房顶上的簌簌声迷迷糊糊睡着。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她便醒了,一叠声地打发人去前面:“灶上的燕窝鸭子汤呈上几盅,再捡几样点心送到前面去。天冷,叫小厨房的人拿温酒的小炉子暖着那汤,一并送去。再拿三个手炉,一个炭盆,烧得暖暖的抬去。”
  又叫来小桂子:“去抚远将军府上瞧瞧大格格,把我收着的那个白玉磬和四羊兽首青铜鼎赏给她,你亲自去。”
  胤祚昨夜没有被传召,只好今晨一大早起来,抹黑进宫来寻两个兄弟。太和殿侧庑房里冷得像冰窖,从值班太监们那里借来的黄铜火盆弱弱地释放着热量,胤禛跟十四合衣卧在里间床上,不知是因为天冷还是床小,兄弟俩紧紧地贴在一处睡着,丝毫看不出前些天为跳舞闹别扭的样子。
  胤祚见了噗嗤一笑。胤禛睡得很浅,听到动静立马翻身坐起,嫌弃地掰开小弟搭在自己身上的大腿:“你来了。什么时辰了?”
  “还早,你们睡,我外头坐坐。”
  “吵死了。”十四不满地嘟囔,还当在家里似的大模大样翻身,结果胳膊重重撞在隔扇上,倒把两个哥哥吓了一跳。
  “蠢死你算了。”胤禛无语地喊人进来给他上药。
  十四捂着胳膊肘,打量冷冷清清堆着杂物的庑房,叹道:“真是分了家的儿子不如狗啊,早知道我就去阿哥所蹭弘晨的屋子住了。唉,将来你们哪个有幸搬回来住,就把永和宫赐给我进宫的时候住就行了。”
  后宫也是你个爷们儿能住的?胤祚一个优雅的白眼送给异想天开的弟弟。
  胤禛却冷笑道:“老六老十三不进宫吗?轮得到你住永和宫?”
  嗯?这话的重点似乎有点偏啊!胤祚满头问号地看向哥哥,不待细想,小桂子就带着人过来送早膳了。
  鎏金珐琅大火盆代替了简易的黄铜火盆,十四抱着手炉坐在炕上,一边吃着绣瑜的爱心妈妈牌早餐,一边控诉皇阿玛就知道大半夜的使唤人,连间屋子也不给安排:“还是十三哥福气好,不领差就不用早起上朝。”
  “让你跟他换换,你肯吗?”胤禛忍无可忍,三两口喝完了粥,“说正事。”
  十四立马清清嗓子,正色道:“额伦特这个混蛋玩意儿,贪功冒进,先是被准噶尔人劫断粮道,渡河的时候被打了埋伏。一万五千人马,片甲不存,连个报信的人都没有。还是准噶尔人耀武扬威地把御前一等侍卫色楞的人头送到中军大营前,舅舅才知道前锋军全没了。”
  胤祚搅弄鸭子汤的手一顿,半晌才问:“皇阿玛是什么打算?”
  胤禛说:“皇阿玛还没说话,是战是退……”他说着没好气地瞥了十四一眼:“尚且没个结果。”
  十四从牙缝里挤出一声冷笑。
  胤祚奇道:“十四弟肯定是主战的,四哥,你竟然想退兵不成?额伦特是皇阿玛亲自任命的,如果就此退兵,岂非叫皇阿玛脸上无光?”康熙打了一辈子胜仗,临了败坏在这么个小人身上,岂能甘心?
  胤禛亦是无奈至极:“准噶尔人大胜一场,士气正旺。何苦为了一个虚名填进上这些人命呢?”
  十四立马反驳:“怎么能是为了虚名呢?大军入藏,耗费的粮草、银子、人力物力,难以估量。如今败而未溃,说撤就撤岂非放虎归山?”
