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节

  两岁多才开口说话。虽说男孩开口一般是比女孩晚吧,但这晚的就有点多了。
  如今都三岁了,说话总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出蹦。就会叫个爸妈爷奶,然后回说‘要’‘不’‘给’这一类的词意外,没听见说别的。
  这要跟清平和清宁比起来,说实话,这嘴笨的不是一星半点。
  李仙儿面色一变:“看啥看,贵人语迟!人家包公五岁才说话呢?咋了?”
  包公是不是五岁才开始说话的,这个不可考证。
  但还在现在说话不利索,到底是因为本身属于话语迟的那一类还是属于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话语迟,那要万一是孩子的耳朵哪里出了问题呢,是不是?
  认真对待,宁叫枉了,别叫误了。
  这才是做父母该有的态度吧。
  这孩子林雨桐从来没抱过,本来想接过来偷偷的瞧瞧的,再不好,再讨厌这两口子,也跟下一代无关吧。
  结果李仙儿抱着孩子就下坑,拉着脸蹭蹭蹭的就走了。
  金大婶心里存着疙瘩,晚上的时候,就偷偷跟金老头说:“……不能是真有毛病吧?”
  这谁说的准呢?
  金老头被闹的一晚上也没睡着,辗转反侧的。早上起来,金大婶就塞了二十块钱过去,“给老大送去,有毛病没毛病的,先叫到医院瞧瞧去。”
  那两口子过的,如今也是兜里干干净净没有几个子。
  钱都递过去了,金大婶又抽回来,“还是我亲自去的好,那俩个,不靠谱……”
  于是,清平送过来给小老太带了。
  金大婶这一去,金老三就必须跟着去。要不然怎么办?老大两口子骑自行车,叫自家老娘走着去还是跑着去。
  得了!耽搁一天时间,开拖拉机送去吧。
  那何小婉也说要去,“孩子叫我妈看着,我可长时间都没去县城逛逛了。”
  那就去吧。
  底下铺着小麦的秸秆,上面加一床褥子,人往上面一坐,被子盖上。老三心疼自家老娘和媳妇,给车帮子上插上木棍,绑了塑料的棚子在上面,避风的很。
  一路上开的也不快,省的风大叫后面坐着的老的小的受罪。
  去了医院,直接就找了凤兰。其实去儿科直接找大夫就行,但金大婶就觉得熟悉的人推荐的比较好。
  凤兰特别热情,拉着金大婶是婶子长婶子短的。
  带着去找了一个老大夫,也不用挂号,过去就直接给看了。
  得出个结论:幸亏来的早,要不然真得耽搁孩子最佳的学习说话的时机了。
  怎么的了?
  胎脂堵塞耳道,直接影响孩子的听力了。
  这要是在医院生,一生下来医生就会做必要的检查,当时就处理了一点事都没有。
  就是在家里生,那经验丰富的也不会说弄出这样的纰漏出来。
  可这清丰是在什么情况下生的?
  非闹的去县医院,然后给生在路上了,就在老三开的这辆拖拉机上。
  李芬芳那接生的水平,远不如给人做流产的水平高明。
  再加上当时在车上,露天的,那情况之下,把孩子接生出来就不错了,还能奢求啥。
  这不是,后续问题来了吧。
  医生说了,“问题说严重也不严重,孩子听力不是先天就有问题,也不是智力因素导致的语言迟缓,但毕竟影响孩子说话。这么地,为了孩子好,住院吧!先住院……”
  孩子都三岁了,本来胎脂就厚,后来加上分泌物,就形成了耳钉,这玩意堵塞在耳朵里,这么小的孩子,特别不好处理。
  医生的考虑肯定是有道理的。
  但对于现在的经济条件来说,最害怕的就是住院两个字。
  这才是烧钱呢。
  二十块钱够干啥的?耗不了几天就干净了。
  金大婶就问大儿子:“你们带了多少?”
  金满城掏出一块六来。
  金大婶气结,你没带也没问我带了多少,这是撒手不管啊。
  一共二十多块钱,根本就不够交住院费的。
  “要不,找凤兰借点?”李仙儿低声说了一句。
  好大的脸!
  人家跟着忙进忙出的,给省了时间省了钱不算搭上人情不算,还得搭上钱?
  在金大婶要发飙的时候,何小婉拿了三十块钱递过去,“我也不逛了,先给孩子看吧。先住院,我们老三先回去,弄钱去。下半晌就给送来。”
  老三把身上的八块多钱也摸出来,“先交吧。我马上回去找二哥和老四拿。”
  李仙儿见两口子扔下钱就跑了,赶紧喊道:“从桐要一下他们那套房子的钥匙……”
  美得你!
  你咋不上天呢?
  何小婉气的不轻,回来就跟林雨桐说:“别给!毛病!陪孩子住院,孩子难受跟啥一样,他们两口子守着,相互能搭把手对吧。还想住到你家属院那边……她倒是想着舒服呢。指望谁给她守在医院带孩子呢?”
  林雨桐当然不会把钥匙给她,凭啥啊?
