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
那王氏看到她之后,一口一个乖女儿,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到最后,杨若都有些担心,王氏这样拼命的笑,脸会不会僵掉,下巴会不会脱臼。
杨若随后便将自己带回来的礼物,分发到他们的手上,每个人脸上都喜滋滋的。
今天杨青的面色倒也好了许多,因为杨若的关系,青团子的订单增加了,想必她也从中捞到了不少好处,因此杨若今天回来,她倒也没有甩脸子给她看。
杨帆和杨翠两人最开心,一个本来就是半大小子,一个是没有心机傻呵呵的。拿到礼物当然开心。
“娘,半月腌制的情况怎样了?还有松花蛋?”
王氏现在对杨若的叮嘱可上心了,因为她知道,只有听杨若的,才会有大钱挣。
“放心吧,我盯着呢,松花蛋应该这两天就可以洗出来了。半月这一批也差不多好了。我今天还和你爹商量着,要不我们再去买些蛋回来做。”
“可以啊,如今好来客的生意,比以前还要好了。以后这些东西,也都还用着的。不过呢,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等我想到办法了,再看看怎么做吧?”
王氏对杨若的话,不是很明白,不由问道:“为哈啊,这不是挺好的吗,为何不能一直做下去?”
“娘,我们的半月和松花蛋的加工,都很简单粗糙,别人一看就会的。所以过不了多久,就会像和青团子一样,会出现很多假冒的。”
王氏一听顿时声音拔高了许多,“可不是吗,还好你有先见之明,我们这青团子,不是谁都能学的去的。不然我们这门生意还真的做不下去了。”
“所以啊,我这次帮掌柜的酿制了一坛特别的酒。如果这酒,如我所愿的酿制出来,那我们一家人,就真的不愁吃了。”
王氏一听,却是喜得眉毛一跳。“乖女儿,你可真真是我们的福星。今天我可要给阎王老爷和老祖宗,多烧几炷香,我们祖上显灵了。才让我们阿若如此聪明能干。”
杨大明听了也是甚感欣慰。“阿若啊,爹想和你打个商量,你看哈,我每天早上去镇上,晚上回来,一个月夜不过那么点银子。我在琢磨着,不如回来,帮你娘他们。这样你娘和你姐她们,才忙的过来。”
杨大明说的倒是实情,如今她们家的青团子,量增加了。光是前期的那么多准备工作,都够一两个人忙的。
现在每天都这么大的量,就杨青和王氏,确实也忙的不行。
杨翠只会做机械而简单的工作,比如包半月。杨帆只能是打打酱油,每天的工作就是钓鱼。
自从杨若发明了超级鱼饵,她们家的鱼不愁吃了。
“恩,我觉得爹说的有道理,如期到外面帮别人做,不如在家里做。再不济,我们的超级鱼饵,也可以做一些,拿出去卖。”
听了杨若的话,王氏的嘴都要咧到耳边了。
她其实一直不知道,杨若做的鱼饵很好。还是杨帆每天蹦蹦跳跳的嚷着要去钓鱼,而且每次都满载而归,才引起了她的注意。
后面在她的几经盘问下,杨帆才支支吾吾的,说了个大概,但是杨若让他保密的部分,他没说。
所以王氏才知道,杨若做的鱼饵也很好。
“我赞同阿若的意见,不如我们到外面再去租几间房子,放开了手做。”这里的房屋不像后世寸土寸金,总的来说价格还是很便宜的。
那种五六十平米的地方,一年估计也就一两银子的样子,所以如果她们放开了手脚去做,倒是真有出去租房子的需求。
“这个租房子可以考虑,具体的还是爹去张罗看看吧,但是事先要保密,还有我们做这些东西的,技巧和方法,都要千万保密。”
王氏虽然嘴巴说话不大好听,将银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对外保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她还是知道的。
她忙点头道:“放心吧,爹娘这点轻重还是知道的。”王氏又不放心的看向杨青和杨帆,又叮嘱了几句。
杨翠反正就是一门心思的关心,自己手里的礼物,对大家的谈话,倒也没有放在心上。
“那好,暂时就这么定了。我争取在月底的时候,再回来一次。另外我明天可能会带点半月到店里,明天早上娘,要不早点起来,给我帮忙。”
现在杨若很有一家之主的风范,她的话和她的意见,再也没有人,敢当做没听到,或者视而不见。
106章 态度转变
杨若在好来客的表现,西蔡村的人,都传的神乎其神的。
特别那天好来客派人过来,拿杨若的行李,可把王氏给神气的。
她们一家自从避难到此,就没有过一天舒心日子。村里的人,更是很看不起她们这一家子。
可以说王氏过的是相当憋屈。
如今杨若出息了,也令得,她被有面子。
就连出门时,和人说话打招呼的声音,都比平时响亮许多。
甚至这些天,以前不大和他们家往来的邻居,也都有事没事,往她这个小院子里挤进来。
今天这个送几个鸡蛋过来,说是给杨若补补身子,明天那个送一篮子菜来,说是送给杨若吃的。
那些个媒婆,更是将她杨家的小院门,都要挤扁了。
王氏这次可学聪明了,对于那些媒婆说的天花乱坠的亲事,她可是一个都没松口。
杨若这次给她们杨家长了脸,她怎么可能将眼光,只放在这个小小的西蔡村。
她的数着筹码,慢慢的等着,等着大鱼上钩。
家里人,一阵寒暄过后,杨大明便询问起杨若,她在好来客的情况。
毕竟他们听到的都是外面传言的,具体的情形,还得问当事人才行。
当王氏他们听说,杨若要面对那李镇长一大家子人的考验,吓得汗都出来了。
好在杨若说,后面还是老太爷说了话,才帮她扭转了局面。
听到杨若说,她可以单独做一桌酒席,杨大明更是吃惊不已,他烧了这么多年的菜,置办那么大的一桌酒席是何难度,他当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