  胤禛不由拔高了声音:“正是因为耗费过大而成效不显,才需要撤军重新调整。更何况你也该为舅舅想想,率领一支疲敝之师跟准噶尔决战,万一有个好歹,他一辈子打出来的名声就都填进去了。”
  十四嘲讽不服的神色一敛,片刻,仍是摇头郑重道:“你不了解舅舅,他会选择打这一仗的。”
  这话说的是事实,然而语气一如既往地欠揍。胤禛顿时磨牙:“是,你了解。谁不知道你上赶着要给人家做儿子。”
  “你!”
  “诶诶诶,用膳用膳,汤都凉了。”胤祚抢在猫咪炸毛之前把他摁住,总算平平安安撑到上朝时分。
  朝臣们已经陆续知道了前锋军大败一事,皆是万分骇然。
  按照原本的计划,中路军好比一面盾牌,挡住准噶尔援兵;前锋军好比一把刀子,直插叛军心脏。如今刀子折了,盾牌却还屹立不倒。是撤兵保存实力,还是前锋灭了中路补继续进攻拉萨?
  论公,这一败不知多少人身上的莽服要换囚衣。论私,满人聚族而居,谁家还没个在军中效力的侄儿孙儿?原不过是看着清军以数倍军力对敌,获胜十拿九稳才想着把孩子送去混一份功劳;都是从龙入关的,铁杆儿庄稼吃着,谁愿意为那两个赏银,眼睁睁看着孩子埋骨他乡?
  朝野上下反战情绪高涨,纷纷上书请求皇帝撤军。
  康熙不置可否,任由他们吵得沸反盈天,然后施施然地宣布“此事事关重大,必须择日再议,大家先回去歇着吧”。
  明眼人都看出了皇帝明修栈道拖延时间,暗度陈仓继续进攻的意图。
  胤禛只得按下心中不满,专心搞好后勤。十四也并没有多少喜悦之情——前锋军不归晋安指挥,现在撤军他无功无过。但是继续进攻,胜了还好,如果再败,只怕额伦特扔下的锅也要扣到他头上。
  冬至节那天,绣瑜在畅春园陪太后吃羊肉汤,特意让九儿接了蓁蓁进来。宴后,兄妹俩在向晚亭里遇见,都十分忧虑。
  蓁蓁看了他两眼,忽然懊恼道:“我以前总觉得小岳子长得蠢兮兮的,不及你和我阿玛好看。现在想来,唉……”
  饶是十四忧心忡忡,也被这话逗得大笑,摸着下巴得意了好长时间,忽然又一个瓜子敲在她脑袋上:“小丫头片子,谁许你跟着叫‘小岳子’的?没规没矩,那是你……咳咳咳咳!”
  他话说一半,忽然见康熙的暖轿停在不远处的榆树下头,忙过去见礼:“给皇阿玛请安。您今儿怎么有空来园子里?”
  康熙的脸色十分不善:“朕去哪儿还要向你请示吗?”
  十四唬了一跳,忙道:“儿臣万万不敢。儿子是想说,内务府的奴才太不懂办事了,天寒地冻的,该叫儿子们到城外迎驾才是。”
  康熙不置可否,忽又见了蓁蓁,奇道:“你是……德妃的娘家侄女儿?”
  蓁蓁倒也不惧,大方地上前行礼:“奴才靖西伯之女乌雅氏恭请皇上圣安。”
  康熙看她两眼,神色稍霁:“起来吧,你难得进宫,四处走走。朕昨夜又梦到孝庄皇后,老十四,你代朕去佛堂给皇祖母跪一日经吧。”
  “儿子遵命。”
  康熙坐着轿子走远了。蓁蓁不由同情地看他一眼,欲言又止。
  十四苦笑不已:“知道你阿玛对你多好了吧?”
