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入关新美洲> 第355章 土豆番薯来东亚啦!

第355章 土豆番薯来东亚啦!

  菲律宾的吕宋岛。
  新大明也要插上一脚。
  当然不奢求占领统治,而是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这方面需要仔细考虑,毕竟吕宋岛的情况十分复杂。
  尤其是来了西班牙人,南洋更加繁杂。
  “小陆将军在吗?”外面突然传来一道苍草的声音。
  陈敬仁抬起头来,透过打开的窗户,原来是黄老来了。
  黄老今年已有50多岁,在古代已经是高龄,这个时期30岁就可以自称老夫,他是福州大田镇人士,幼时曾考过功名未第。
  其子孙犯了错,牵累于他,只好下南洋谋求生路。
  由于肚中有些墨水,有些威望,暂时是村长,掌管城池中的一些小事情。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陆敬仁站立起来忙,向外走去。
  “黄老您这是来?”
  黄老年事虽高,但红光满面,有几丝鹤发童颜的意思,他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捋了捋长长的胡须,微笑道:“小臣将军,那些土豆和番薯长出来了,老朽前来通报一声。”
  陆敬仁眼眸一亮,道:“真的?咱们去看一看。”
  作为极易生长的高产量农作物,只生长在东洲大陆,所以陆敬仁也没有底,不确保能在这里繁殖生长。
  田地里。
  一片片绿色的秧苗,有一些村民正在干农活,神情露着喜意,他们以前没有见过土豆和番薯,但是种植过水稻和小麦。
  农业经验丰富,粗粗一看,也能分辨出土豆和番薯的产量远远大于水稻。
  民以食为天!
  他们刚才生吃了几个,味道算不上好吃,但可以充饥。
  作为饱受饥饿的农民来说,粮食就是命根子,再加上大员岛土壤肥沃,又有这种高产的粮食,人生圆满了。
  人们应该感谢印第安人,他们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对全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没有土豆之前,欧洲的地形不适合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所以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后来他们种植土豆,发现他不仅高产,还可以做面包。
  在古巴岛,许多地方都可以供西班牙人游玩,但是在古巴岛上,任何餐饮都不许透露土豆和红薯的来源,对于离开岛屿时,农作物种子是重要的搜查对象。
  原本的历史中,欧洲种植土豆会是在1570年后,相信这个时期,可能还要推迟一些,或者提早一些。
  新大明在尽可能地推迟这个过程。
  就像他们当年对大明封禁一样。
  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不仅仅是土地扩大,金银的越多,其中还有一点,是全球的生物大交换。
  东洲的特产,像番薯,马铃薯,花生,辣椒,玉米,向日葵,腰果,南瓜,这些后世耳熟能详的农作物,都是来自东洲。
  它们传播到世界,不仅促使工业革命的爆发,还使世界人口暴增。
  陆敬仁也十分高兴,不过他的欣喜程度远远不如这些农民,毕竟他从没饿过肚子,只大概从史书上看过记载。
  某某年某地,发生饥荒,饿孚千里,死x人。
  不过他又皱起眉头,陛下的意思是让他放开对大明的禁锢呢,还是不让她们使用这些高产的农作物。
  信上含糊其辞,说有吧但没明确说,说没有吧,也说了一点,总之有些模糊其词。
  “这些土豆真不错,要是早些能中,前年的饥荒咱们镇也不至于死那么多人。”
  “是啊,可惜了。”
  几个村民站起身来休息一下,唏嘘道。
  这些人并不知道新大明的存在,只知道这里自立为秦,在他们的印象中,可能就是海外有人建了个小国。
  虽然从大明的统治范围逃了出来。
  但是还具有深深的认同感,自人为为明人,若不是逼得活不下去了,不会来到这里。
  黄老上前来,走了几步道,气息有些急促,不过并无大碍。
  “等过段时间,再来一些人,城中就住不下了,需要再往外开拓一些,还有难的太多,得想办法找一些女人。”
  陆敬仁点点头。
  黄老说的很有道理,刚开始建造的时候没有规划好,只大概笼统的建立了一个堡垒,其他地方直接用木栏杆圈了起来。
  需要再开拓一点。
  移民大部分都是男性,只有少数是一家子都过来,饱暖思**,没有女人,难免会惹一些事端。
  下一批可能好一些。
  来的人发现安妥后,已经向家中的人写了信,相信下一批老婆孩子就能过来,没准还得把同乡拉拢过来。
  许多下南洋,都是成片成片的跑。
  当然这次也毫不例外。
  陆敬仁举起手指着远边的森林:“这段时间把那边清理一下,正好里面有条小河,有淡水资源,以后都从那边安排。”
  “至于女人这件事嘛,我已经有安排了,过段时间我会领着人去抓一些。”
  说起抓人这件事情,陆敬仁的神情丝毫没有浮动,已经习以为常。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永恒的道理,地方就这么大,不是我侵占了你的利益,就是你侵占了我的利益。
  更别说陆敬仁等人是从远处而来。
  已经从根子上形成了对峙局面。
  虽然已经安抚了一些小型部落,这些是不能动的,但还有一些不服从的部落,那只好刀刃相见,正好可以抓一些女性回来。
  黄老眼皮也么眨动,别看他整日满口道德仁义,但针对对象则是大明百姓,在他眼里,那些未开化的土著女性,能嫁给大明儿郎是天大的福气。
  这是身为天朝上国的人的底气。
  这种傲骨一直深刻于骨子里,许多下南洋的汉人不是没有融入当地,而是有大部分没有把当地土著当做自己人,双方并不是平等的。
  黄老说道:“上次小陆将军你说的学堂,已经建好了,马上就可以用,老朽愿意当学堂的夫子。”
  陆敬仁扭过头来,欣喜道:“那太好了,麻烦黄老了。”
  “不麻烦,正好我的事情也比较清闲,再发发热,教教学生也是极好的。”黄老笑呵呵道。
  暂时扎下根来,就要考虑教育的问题了,毕竟“教育兴国”已经是陆敬仁反复学到的话语。
  甚至新大明本土一些地方贴上了许多标签儿,例如“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学习才能更好的报效大明”,“学习,一刻也不能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