  自家住的地方,叫外人住了膈应不膈应?那边冬天有暖气,那两口子带着孩子敢在那边赖一冬。
  但孩子看病是正事,还是给了五十块钱,英子又再给了五十,凑了一百块钱,先用着吧。
  老三送钱回来顺便就把金大婶捎回来了,大儿媳妇不高兴,不高兴就不高兴去。
  孩子归自己个的爹妈管。那是他们的责任,不能陪绑一大家子。
  除了老五,家家都出了钱了,也够意思了。
  孩子这一住院,这眼看一百多就扔进去了。不管老大怎么说,这钱是她欠兄弟的,该还还得还。兄弟们不催,是他们仁义,但这事你不能当理所当然。
  她跟金老头说了,“等孩子好了,这事要跟老大说的,还不起归还不起,但欠条必须写。哪怕是十年二十年不还呢,但这不能含混过去。要不然该当成成例了。有事就叫老二他们拿大头,一次两次行,三次四次其他儿媳妇也要不高兴的。他们也得回去能跟媳妇交代。这救急不救穷的,谁能管谁一辈子。要不然你看着,将来他再遇到难处的时候,谁管他?”
  金老头闷闷的哼了一声,“我这人窝囊了一辈子,可我好歹想着干点啥,别闲着。老大随了我窝囊,但这懒,到底是随了谁了?”
  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本来这事就叫金大婶不爽气了,谁知道还有一件事,叫金大婶更加不爽气。
  啥事?
  国家废止布票了。
  其实这两年,布已经远远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
  这边种棉花,有了棉花就能自己防线自己织布。金大婶就有一架织布机,只是这两年带孩子,不怎么防线织布了。不过也没关系,有那织布的。只要用家里的棉花还,就能换来自家织出来的粗布。回来自己染色,也一样的用。
  甚至把这粗布拿到城里,还能跟城里人换来布票呢。
  金大婶的娘家妹子弟妹都多,有人帮着织布,连找人换这个茬都没有。当年她补贴了娘家,如今这些弟弟也不算是全没良心,知道这边没时间,外甥们又一个个的添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布料了。于是这家给点那家给点,年年给,她可就存了不少。
  像是凤兰这样的,帮了忙金大婶过意不去,就给送点粗布过去,“做不成衣裳被褥,扯开做抹布也是好的。”
  凤兰呢,也就笑呵呵的接了。有同事看见了,就觉得这粗布自家用也好。其实比用布票出去买划算的多。然后就这么一来二去的兑换,金大婶只想着给俩孙女存着布票将来嫁人的时候做被褥做衣裳贪图体面的,谁知道布票这玩意说废止就废止了。
  没用了!
  可是心疼死了。
  林雨桐就笑:“这玩意您给清平存着,将来都是古董。更值钱。”
  金大婶还真就给锁好了,也失笑:“这以后再值钱,也没你们的份了。”
  “都是我的!”清平拍着小胸脯,笑的露出一嘴的米米牙。
  秋里把雨下完了一样,冬天是一场雪也不见,干冷干冷的。
  煤渣路正修着呢,路面铺开之后,很多人慢看发现,这不对啊!煤渣里混着的这些锈色的东西是啥啊?
  有在电机厂工作的就笑说:“能使啥?不是煤渣就是小铁屑,再没别的了”。车床做铁零件,跟木头做零件是一样的,都少不了会有一些边角料和木屑一类的东西。
  铁的?!
  打那之后,林雨桐就觉得夜里睡的不安稳了。黑子在老二家叫的可厉害了。
  自家这边宅基地本来就挨着电机厂的,以前黑子不叫,如今叫的厉害,肯定是那边的动静大。
  这些人一晚上一晚上的不睡,拿着耙子竹筐,偷偷的把电机厂以前堆砌费料的那些地都齐齐的扒拉一遍。有那记性好的老人就说了,那电机厂是原来大炼钢铁的时候的炼钢厂,老底子下面全都是铁。
  大炼钢铁的时候,家里的锅都拿去炼铁了。后来这种小作坊式的炼钢厂,能练出什么质量的钢来。出不了多少成品,很多废品可都在下面了。
  这话不知道怎么传出去了。几乎是家家户户的,都急着在电机厂周围挖地三尺的扒拉呢。
  还别说,最边上,也是最靠近电机厂的刘成家,在自家院子里挖坑准备埋点萝卜的时候,真给挖出来一个大铁疙瘩。
  几十斤重,卖给收购站就是钱啊。
  刘成家没盖院墙,这会子倒是方便了,直接就把院子齐齐的往深挖了一遍。又是成百斤铁的收货。
  于是,天天的,林雨桐耳边都是叮叮咚咚的声音。
  隔壁的刘保在他家院子里挖,都快挖到自家这边的墙根底下了。
  这可不行!
  雨水一泡,肯定朝这边倒。
  说了两遍,也可能是啥也没挖到,所以停手了。
  可这比不能阻挡这些人的热情。
  从电机厂外面挖,然后朝里面掏,挖个洞直接从墙下过了,掏到电机厂里面去了。
  男人挖,女人就用筛子筛,两口子配合,好的一天能挖七八十斤。
  可电机厂,却跟什么也没看见似的。愣是没一个人出来管一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