  蓁蓁小鸡啄米似的点头,眼睑一垂,忽又带出几分伤感:“我要是个阿哥就好了。”
  十四颇为诧异地发现小姑娘长大了,又可惜晋安在战场上不得见,便摸摸她的头说:“有我呢,别操心了,好生在园子里逛逛。来人,送格格去找五公主。”
  “皇上来了?”绣瑜诧异万分。这些日子南书房的烛火夜夜亮到三更。她只当康熙必然无暇他顾。谁知他今儿竟然有心情到园子里来了。
  “他们在南书房吵翻了天又能怎样?从京城到青海,八百里加急都要跑上七天七夜。命令传到青海战场上,战局早就天翻地覆了。朕准备授给你弟弟临机专断之权,大清未来十年的国运,就交到他手上了。”
  “臣妾替他谢过皇上隆恩。”绣瑜捧上几样细巧糕点,说:“您用了点心歇上一会儿吧,晚膳时分臣妾叫醒您。”
  “不急。”康熙似乎很有谈性一般,携了她在炕上坐下,问道:“你娘家似乎支庶不盛,虽然有几房远亲,但是五服以内却没什么人了。为何董鄂氏去世多年,不见你弟弟续弦呢?”
  说到这个,绣瑜也相当奇怪。晋安一直说大事未决,恐将来连累女方。可是现在永和宫一系占尽上风,他手握重权,何以如此悲观呢?
  绣瑜只能说:“许是他还念着董鄂氏吧。他也是老儿子,双亲在的时候都不太舍得约束,瞧着沉稳,内里却是无法无天的。中间又打了几回仗,就这么一年一年地拖了下来,如今竟没人能管了。”
  康熙不置可否,忽然又问:“老十四跟他倒是投缘,比跟两个哥哥都强些。”
  绣瑜不以为意,随口回答:“小孩子么,都崇拜英雄。”
  “崇拜英雄?”康熙反问了一句,似有不以为然之意。绣瑜不由心生疑惑:“皇上今儿怎么忽然问起这个?是不是十四又做了什么惹您生气了?”
  康熙瞅了她两眼,自顾自地拨弄着手上的佛珠,半晌只抱怨说:“没什么要紧的,旁的跟他学没什么,可老十四连这不慕女色、子嗣不丰这一套也跟着学起来。二十出头的人了,房里尚且无人生养,这像什么话?”
  这番话绣瑜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此刻不由为弟弟叫屈:“皇上,不是臣妾偏袒娘家人,但是这生儿育女的事,哪里能怪到别人头上?前方正在打仗,您可别听那起子小人嚼舌,反误了大事呀。”
  康熙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把手中书本一合,哼道:“朕是那种人吗?不过是随便问问。你也帮着瞧瞧,若这次他若能得胜还朝,朕指门好亲事给他。”
  第200章
  冬至之后, 很快又是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 然而青藏高原上大雪铺天盖地,结了冰的道路湿滑难行。远征的勇士们注定要在苦寒的异乡渡过康熙四十九年的新年了。
  而千里之外的北京城里却是一派红火热闹的景象——明年是康熙登基五十年的大庆。今年又是个丰年,不管是水田里绿油油的稻禾、山地上金灿灿的玉米棒子、还是旱地里一串串的地瓜蛋子,都沉甸甸地结着果实。等到粮食堆了满仓, 桔梗扎成草墩立在院中, 油光水亮的大肥猪出了栏, 乡间的百姓守在家里热炕暖被,怀中抱子脚后蹬妻,惬意快活莫过于此。
  忽又听说皇上派了四王爷、八王爷到京郊祭陵祈福, 附近村民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在祭坛外远远地叩三个头,念两声佛, 祈求上天保佑康熙老佛爷延年益寿福祚绵延。
  胤禛见了不由叹道:“唯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胤禩正好进了香出来,闻言勾唇一笑:“四哥这话是化自前明朱之瑜《伯养说》里的‘以一人劳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吧?可朱之瑜是前朝遗老, 南明亡后他宁可远渡重洋与倭寇为伍, 也不肯归顺我大清。他想治的不是天下,而是他朱家的天下。所以天下奉一人也好, 一人治天下也罢,首先这天下得是你的。”
  胤禛不冷不热地回道:“八弟博学多才,上通经史,下懂驯兽, 为兄着实佩服。”
  八阿哥这些日子修身养性低调做人,似乎稍微打动了康熙一点点。明年是康熙登基五十周年的大庆,各家王府都在铆足了劲儿寻摸稀罕礼物。海样的银子流水般地淌出去,什么金玉古玩、名家字画、祥瑞珍宝都被比得不稀罕了。
  唯独八阿哥另辟蹊径,不送死物,而是从蒙古草原上寻回几十只海东青幼崽,亲自挑选、喂养、训练,去芜存菁,选中那么一只准备献给康熙。
  蒙古人常以海东青比喻勇士和王者。康熙得知,果然高兴,欣喜之下竟然命他和胤禛一块儿祭陵。
  国家大事,唯祀与戎。而祭祀又有三项要务:祭山、祭祖、祭天。胤禩得了给祖宗上供的差事,八爷党众人自然是额手称庆。
  胤禩置之一笑:“驯兽算什么,比起四哥训人的本事,我这不过是雕虫小技。”
  老冤家死灰复燃,胤禛心情不佳不欲再辩,扬鞭驱马径自回宫,先去前朝交了差,又往永和宫来。
  正值年下,阿哥公主们频频进宫领宴,十四岁的弘晨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弘昆弘时几个正是逗猫惹狗的年纪,胤祥家的弘暾还在扶床学步。十二三个孩子凑到一块儿,所到之处犹如蝗虫过境一般,见啥玩啥弄坏啥。
  胤禛见了逮着胤祚一通埋冤:“扰得额娘不得清净,你和老十三也不管管他们?”
  胤祚笑道:“你当是谁在给他们撑腰?除了额娘,谁敢让他们在宫里这样闹?况且,我和十三弟管这个大的还管不过来呢!”一面说,一面引着他进了暖阁。
  十四趴在桌上郁闷不已:“大过年的,皇阿玛赏臣子赏什么不好?非要叫我抄二百遍《孝经》赏人!便是要赏,也不该赏《孝经》啊,不过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类的玩意儿,五岁小儿都能倒背如流!”
  胤祥在一旁给他磨墨,投喂以梨脯,清热降火,见胤禛回来,忙起身相迎:“八哥可有异常?”
  胤禛摇头:“正常程度的无礼狂妄,并无异常。”说着又过去翻十四写的字:“抄了几遍了?”
  “七十七遍。”他说着忽然眼睛一亮:“四哥,你不会会仿写……”
  “打住。自己写,别耍小聪明。”胤禛脸上浮现出困惑,“你仔细想想,我总觉得你哪里得罪了皇阿玛。”
  十四撇撇嘴,冷冷哼道:“你想多了吧,皇阿玛岂是忍气吞声的人?被按在乾清门前挨板子的时候,我又不是没有过。”
  胤禛深深地瞧了他一眼,似有未竟之言,片刻却只说:“天色不早了,咱们给额娘请个安,出宫去吧。”
  十三十四不疑有他,整整衣裳先去了。胤祚颇为诧异地打量四哥,左想右想不对劲,半夜摸到雍王府里,果然见外书房亮着灯。
  帘帐半卷,烛泪结满了烛台,胤禛拿着本书坐在帐子里发呆,眉头微皱嘴唇紧抿,见他进来毫不意外。
  “其实,皇阿玛相当看重老十四。动不动就罚他揍他,那都是以往的老黄历了。”
  以前太子尚在,小儿子不听话,当然可以简单粗暴打一顿就好了!可如今康熙突然忍气吞声起来,这说明十四在他心里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要顾及儿子的脸面了!
  以前太子犯了错,皇阿玛也是这样,在人前把他护得滴水不漏,人后随便找个由头,比如说以跪经为名罚跪啦,以练字为名罚抄书啦,总之委婉地传递“皇帝不高兴了”的信号、暗示你自己反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